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赫鲁家族延续中国情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0日07:49 国际先驱导报

  索尼娅·甘地此次访华,正式把尼赫鲁家族第四代掌门人、有望领导印度未来的新一代国大党领袖拉胡尔介绍给中国领导层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唐璐发自北京 1988年,当父亲拉吉夫·甘地作为印度总理访华,开启中印友好关系正常化的新篇章时,年仅18岁的拉胡尔·甘地,还是个乳臭未干的中学生。

  2007年10月25日,37岁的拉胡尔陪同身为印度国大党主席的母亲索尼娅·甘地访华,此时其身份已是国大党秘书长。作为印度政坛显赫的尼赫鲁家族的第四代,拉胡尔将延续从外曾祖父开始的对中国的特殊情感。

  甘地母子重叙世交

  最让甘地母子俩高兴的,是10月26日。

  那天,他们不仅与胡锦涛以及温家宝等中国国家领导人一起共叙中印友好,更为重要的是,母亲还正式把尼赫鲁家族第四代掌门人、有望领导印度未来的新一代国大党领袖拉胡尔介绍给中国领导层。第二天,印度媒体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胡锦涛与索尼娅的合影,以及温家宝与拉胡尔握手的大幅照片。

  拉胡尔深知母亲对自己的良苦用心。他知道,当年母亲陪同父亲拉吉夫·甘地访华时,也曾经受到邓小平的亲切会见。时年84岁的邓小平把44岁的拉吉夫·甘地称为“年轻的朋友”。据陪同拉吉夫访华的印度记者说:“邓小平紧握拉吉夫·甘地的手长达10分钟。”

  拉吉夫去世之后,索尼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深居简出。不过1996年,她却欣然接受了中国方面的邀请,以拉吉夫·甘地基金会主席身份访华。印度不少媒体指出,这次索尼娅·甘地带领尼赫鲁家族第四代传人到中国来,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让拉胡尔体会一下,为什么中国会成为让其外曾祖父、印度首位总理尼赫鲁如此迷恋的地方。

  尼赫鲁对中国“着迷”

  20世纪50年代,印度民间最流行的歌是《印中人民是兄弟》。很多人认为,这首歌的流行,与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对中国的“着迷”有着很大关系。

  1950年,尼赫鲁曾致信各邦首席部长(相当于中国的省长):“中国是我最敬佩的国家。那儿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当然应该向他们学习。”尼赫鲁经常喜欢说,“中国不只是一个国家,更是一个‘文明’。”1954年,尼赫鲁总理应邀访华。据记载,当时北京的机关学校全部放假,100万市民从机场到宾馆夹道欢迎尼赫鲁,盛况空前。

  不幸的是,1962年中印之间爆发边境战争。当时尼赫鲁心情“十分沮丧”。在中国单方面停火大约一个半月后的一天,他去国际大学主持毕业典礼。当时,人们预料尼赫鲁会发表一篇措辞激烈的反华演讲,可是他出乎意料地表示,“你们(这所大学)有中国学院,有著名的中国学者(谭云山)领导。这会使你们经常记住,你们现在和将来都不会与伟大的中国开战。你们对中国人民不会产生恶感……如果你们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或者她那数亿人民是你们的敌人,那就不对了……”这番话,让当年坐在听众席上的谭云山老泪纵横。

  重走先人访华之路

  尼赫鲁对中国的迷恋,也一直感染着其家族的所有成员。随着尼赫鲁的病逝,中印关系步入低谷。

  1966年,尼赫鲁的爱女英迪拉·甘地担任印度总理后,开始不断向中国发出解冻关系的友好姿态。1969年,英迪拉·甘地在印尼访问时表示:“尽管存在边界争端,但我没有看到来自中国的任何真正威胁。”1976年,英迪拉·甘地克服国内阻力,主动派大使到中国,从而恢复了中断15年之久的中印大使级外交关系。正是有了那一系列的铺垫,才使拉吉夫·甘地1988年顺理成章地访华,并正式掀开中印关系友好新篇章。

  或许是为了更好地重温当年拉吉夫在中国留下的足迹,这次索尼娅和拉胡尔的中国之行,几乎选择了与拉吉夫同样的访华路线,也是首站北京,然后是西安和上海。

  当年,拉吉夫曾经在清华大学给500名学生作了40分钟精彩演讲。10月27日,索尼娅也来到清华大学,向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师生再次传递了对中印关系发展前景的乐观:“尽管双方观点不完全一致,但‘务实和共同利益’是中印两国关系发展的坚实基础。如果进行自由坦白的对话和讨论,这些问题都会被解决。”

  精彩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