吴大猷牵头运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9日10:33 中国新闻网
  陈诚整合各种讯息后,给蒋介石呈上了一份堪称完整的报告,针对从抗战胜利以来那些与研制原子弹有关的情报来源,一一过滤其可行性和真实性后,向蒋介石提出简要报告。陈诚在1946年7月24日提出的这份报告中表示:

  “1、日人西田已返国,未能晤及其所拟计划。可注意之部分,仅为日人调查我国北部铀矿之结果,所以‘提炼’及‘化学’部分俱无具体计划。该日人既离华,其调查结果现亦法取得。

  2、日侨石原茂光等所拟之计划及图样等,多属谬误,显未受物理与化学基本训练,无考虑之价值。

  3、探询日人古川等之行踪皆无结果。

  4、日俘平尾等三人,至6月18日(吴大猷离国时),尚未抵平,已函吕参谋长,请其与北大郑华炽教授接洽。”

  陈诚在这份报告中,说明自抗战胜利后,各种有关日本科研人员在中国研究原子弹的讯息,经过国民党当局逐一查证过滤,其结果似乎都是“确有此事,但是查无实据”。

  然而,对研发原子弹产生高度兴趣的蒋介石,已经把注意力从寻求日本专家协助的方向,转移到由中国人自行研制的途径。陈诚的报告结尾提到的北大教授吴大猷、郑华炽等人,就是受命组织班底研制原子弹的第一批中国物理专家。

  其实,李宗仁向蒋介石报告北平遗留有日本原子弹专家的情报前,蒋介石正悄悄计划着中国人自行研制原子弹的可能性,负责执行此计划的是兵工署副署长俞大维。

  国民党当局斯时尚未“还都”南京,蒋介石在重庆召见了当时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吴大猷。吴教授悉由俞大维保荐给蒋介石,俞氏建议由吴大猷担任原子弹计划的专家核心。蒋介石晤见吴大猷时表示,他已下令拟给经费10万法币,启动这项秘密计划,并指示兵工署挪出一间大礼堂供作原子弹研究室之用。

  吴大猷向蒋介石建言,发展原子弹钱不是主要问题,最重要的是人才问题,有了专门人才才能克服研制原子弹的困难。蒋介石当即向吴大猷承诺,美国退还清朝赔偿八国联军的庚子赔款,可以拨用为奖助人才赴美国深造的经费,至于人才名单,则请吴大猷选拔开具。

  于是,在吴大猷带领下,包括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这批研习物理学的年轻学子踏上了美国的

留学旅途。只是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三四年后,国民党即从大陆全面溃败,撤退台湾。朱光亚等人在毛泽东的号召下,于1964年10月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蒋介石召见过吴大猷后,交待兵工署署长俞大维,应延聘集中人才继续积极开展原子弹研发过程。除吴大猷外,其时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主任的郑华炽、知名化学学者曾昭抡(曾氏为曾国藩曾孙)、数学家华罗庚,皆为兵工署研发原子弹的核心专家。

  吴大猷等人选定的年轻学者,陆续赴美深造,中国的原子弹研究计划正式启动。1946年6月,一个以研制原子弹为核心任务的单位正式组成,这个名为“原子能研究委员会”的特殊单位,也是军事委员会改组为国防部后,第一个成立的防务科技研究单位。但由于事涉机密,这个单位始终是只在台面下秘密运作。“原子能研究委员会”和早先成立的“国防科学委员会”密切配合,展开原子弹研发作业。

  内战后胎死腹中

  然而,随着中国局势的日益紧张,以及战役开打,国民党当局的军费呈捉襟见肘之势。为了研制原子弹而派遣的年轻学者,仍在美国继续深造之中,当局仍然持续供给经费。但为了节约经费预算,“原子能研究委员会”徒然维持着虚有其表的空壳子,研制原子弹的组织单位不仅不再扩大,还有逐步缩减的打算。从白崇禧草拟计划扩大研发原子弹却遭上级否决的密件公文,可以窥见国民党当局原子弹计划逐步胎死腹中的端倪。

  白崇禧于1947年4月21日,呈送了一份要件简报给蒋介石,建议蒋介石“设立原子物理研究所”。这份公文发出后,有如石沉大海,完全没有下文。一个多月后,由蒋介石兼任院长的民国政府行政院,终于把这公文递送到蒋介石的办公室。蒋介石在白崇禧这份公文上批示:“目前国库支应浩繁,外汇亦需节用,所请设立原子物理研究所一案,拟应缓办。”上校参谋陈廷缜在白崇禧这份公文的“拟办”栏中写下:“本案经饬据行政院5月30日核议,拟从缓办理。”担任当时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则以红铅笔,写下“如拟”二字。

  “如拟”,即意味着本来计划大张旗鼓的“原子物理研究所”,最后终因内战军费支出过于庞大,蒋介石被迫“忍痛割爱”,国民党当局在大陆时期的原子弹研制工作,即如昙花一现。原子弹计划搁置后不到三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他二度准备研制原子弹,已是四五年后的事。(唐人)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