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市场吸引600亿美元资本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0日00:43 21世纪经济报道

  10月27日晚7点,在一场“医院对接资本”的洽谈会上,一名地方医院院长和华夏医院集团有限公司(8143.HK)董事长蒋涛进行了一场经典对白:

  医院院长:“我们是一家地方二级医院,只希望你们投资盖楼。盖好后,我们租赁。”

  华夏医院集团董事长:“我们不是房地产投资商,我们是想通过收购控股,参与医院管理和运营。你们只想要钱,不让控股,对上市公司而言是不可行的。”

  医院院长:“不是不想让你们控股,是国家对公立医院政策不容许这么做的。但我们医院发展非常缺钱。”

  这场由千嘉医疗发展机构举办的名为“华夏医院集团项目合作洽谈会”,出乎主办方的预料:有近50多位地方卫生局和医院代表参加,把不足百平米的洽谈室挤得满满当当,甚至门外都站了几十人。

  近50多对目光紧盯住了蒋涛背后的资本。医院对资本的渴望,使资本看到了进军中国医疗市场的前景。

  华夏医院集团为了进军国内医疗市场,进行了相关调查。据蒋涛调查发现,目前有600亿美元资金在“高度关注”中国医疗市场,在密切关注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发展,注重研究目前中国医疗

卫生改革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由此带来的投资商机。

  在国际资本看来,在“2007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面对诸多外资机构代表,前

卫生部部长高强的承诺已透露了社会资本在未来中国医改中的空间,即“鼓励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办各资医院,最高股份可占到70%”;而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大的报告中也显示,“鼓励社会参与”。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新医改方案初稿已在争取意见阶段,预计不久将会上报国务院。10月27日,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前卫生部副部长孙隆椿在“首届医疗投资高层论坛上,将当前这段时间称为医改方案正式出台前的“平静两个月”。

  但在这“平静两个月“里,资本嗅到了猎物的味道,抢入了跑道。

  资本抢跑身影

  “近些月来,我经常在飞机上巧遇同行,后来发现大家竟然都是为了同一家医院而来。”蒋涛惊奇地发现,其他社会资本和他们一样,已经密切关注着中国医疗市场。

  去年年底,之前主业废水处理和节能产品制造的华夏医院集团,决定抢水中国医疗市场。在今年5月的全球路演中,该公司访问了100多家国际专门投资医疗和健康产业的投资机构。

  “国外资本不仅仅‘关注’中国医疗市场,而是准备‘进军’,准备的细致程度出乎想象。”蒋涛称。

  据蒋涛调查发现,目前有600亿美元资金在关注中国的医疗市场。其中,世界银行集团的国家金融公司(IFC)预算2007年对中国医院投资7亿美金。包括复星医药集团在内的四家国内企业获得了总额8.7亿元的贷款支持。

  再如,Eplanet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完成第二只基金5亿美元的募资工作,重点投资中国和印度两地的医疗市场,新基金投资规模跨度很大,从200万美元到2000万美元都可以投资。

  除了国际资本青睐中国医疗市场,国内资本也看到这一机遇。7月25日,由顺德民营企业家共同投资8亿组建的广东同江医院过程正式启动。

  社会资本尤其外资抢跑中国医疗市场,背后是看到了中国持续增长的医疗消费。

  有人估算,中国医院基础建设以每年20%速度递增。2003年,国家投入200亿兴建医院,如果包括私立医院,可能高达700亿投入。每年修建519家,现有80%医院需要重修和翻建。所有的疾控中心需要重修,需要投资200亿以上。

  “这种规模投入,完全靠政府是显然不行的。社会资本需要参与。”一位看好医疗市场前景的投资者表示。

  而正是基于这种判断,在华夏医院集团项目洽谈会当天举行的“首届医疗产业投资高峰论坛上”,出现了私募基金、创投,甚至渤海基金经理人的身影。而“社会资本如何切入医疗市场”和前述重重困境成为讨论的主题。

  公立医院对接社会资本难题

  华夏医院集团的洽谈会能吸引众多医院关注,源于今年华夏在内地医疗市场的大手笔。

  今年3月,华夏医疗出手1.57亿元收购重庆市唯一一家市级民营二级综合医院——爱德华医院的55%权益,8月又用同样的股份额收购了另一民营医院浙江嘉兴曙光医院。

  同时,华夏医院集团高调宣布,准备好了大量资金,于2008年完成10项类似医院收购。并且,相比于其他钟情于医院的资本侧重于口腔、眼科等专科领域,华夏医院集团更倾向“综合性医院”,这对于渴望资本的各类综合医院而言显得颇为诱人,公立医院对此诱惑也不例外。

  由于公立医院的房屋、设备、土地都不能抵押,所以到银行贷款是不可行的。医院仅靠国家现有的资金投入根本不够。医院发展面临的投融资难题一直为各医院负责人的头等大事。

  “目前你们收购成功的都是民营医院,那么和公立医院如何合作呢。”27日洽谈会上,当蒋涛刚介绍完规划时,一位地方公立医院负责人迫不及待地提问。

  但在渴望资本的同时,也担心,“在国家对公立医院政策不明的情况下,我们可不敢以控股的方式和你们合作”。

  公立医院院长们的谨慎来自于2005年开始的医改讨论:当医院以产权改革等方式突围融资困境后遭到质疑。

  2005年,由国务院研究中心专家提出“医改不成功”而引发至今的大讨论,爆发点就在于对当时各地公立医院改革不同实践的争论和质疑。

  随着卫生部各级官员表示,“产权制度改革不是医改重点”后,各地公立医院改革进入观望。其中,以产权改革为内容的融资行为也进入了停滞状态。

  这一讨论,使得各地停止了公立医院改制的步伐,也使得公立医院谋求发展的资金再次所求无门。为此,当资本的橄榄枝抛向医院时,医院负责人提出:“能不能只投资盖医院楼,不控股”的要求。

  而摆在医院院长们的困境,不仅仅在于政策上不容许,同时也在于“非营利性医院如何对接资本逐利的逻辑困境”,即公立医院原则上是不营利的,如果与营利的民间资本合办,在理论上是有矛盾的。

  “如果我们投资达到55%控股份额,一定需要转为营利性质。”华夏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陈静的话,使院长们出现了失望的眼神。

  业内人士分析,破解公立医院融资难的核心在于,尽快明确公立医院功能定位,明确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确定到底是政府完全投入,还是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资本形式。同时,如果在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采取多元化资本方式,要明晰社会资本回报机制和形式。

  但无论如何,蒋涛等资本持有者们认为,“国际和国内资本将成为下一轮

医疗改革的市场推动力。”本报记者 王世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