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烧友王大哥珍藏300多台电匣子(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1日08:00 每日新报
48岁的王景宪更愿意管他的300多台宝贝收音机叫“电匣子”,这些电匣子占满一面墙,王大哥手里拿着小毛刷掸去收音机上的浮土,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重复上演。从外壳就可以分辨出它们产于不同年代,其中外壳全部为木质材料的是年岁比较大的“老古董”,而用木头、塑料、绒布等制成的收音机,大都是三四十年前的产品。从长度只有20厘米左右的便携式收音机,到长达80多厘米的卧式收音机一应俱全,产地除美国外,还有前苏联、日本、荷兰、德国等。其中也不乏由上海广播器材厂、八一电影机器制作厂、天津市第一电讯器材厂等众多国内名厂出品的收音机,国产收音机还有一个特点,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品的收音机上都嵌有“工农兵”字样或红旗图形,而到了六七十年代,“自力更生、保障供给”、“为人民服务”等口号,成了收音机上最常见的“装饰物”。 在这些藏品中,有一台用红杉木制成的收音机很显眼,上面只有“Sparton”这个单词。王景宪说这就是他宝贝中的宝贝,“美国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生产的,是一台由两根电子管组成的电匣子。别看80多岁了,现在还能听,交通台、滨海台都能调出来。”那是1985年,他用两个月的工资买来的,“当时不知道它的品牌和年代,只是被古朴的外形吸引。直到前年,我儿子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我才弄明白这个电匣子是‘飞歌’牌,美国产的。” 王大哥听说广东中山市有一家个人收音机博物馆,他也想办一个电匣子的博物馆,他说每每站在这队电匣子跟前,就能感受到一种文化韵味。他希望“电匣子博物馆”能给他带来更多的知音,让大家了解那段声音的历史。 新报记者 崔楠 摄 电话27xxxx80读者 提供信息 奖信息费66元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