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城市将拥有地震避难场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1日16:4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31日电 根据今天全文发布的《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为实现有重点的全面防御,中国防震减灾将进行总体布局,省会城市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拥有避难场所。

  到2020年,中国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0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省会城市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拥有避难场所。

  防震减灾是惠及全民的公益性事业。落实防震减灾发展战略,逐渐向全面防御拓展,必须在加强重点监视防御区工作的同时,将防震减灾工作部署到全国各地,统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统筹城市与农村,实现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全面协调发展。加强与台湾地区地震科技交流与合作。妥善处置香港、澳门地区的地震应急事件。为实现有重点的全面防御,依据规划期内中国地震分布特点和地震灾害预测结果,中国防震减灾总体布局如下:

  环渤海及首都圈地区:建设

地震预报实验场;建设国家防灾高等教育基地;进一步实施地震预警;提高城市群地震综合防御能力;切实做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防震对策研究制定工作。

  长江三角洲地区:实施城市群地震安全工程;推进海域地震监测和地震

海啸预警系统建设;切实做好2010年
上海世博会
防震对策研究制定工作。

  东南(南部)沿海地区:实施城市群地震安全工程;推进海域地震监测和地震海啸预警系统建设;切实做好2010年广州亚运会防震对策研究制定工作。

  南北地震带:建设地震预报实验场;实施重点监视防御区城市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和农村民居地震安全技术服务工程。

  南北天山区:建设地震预报实验场;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技术服务工程。

  此外,在黄河中上游流域重点监视防御区实施城市地震安全工程和农村民居地震安全技术服务工程;加强长江中上游流域、黄河上游流域及西南地区大型水电工程的地震安全工作,加强水库诱发地震的监测与研究;加强国家重大生命线工程沿线地区地震监测设施建设,保障重大生命线工程地震安全;加强青藏高原地区新构造活动前缘研究,不断提高地震监测能力;加强黑龙江、吉林、云南和海南等地区地震监测设施建设,确保对火山地震活动的监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