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志少将:书生将军的使命和探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1日17:36 人大新闻网

  刘奇志是一位运筹学学者、信息系统工程的开发者,是一位教授,又是一位专业技术少将,一名职业军人,这些概念的反差是这样的大,但是它们在他这里汇合了。

  20多年来,他投身于空军的信息化建设以及相关研究工作,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高科技发展的见证人。

  求学生涯刘奇志是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取得硕士学位的,谈到自己的求学生涯,他说:"我是1979年考的研究生,当时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已经工作十余年了。1963年我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数学系,当时学校在北京,系主任由华罗庚兼任。科大在'文化大革命'中南迁安徽,恢复招生后缺少师资,使我有机会在1973年重回科大,从事数学、运筹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科大的特殊环境使他能较早地投入科研工作,并较快地取得了成果,其中《变压器电磁优化设计》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并获得了科学院重大成果奖和1976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改革开放的深入给全国的有志青年以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和空间,1978年我国开始招收研究生。

  刘奇志从他的专业领域--运筹学的应用中体会到信息工程的重要,于是在1979年又开始了新的求学生涯。当被问到为何考到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人民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时,刘奇志说:"尽管国内将运筹学设在数学系,但是运筹学是强调实践的学科,它的发展离不开实践、计算机,这一点我在做变压器课题时已有体会。我认为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运筹学在经济和军事科学领域会更有发展前途,所以我选择了人大的经济信息管理系。"

  在人民大学求学的岁月,给刘奇志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由于是"文化大革命"后首次招收研究生,信息系特别重视,成立了由陈余年教授、萨师煊教授、江昭教授、魏靖宇教授组成的联合指导组,确定了重视应用的办学方向。谈到在人大信息系学习的知识对自己后来工作的影响时,刘奇志说:"我在人大信息系主要学习了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拓宽了我的工作领域,而且使我对原有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人大信息系虽然侧重于经济信息管理,但是在本质上信息管理是有其共性的,我在建立空军战役模拟系统时,主要参考的就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模式。数据库理论也使我受益匪浅,在分析数据关系时主要借助于关系数据模型。在考虑数学模型的求解算法时,多借助于算法设计与分析理论。当时,信息系统的课程由陈余年教授讲授,数据库课程由萨师煊教授讲授,算法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由魏靖宇教授、江昭教授讲授,导师们广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受益终生。"

  刘奇志说自己的求学、工作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从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到科技大学数学系学生,毕业后当了几年工人,后来回到母校任教,恢复招考研究生后改读信息处理,研究生毕业后又入伍从军,社会的变革影响着每个人,许多事情并不能预知。"那您为什么后来又到了部队呢?"记者好奇地问。"第一届研究生在社会上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已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有较多的选择机会。当时部队的态度很积极,我了解军事科学在运筹学发展中的地位,对军事运筹学一直很有兴趣。"他又笑着补充说,"当然单位在北京,有较好的工作环境,生活上也较适应,这些也是促成这一选择的因素。原来我只听说南京、武汉夏天是火炉,其实合肥一点都不逊色,我是北方人,气候或许也是一个原因吧!"

  投身军队

信息化建设谈到这二三十年的主要工作时,刘奇志说:"可以这样说,这些年来我的主要工作都是围绕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在学校里学到的计算机科学、数学、运筹学等知识为自己打下了较厚实的基础。"

  刘奇志戏称自己做的是"边区工作":"和一般计算机系的毕业生相比我更关注模型的构建,和数学系毕业的学生相比我更关注模型的编程和实现。"刘奇志多年来致力于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军建设中的问题,他说:"空军活动范围的广阔性、协同配合的严密性、火力打击的猛烈性、调动使用的机动性等,使得空军显示出与其他军种不同的特点,所以空军的行动都要经过严密的计算,这也是空军军事模型更偏好用数学规划的原因。当然,在解决实际的军事问题时并不像学数学规划课程那样,列出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给出数据,求出结果就完成了任务,真正能发挥作用的模型需要有庞大、复杂的数据支持,需要软件系统的支持。而且软件系统还要给使用者留出足够的选择空间,具备友好的界面。"在谈到信息化在军队尤其是空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时,刘奇志说:"如果将军事领域的研究分为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武器装备,如平台、载机、弹药和雷达等,这个层次是很硬的技术层面,是战斗力的基础;另一个层次是作战思想和作战理论,这个层次是很软的思想层面,在这一层面我们有丰富的历史遗产,有传统优势;还有一个介乎二者之间、比武器装备软、比思想硬的层面,这个层面就是信息管理层面。在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思想的贯彻体现,武器装备作用的发挥控制都必须依赖这个层面。信息化建设就是加强这个层面的建设,这也是我们信息工作者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这一个层面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能引进,不能突击,必须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地积累。""计算机化、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基础,运筹优化是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刘奇志这样解释他学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

  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在整个访谈的过程中,刘奇志都由衷地流露出对自己所从事的国防事业的热爱,他说:"我能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个军队信息化的建设者,首先取决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技术发展促使军队的信息化转型,这种社会需求决定了军队建设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其次是机遇,新中国的建立使我能够读书,而我学习的运筹学专业和计算机科学又正巧是军队现代化建设急需的。

  "那么,支撑他20多年来在科研上不断钻研的精神动力是什么呢?刘奇志说:"我认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就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 接着他又说:"我在科大读书时有幸接触过一些老一代科学工作者,他们不仅教授了学问,其言行对我们也有很大影响。我记得当时有一位年轻的辅导老师给我们上习题课,他在证明一个题目时,所用的方法十分深奥,我当时完全没有听懂。课后我反复思索不得其解,于是我试着举出一个反例,战战兢兢地交给了老师。令我完全没想到的是,那位老师为此在教室公开贴出了一张帖子,说明自己的证明有误,并且对我的认真态度给予表扬。这本是一件小事,但是老师的这种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治学态度对我的触动却很大,我会永远以他们为榜样。" "这和中国人民大学一贯坚持的校训'实事求是'是完全一致的,正是这种追求真理、鼓励探索的精神激励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前赴后继。"

  刘奇志又回忆起在校学习时聆听成仿吾老校长讲话时的情景,当时学校刚恢复招生不久,面临着许多困难,老校长客观地分析问题、语重心长地劝导师生,其音容笑貌至今仍历历在目。刘奇志说:"我怀念母校,也很感激所有指导过我的老师们,在我的求学生涯中,他们授我知识、教我做人,是他们激励着我不断前进。"20多年来,刘奇志一直以各种方式关注、服务于母校。

  在访谈即将结束时,刘奇志又深情地说:"实际上,我经常回人大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也曾和信息学院的老师们有过许多合作,我相信信息学院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会越办越好!"走出空军指挥学院的办公大楼时,阳光正照在门前那座巨大的雕塑上,升空飞机的模型高耸向天,它象征着那些献身军事科学的精英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有他们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

  刘奇志简历:

  空军指挥学院科研部教授,少将军衔,现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运筹学会常务理事等职。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运筹专业,198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获硕士学位。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的科研项目20余项,获军队、部委以上的奖励10余项,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1年被空军评为"高层次科技人才"、聘为空军级专家至今。

  站在我们面前的这位一身戎装、精神矍铄、身材挺拔的长者,就是我校的优秀校友--空军指挥学院教授刘奇志少将。在中国人民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我们有幸对刘奇志校友进行了一次有益的访谈,他随和而又充满睿智,儒雅中不乏威严,使我们受益匪浅。(阮龙)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