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写作的作家张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1日17:39 人大新闻网

  每每面对那石墙,便会在溟濛中看到有铭文在那墙上时隐时现,铭刻着与她休戚相关而又不可解读的文字。起先那铭文像是刚刚镌刻上去的,然后经雨雪风霜越来越深地蚀入石墙,倒好像那石墙如血肉之躯在不断生长,渐渐地将那些文字嵌入自己的身躯。那是一种莫测的,说有形又不可见,说无形又很具体的力量,日夜镌刻不息的结果。

  --摘自张洁的长篇小说《无字》这段话用在小说中,恰如其分地渲染了那种空灵、跃动、绚烂之至、回归平静的气氛。但是,假如我们用心去品读张洁一路走过的脚印,我们就会发现,这也是张洁对自己生活最好的注解。今天我们来找寻一个作家张洁,从她洋洋大观的数十本著作和只言片语的谈话中,仍然能读出人民大学的底气和韵味。

  简单的文本:张洁的经历

  张洁1937年生于北京。随母亲而不是随父亲的祖籍为辽宁抚顺章党区下哈达村。1956年高中毕业,在中学时代,她的理想是报考大学的中文系,然而老师却推荐她学经济。她对音乐也有特殊的感情,喜欢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及莫扎特的作品。1960年,张洁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当年分配到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

  1978年发表处女作《森林里来的孩子》(《北京文艺》1978年7期),引起文坛注目,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79年加入中国作协,同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触及爱情与伦理道德的关系这一敏感问题,引起文坛的极大反响。 1980年,喜欢舞弄文字的张洁被调往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后成为作协北京分会专业作家。出版有《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中短篇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只有一个太阳》等,长篇散文《那个最爱我的人去了》,游记 《一个中国女人在欧洲》等。其中《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获1979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祖母绿》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是反映改革的代表作品,发表后争议很大,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无字》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张洁的创作享有国际声誉,她的作品初期特点是婉约清丽,在宁静悠远中呼唤人的真情;后来的作品则更关注社会现实,挖掘人性的复杂。对女性命运的关照是她坚持的立场。

  张洁被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的作家称号。她是中国第一个获得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三项国家奖的作家,也是第一个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并获1989年度意大利马拉帕蒂国际文学奖。1992年2月被美国文学艺术院选举为该院荣誉院士。作品被译为英、法、德、俄、丹麦、挪威、瑞典、芬兰、荷兰、意大利等十多种语言,近30种译本。 张洁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她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1986年,诺贝尔奖的最后表决名单上,有中国作家巴金、张洁的名字。1989年她获得意大利马拉帕蒂国际文学奖时,意大利外交部长亲自向张洁颁奖。1992年她被美国文学艺术院选举为荣誉院士时,《纽约时报》专门做了有关的报道。对这些,张洁自己从不谈起,国内传媒也很少对此进行报道。 2005年春天,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揭晓,张洁以《无字》再次获奖。

  绚丽的文字:张洁的作品

  张洁的新作《无字》一书凝重恢弘、空灵隽永;文字灵动洒脱,情节精妙跌宕,人物复杂逼真,布局宏达伟阔。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风云际会,对20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写出了一个说不尽的时代。《无字》1989年开始创作,1994年推倒重来,1998年后又一遍遍地改、一字字地磨,这一改一磨就又是两三年......

  为了写《无字》,她采访、收集的各类资料有两尺多厚。为了一个小细节,她三番两次地乘火车到偏远的原型小村小镇探访,寻找独特的艺术感觉;这12年中无数个日日夜夜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地斟字酌句,书稿由薄变厚,又由厚变薄,最后硬是把已然写就的4部100余万字压缩成如今的3部80余万字。由于过度劳累,写完《无字》的前两个月,她的视力下降到02......

  作为迄今为止全国惟一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张洁在获奖后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但她却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她说:"我不会说话,写的比讲的好。""我以前写的所有小说都是为《无字》做的练习......哪怕写完这部长篇马上就死,我也甘心了......""写作是我生命的存在方式。" "我会继续闷头写作,好好写,认真写,希望写得很好,对得起手里的笔和纸......"   

  张洁是个对文字极其讲究,生活中却处处喜欢低调的人,是个嘴上说不再相信爱情却永远也不会真正放弃爱心的人。她以《爱,是不能忘记的》出道,经历了数不尽的坎坷,如今年过花甲的她总是把"爱是不能指望的"像是誓言又像是提醒一样挂在嘴边。

  张洁是个超坚强的人。我曾经无意中翻出她写在1986年的一篇散文:《我的第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像是谶语那样让我惊心。她说:"当我摩挲着我第一本装帧粗糙、纸张低劣的书的时候,我悟到,我的痛苦,其实就是我的财富。"我惊诧的是即使在她生命表面最辉煌的那个时期,她所背负的苦痛就已是常人无法承受的了,但比起那时,她生命中注定要承载的更大的痛苦还在1986年之后等着她,还远远没有到最高潮,还远远没有完结.....

  从那时到现在的十几年的更大的苦痛,没有人知道她一个人是怎么扛过来的。 张洁是个永远的"愤青"。她对政治的狂热从《沉重的翅膀》一直保持到现在,但认识她的人谁也不会把她和成熟沉稳的革命者形象联系在一起。"我小时候就想当一个坚贞不屈的革命者,你懂吧。怎么说呢,牺牲,献身。就喜欢这个,不管对爱情还是对一个合理的社会,献身。我觉得'献身'这两个字特别棒。"

  她的更像是小布尔乔亚的政治热情,让她在作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时像个不谙世事的青年人,没有顾忌地滔滔不绝:"什么是理想社会我也说不出来,但看见不合理的事情我就要提出批评。在理想的社会里,应该尊重人家的人格。包括吃喝拉撒睡也包括在人的生存的权利里。我觉得这是最起码的一点。"所以每年的两会,她都会有一大堆提案交上去,哪个居民院儿的下水道多年堵塞都会被她写上去。 不认识张洁的人总是把她和女性作家和女权主义放在一起,认识张洁的人都知道她会对这两个词大为光火:"我为什么要卖这个'女'字?不卖这个'女'字,就不能成为一个好好写书的人吗?如果是个自立的女人,就应该在这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竞争。我真干出来是我的能力,不是因为我是女人,或者我长得漂亮。如果那样,对男人公平吗?一个人,要是心脏健康的时候,你不觉得它嘣嘣嘣嘣在跳,你非得是真的有病的时候,才会心率过速啊,停跳啊,或者是狭窄,堵塞。所以你如果意识到你是女人,你也有点问题。"

  张洁是个唯美而挑剔的人。她的喜好纯粹而且率直,好像在她那里从来没有"同行是冤家"的概念,每每看到同行有了精彩的作品,她都会兴奋地到处打电话大段大段地念给别人听。"我希望我在读者心目中是一个好作家,我的长项是悟性好,细节用得好。不过你看了最近王安忆的作品了吗?真好,还有张承志的......还有余华的......还有王朔的......还有史铁生的......还有叶兆言的......真好真好。"谈她创作的话题几乎每一次都是这样拐了弯儿。

  (注:本文写作中曾参考刘家中在《北京青年报》发表的《张洁:此时无字胜有字》以及吴立英在《南方日报》发表的《张洁:写作是"以血为墨"的生命需求》等文章,照片摘自中学语文网中网,特此致谢。)

  张洁简历:

  1937年出生,原籍辽宁,生于北京,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只有一个太阳》、《无字》,散文集《在那绿草地上》以及《张洁集》等。张洁获意大利1989年度"马拉帕蒂"国际文学奖。她的《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获1979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祖母绿》获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无字》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现为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的作家称号。(降瑞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