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牛人的八卦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1日15:21 新世纪周刊

  -碧玉刀

  30位80岁以上的文化牛人尽数八卦往事,八卦得很有境界

  李怀宇在其所著文化名人访谈集《访问历史》的自序里讲了两个故事。一是唐德刚赴林语堂饭局,酒店招待问“林语 堂是哪家公司的”;二是杨振宁探望沈君山,告诉其与某歌星同机,歌星受欢迎,杨则场面冷清,且有人问“杨振宁是唱什么 歌的”。李君讲的这两个故事版本甚多,故事结构差不多,“哪家公司”和“唱什么歌”的主角倒是经常换,这种故事初听还 能博一笑,感叹感叹人心不古文化衰落,听的多了也很无聊,几个人名人尽皆知又能如何,文化人的自恋罢了。书名也不算太 合适,何谓“访问历史”?30位文化老人每篇一万字的访谈,作为个人史而言太短,刚调动起阅读情绪就完结了;而且从访 谈内容和主题而言,还并不完全是个人口述史的体例。书名与其叫《访问历史》,不如另类一点叫《老“80后”访谈录》— —受访者基本都是80以上的老先生;或者好玩一点叫《文化牛人八卦人生》——老先生们说了很多有意思的八卦故事,也谈 了很多对于人生的感受,经历了那么多事,什么都看得开了,八卦起来很有境界。

  除了“正名”的问题之外,每篇访谈的主题结构似乎可以划分得更清晰些;访问者在有些访谈中说话太多,没必要; 还有就是对这些老先生称“你”不称“您”,这点貌似“平等”的细节不甚礼貌,即便从年纪上都该用更书面和礼貌的尊称。

  吹毛求疵挑了这么些毛病,整本书的内容还是相当可看的,考虑到这些文化牛人的访谈都是报刊文章,属于一次性消 费的快餐阅读文化,必须要有许多八卦故事做佐料,但选取何种八卦来谈以便展现这些老文化人的精神魅力,看得出李怀宇是 下了不少工夫的,毕竟八卦不是目的。格外喜欢李怀宇在每篇访谈前所写的采访手记,对阅读气氛的营造很见一位好记者的文 字功力。

  读过本书的冉云飞兄写阅读笔记很注重该书的一些历史细节,特别提及了书中涉及的一些不同知识人身处相同历史时 期,但不同环境下的遭遇,生发了很多感慨。这是阅读该书的一种方式。不同的读者对该书所包含的信息量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我更喜欢这些文化老人在言谈间吐露出的对人生的领悟、对人生境界的追寻,历史不会重演,而且当个人对历史苦难的回忆 成了文化消费的“景观”,历史也会失重,个人如何通过经历历史达到对精神境界的修炼更为重要,而这些有道行的老人,给 了我很多启发。

  这30篇访问可圈可点处有很多,当然,有的也纯属消费的文娱八卦。在这众多的访谈中,我特别喜欢周有光、杨宪 益、吴冠中、黄永玉、何兆武、高莽、辛丰年等老先生的。他们的达观(如周有光、吴冠中、黄永玉对其人生苦难近乎轻描淡 写的知命解读,还有何兆武对捧“大师”的调侃)、痴情(如杨宪益对戴乃迭,其实这篇访谈杨先生并未说什么,但恰恰能看 到杨先生在失去爱侣之后的心灰意懒;如黄永玉、高莽之于绘画、辛丰年之于音乐)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黄永玉先生的 一句话值得在这里引述一下:对人生从容一点,别嚣张,苦也别嚣张,得意的时候更不要,这需要修养,有知识的修养,也有 人生的修养。在我个人看来,黄先生这句话可以为这本《访问历史》的主旨。

  和国内老文化人有近似历史经历的昆德拉在分析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时说,我们生活在雾中,既不了解历史的 意义,也不知道它未来的进程。也许认识历史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老文化人八卦出来的人生故事和感悟,修炼 自己的精神境界,这是中国式的智慧。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