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干部制度改革存在重选拔轻管理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0日09:0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30日电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本周刊文剖析当前干部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虽然现在实行了常委会或全委会“票决制”,但“一把手”在用人问题上依然权力过大。此外,在目前干部制度改革中存在重选拔、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

  文章共从九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干部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章认为,“干部”本身是很宽泛的概念,对不同类型的干部需要有不同的改革方案。比如,选举制干部与任命制干部需要确定边界,如果该选的不选,该任命的选举,就易于产生混乱。特别是在职能部门的“内部人选举”中,选举结果往往取决于单位内部风气、领导者素质、内部利益纠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二、“一把手”在用人问题上依然权力过大。文章指出,虽然现在实行了常委会或全委会“票决制”,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一把手”的权力,但在实际生活中,“一把手”仍可在多个环节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现实生活中才会出现所谓“一把手独占用人权”的话语。

  三、潜规则干扰正式制度。文章指出,在正式的文字制度下,还通行着大量的潜规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干部的选拔任用。比如,反思某些“边腐败边升迁的”案例,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制度规定的所有程序都走了一遍,却发现不了被选拔者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潜规则冲击正式规则,而最终体现的还是“一把手”意志。

  四、存在重选拔、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文章指出,在目前干部制度改革中,对选拔工作很重视,但一旦任职后,对一般干部易于管理,而对最需要严格管理、担负重要职务的领导反而成为管理链条的薄弱环节。这与担任重要职务的领导者手中权力有关,是体制性问题,也是为什么监督难以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对“党管干部”的内涵需要有新的理解。文章指出,在一些需要真正民选的职位上,如果认为组织推荐的干部没有选上就是“党管干部”失控,改革就无法真正向着进一步体现群众意志的方向进展。一方面要反思为什么组织推荐的人没选上;也要看选上的人是否优秀;此外要看到,民主的特点之一就是选举结果有时带有不确定性,但是在常态的政治生活中,虽然真正优秀的人不一定能够选上,但有劣迹的人、品质不好的人、在群众中臭名昭著的人选不上的概率更大,这种结局是对其不确定性的补偿。

  六、有时干部考核考查失真。文章认为,对干部的考核考查是必要的,但在考核考查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在现行组织生活不健全的情况下,单位内部人对于某些领导的真实问题不敢说,惟恐会泄露出去遭到打击报复;另一方面参与考核考查的人员,与被考核考查对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能否说真话并不是确定的。因此,有时会出现某些干部犯了错误依然得到提拔的现象。

  七、文章指出,干部选拔任用本应是根据工作需要、岗位特点和干部特长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但现实中有时会出现不是依据工作需要和干部的特长进行选拔,而是“人事安排”的现象。这种安排往往出于某某任职时间够长了,该提拔了;某某快退了,该安排了等因素考量,至于是否胜任新的岗位,甚至是与原来工作性质截然不同的工作岗位,则处于次要的考量地位。

  八、搭配性组建领导班子。文章指出,一个领导班子究竟由什么人组成,是一个科学性问题,也是一个民主问题。当前有些地方为了完成规定的性别年龄比例,不得已而求次之,导致进入领导班子的人未必是最合适的人选,甚至导致班子内部不和谐。

  九、文章认为,对干部的培育应是终身的,但终身教育、培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重要岗位上的领导,往往难以抽身参加继续教育与培训,这就需要有更灵活更适应的方式。

  文章最后指出,这九个方面的问题都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能以改革的方式解决。中共十七大对此做出一系列规定,比如,强调坚持党管干部;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等等。这些都有很强的针对性,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改革干部制度提出了基本思路。(高新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