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物:你被詹启智告了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1日14:52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张雄 先是向作者买断文章的版权,然后起诉那些转载了这些文章的网站,三年的时间里他在全国各地将300家网站告上了法庭,甚至把官司打到了西藏,成了西藏自治区的首例知识产权案 河南人詹启智出名了。 从2004年起,他的“三面向”版权代理公司向全国300多家大小网站发难,詹启智将它们一一告上法庭。他的起诉理由是:在未获得许可的前提下,这些网站转载了由三面向公司享有版权的文章,已构成侵权。 “我就是对这种事情气不过。你拿了我东西要跟我打个招呼啊。”詹启智说。 平均算下来,詹启智每三天就要打一场官司。 一时间网络界闻詹色变。很多地方的网络公司老板们一碰面就互相问道:你被詹启智告了吗? 南征北战声名鹊起 43岁的詹启智坐在咖啡馆里仍保持着一种习惯性的严肃。这种表情让人感觉——他准备随时接受法官的质询。 “现在他们(侵权网站)都恨死我了。”詹启智说,每天他都会上网搜索关于他和三面向公司的新闻。“我要及时了解舆论动向。” 詹启智实际上有两个三面向公司。除了这个广为人知的版权代理公司外,他还在之前的2000年注册了三面向文化公司,从事图书的策划编辑出版等业务。 三面向的名字,来自于詹启智最崇拜的政治人物——邓小平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不仅教育事业要三面向,版权事业,文化事业也要三面向。”詹启智说。 詹启智的文化公司并没有出版权,他在策划出版图书时面临的最大障碍便是版权问题。 “可以通过作者授权我找出版社解决。但有个问题:如果发现盗版,从法律上来说我就无权处理,因为我没有版权。所以我就通过版权转让,从作者那里买来版权后,维权的话就会方便很多。” 詹启智说,公司几乎所有作品都是通过版权转让合同取得著作权的。“实际上成立版权公司就是给文化公司服务的。” 三面向版权公司策划的图书共三十来种。但詹启智的声名鹊起显然并非来自于这些图书,他三年来南征北战的版权官司才是他迅速成名的关键。 从2005年开始,三面向公司发起了全国范围内的版权诉讼活动。2006年1至4月,三面向公司陆续向河南省郑州市、三门峡市等地20多家网站提起侵权诉讼。2006年4月,江苏、安徽的106家网站因为同样的侵权行为接到了三面向公司的律师函,其中80%是政府部门主办、主管的网站。 2006年6月,三面向公司又向河南省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安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安阳市乡镇企业管理局、安阳市农业局、安阳市农业局农业科技110服务中心等侵犯其著作权。 2006年6月6日和6月7日,三面向公司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多家被告就9宗著作权纠纷案对簿公堂。最后,涉及深圳的20多宗案件近半已经达成调解,这些公司大多为非经营类网站。同年11月,哈尔滨市17家网站被三面向公司告上法庭。2006年11月29日,在杭州、嘉兴、温州等地先后有100多个部门和单位被他们推上被告席,这些被告都是由政府部门主管或主办的网站。12月7日和8日,三面向公司又向浙江金华地区的16家单位提起了诉讼。 2007年,三面向的官司打到了西藏,成了自治区的首例知识产权案。这一年还起诉了广东省农业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等的几十家网站。从南到北,詹启智的版权官司打遍天下。 被指“网络撞车党” 在国内互联网规范尚未健全的大环境下,转载在很多网民甚至网站经营者看来,都是见怪不怪。 有很多人质疑詹启智是专门挑转载率很高的作品买下版权,然后去起诉。詹启智的解释是:三面向公司挑中的都是优秀的作品,这样的文章被转载率自然就高。 “都是侵权网站给自己找理由,说我们布下了陷阱。那么请问:如果你不侵权在先,我们能告你吗?我告的还有省政府主办的网站,难不成我还敢给省政府布置陷阱?借我个胆也不敢啊。”詹启智不无讽刺地说。 在被告对象的选择上,詹启智有自己的原则:找那些容易找得到的。那些留有地址、联系人、主办单位的网站是詹启智的首选。“为什么我们告政府机关的网站多?就是因为好找啊。” 詹启智的一般做法是:把同一地区的侵权网站放在一起集中起诉。在锁定目的地后,先搜集5个以上的当地侵权网站,让律师给他们发函,寻求协商解决。 “但发函的结果是基本上没有回音,回复的不到1%。” 对律师函置之不理的网站,詹启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起诉。法院传票的震慑力显然比律师函强大得多,“60%~70%的网站都在这个阶段跟我们和解了。” “不过依然会有个别的网站坚决不同意和解,”詹启智说,“他们在法庭上牛气十足地指责三面向公司是‘无理取闹的恶意诉讼’。” “我们将在网站张贴倡议书,号召全省农业网站联合起来抵制三面向公司这种‘网络撞车党’行为!”2007年9月,在被三面向公司告上法庭后,由广东省农业厅主办的广东农业信息网负责人向媒体表示。 “什么叫恶意诉讼,什么叫网络撞车党?”詹启智反问,“版权所有者向侵权者讨回公道,我们的行为完全合法。” “我们会跟广东农业厅死磕到底。现在正在调查收集证据,不久就会跟他们打一场名誉权官司,看看到底谁是网络撞车党!”詹启智拿起拌勺,狠狠地舀了几口咖啡送到嘴里。 “打这种官司不赚钱” 在百度的“三面向”贴吧里,詹的反对者们组建了一个“反三面向QQ群”。类似“混蛋三面向”、“詹启智明天暴病死亡”的诅咒在贴吧里横飞。 “还有网站发布消息说三面向公司已经倒闭呢。”詹启智笑笑,“我不介意舆论怎么说!于理于法,三面向公司都是对的。而事实上,99%的官司我们都胜诉了。” 詹启智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叫《三面向敢为天下盗版的敌》。在三面向公司起诉的单位中,有国家部委,还有两个省级人民政府。有个省的法院在接到起诉书后明确告诉詹启智:你这个案子我们不敢判,必须要换被告。 “后来他们就帮着找了个替罪羊公司充作被告了,这个案子后来我们胜诉,不过没赔多少钱。”詹启智说,在维权过程中受到的最大阻碍就是地方保护主义,那1%的败诉即源于此。 “有些地方的法官是枉法裁判,曾经有省政府文件直接发到法院里,要求一定不能和解,要判三面向败诉。”对于此类情况,詹启智表示会坚决上诉,“如果高级法院维持原判,我们会上诉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还改不过来,我们就会找全国人大申诉,直到讨回公道。” 有媒体曾给詹启智算过一笔账:按每件案子三面向公司能获赔3000元计算,三年300件案子打下来詹启智已经盈利近百万。 “首先我们是追回损失,拿到钱那不叫盈利。詹启智透露,300多件案子获得的赔偿尚不够诉讼支出。“很多案子让你赢官司折了本。比如我开支了公证费1000元,律师费2000元,差旅费500元,最后法院判对方赔我1000元或2000元,这样我的基本费用都收不回来。” “还有个原因就是,有些案子的赔偿还没有执行下来。”2006年2月,三面向公司起诉深圳麦肯特经营管理的“中国营销传播网”,这是詹启智打的最大的一场版权官司。该网站使用了800余篇版权归三面向公司所有的文章且未支付稿酬,三面向公司认为麦肯特侵犯了其获得报酬权,要求麦肯特赔偿稿酬损失等达150多万元。 “法院一审判我们胜诉,赔偿金额定在90万元左右。被告方不服,还要上诉。所以这笔赔款还没有马上到位。” 至于打官司花费的成本,詹启智解释说,公司把在出书的生意上盈利的大头都放进去了。“我觉得还是值得的。如果不打官司,我们的书只能卖1000本。打过官司后可能卖10000本,盗版少了,看正版的自然就多了啊。” 在深圳的这场巨额版权官司结束后,有媒体称詹启智是“网络王海”。 “我不喜欢这个称号,”詹启智说,“完全是两种性质。王海是以消费者身份打假,但他的身份一直受到质疑:到底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我们是以著作权所有者的身份来维权,我们的身份永远不应当受到质疑。 对盗版嫉恶如仇 詹启智的嗓门很大,这使得坐在咖啡馆里的其他人对他频频侧目。 “我的父亲是农民,一个老黄牛式的人物,做事非常执著。在性格上我跟他很像。”詹启智说。 如今几乎每天都要跟法律打交道的詹启智并非律师出身,在公司刚成立时他还闹过笑话。“一开始我想打官司找律师挺费劲的,我招聘几个不就方便了吗?广告都贴出去了,后来有人告诉我,只有律师事务所可以招聘律师,三面向公司只能聘请律师。我这才恍然大悟。” 经济学是詹启智的本行。1984年从郑州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后,詹被分配到河南财经学院教书。 那时的詹启智是个百分百的书生。“每天只想着读书,写文章。《资本论》我通读了两遍,很多段落当时还能背诵。” 年纪轻轻的詹启智在河南财经学院的教师队伍里显得有些孤僻。“他们没事就打牌,打球,我从来不参与。”詹启智说,就光顾着看书写书了,直到现在他也没什么业余爱好。 1988年,25岁的詹启智发表了35万字的学术专著《工业经济效益学》。接下来几年,詹又在不少全国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我的科研成果当时在学校里,不敢说第一,大概也差不多了。” 不过,跟很多高校中的年轻教师一样,詹启智也遭遇了评职称问题。 “很多老师的科研成果远远不如我,都评上了副教授。除了年纪大,他们没有任何强过我。” 评职称的事情很让詹启智耿耿于怀,为此他曾在学校里罢过两次课:课上到一半,詹启智对学生说:我只是助教,不够教授副教授甚至讲师的条件,这课我不上了,你们告诉校长让他另请高明吧。 校长赶忙规劝他回去复课,但詹启智还是不依不饶地给自己放了半学期的假。“这就是我的性格,很冲。认理不认人,认法不认理。”詹启智说。 “河南的环境实在让人伤心。那几年过得很累,总感觉心里不平衡。”在僧多粥少、按资排辈的大学里,詹启智直到1997年终于评上了副教授。 但此时的詹启智已经对校园生活失去了兴趣。1997年3月,詹启智来到了北京。“但我没有辞职,直到现在我的人事关系还在学校。学校给我的工资还一直发到了2002年。”詹启智笑言自己在体制下,先受害后受益。 走出学校的詹启智进了出版行业。“马克思讲追求利润是资本的本性,实际上这也是人的本性。”也许天生注定跟书有缘,詹启智在出版社干得如鱼得水。2002年,詹跳槽去了上海的一家出版社担任图书策划。 就在詹启智在出版社兴冲冲地工作时,他负责策划的一本图书被不法书商盗版了。“他们盗了一个多亿的码洋(全部图书定价的总额)啊!我们的书才卖几百万,这是什么概念!” 詹启智曾代表公司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去举报此事。当时的《中国新闻出版报》也在头版头条发过报道,在全国引起很大震动。 “但是因为盗版商跟我所在的那家出版社高层间的关系很微妙。那时候我力争要把事情查到底,但社长制止了我,这事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詹启智说,“这件事对我后来影响很大,可以说对盗版嫉恶如仇。” 郁闷的詹启智离开了出版社,回到北京开始了三面向公司的创业。 “我也要保命” 詹启智说自己是个耐力很强的人,所以不怕打官司的麻烦。“如果没有耐心,我也爬不了格子。我独创的作品有200万字,加上我主编的学术专著一共有1000万字 。有时候你不怕麻烦,也就感觉不到麻烦了。” 詹启智并不掩饰自己的野心:“打官司就是尽到我较真的责任。可能三年、五年赔钱,或许第六年就能赚回来了。”他认定在版权经营上,以后还会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我们把作品授权给网站登载,靠收取年费的方式,这是将来的盈利点。” 采访结束,记者想给詹启智拍张照片放在杂志上,这个要求被他婉拒了。詹启智说,他的仇人太多,官司该打的还会继续打,但该防的还是要防。“我也要保命呀。”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