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第一高楼85米背后数十亿诱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1日09:13 山东新闻网(来源:南方周末)

  西湖边。一座72米的高楼刚刚炸掉,一座85米高的建筑就要拔地而起。这远超出了限高25米的规划。为什么?

  规划中的“新第一高楼”建筑群,地上共17.6万平方米。如果以每平方米10万的价格计算,将增值到176亿元;即使按最保守的5万元计算,88亿的价值也远超出其50亿元的投资。

  本报记者 吕明合 发自杭州

  72米的原“西湖第一高楼”刚被炸掉,杭州人就要迎来新的“大个子”——一座耸立在“第一楼”原址上、比其高出13米的建筑。

  2007年10月19日,这座“新第一高楼”的规划被公开。它隶属香港嘉里集团旗下的嘉里置业公司,整个建筑群拟占地67000多平方米,相当于9.5个标准足球场。其中包括约10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场、2万平方米的甲级

写字楼,以及5万平方米的五星级酒店。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酒店的塔楼——最高处为85米。

  有媒体描绘了可能出现的“管中窥塔”奇景:站在中心广场,透过酒店底部的大架空,可以看到杭州名胜宝石山和保俶塔。

  24.6亿,拿下西湖绝版地块

  “第一高楼”所在地距西湖不足500米,可与规划中的地铁一号线连接。所以,这里被商家誉为“西湖绝版地块”,由于曾属于浙江大学湖滨校区,杭州房产界还有“得湖滨校区者得天下”之说。

  但建在此地的楼房一直是非不断——1981年版的杭州城市规划中,以南北向的西湖湖滨路、延安路和浣纱路为界,划定了建筑限高区域:湖滨路以东、延安路以西区域内的建筑不得超过5层;延安路以东至浣纱路以西,高度不能超过8层。

  然而曾建在控制区域内的浙大湖滨校区3号楼,作为浙江省第一个设计公开招标项目,却得到了特殊对待。在无数的非议和多轮较量后,1993年,秉承“建高楼节约土地”的思路,最终方案仍把高度定在了72米。在杭州人的一片非议中,当年,“西湖第一高楼”拔地而起。

  风波再起已是2005年。此时,杭州

房价在中国领跑,3号楼地块因其绝佳位置炙手可热。当年10月8日,此前贷款17亿建设新校区的浙江大学,为急于还清债务,在师生的反对乃至哭声中将该地块挂牌出让。

  15亿元的底价经100多轮举牌不断加价,终被香港嘉里建设集团以24.6亿元拍得,一跃成为“杭州地王”。浙大分得了17.6亿元土地出让款,其余被杭州市政府纳入财政收入。

  两年后爆破拆除旧楼时,国内媒体蜂拥而至。它是杭州历史上最大的爆破项目,2007年1月6日,无数的镜头记录下这一时刻,72米的庞然大物在360公斤炸药的作用下轰然坍塌。

  “这是政府、高校和商人同盟的结果。”浙江大学教授周复多说,“一切为了利益。” 而在此前后,原来城西文教区的多所院校——诸如中国计量学院、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等也被迁往郊外。在学校的土地上建起的房子,开盘价每平米超过了1.5万元。

  而在2007年10月30日,针对媒体关注的某些高校采取所谓“土地置换”方式“卖地还债”问题,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强调,随着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部分高校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债务。为解决这个问题,一些高校打起“土地”主意,打算通过转让原划拨土地,获得土地收益用于偿还债务。对此,国土资源部高度关注,一经发现,坚决制止。

  “把高校用地赶到郊区,本身存在问题。更大的失误则是资源浪费。”周复多说,设计寿命为50年、使用100年都没问题的大楼,只用了15年就成了建筑垃圾。

  喝彩声同样存在——人们一直反感这个能遮挡西湖美景的高楼。由于披着“西湖保护主义”的色彩,嘉里中心项目赢得了外界的期待。

  当时的《杭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规定:新地块上的建筑基本限高为25米。局部可适当提高,但超过25米部分应控制在总建筑面积的1/4以内,具体提高幅度在方案论证中结合西湖景观分析确定。

  “没有底”的高楼方案

  10个月平整土地后,嘉里中心的建设已经开始。但那并非是设想中的25米,而是最高为85米的建筑。这个消息公开后,《钱江晚报》发起了网络调查,近八成市民激烈反对。

  “说是西湖边盖高楼影响景观,但它们仍像雨后春笋般地不断矗立……从西湖往东看,早没有可以与其风景相匹配的粉墙黛瓦中式建筑了。”一名网友叹息说。

  2007年10月26日,在面向公众展示方案、征求意见的杭州城建陈列馆内,反对声更是一浪盖过一浪。嘉里公司员工杨琼只能不断解释,“这只是概念性方案,不是最后要定下来的。”

  但她在代表公司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强调,“这是一个整体的项目,不是单独的楼宇建筑。”规划部门要求总建筑面积的3/4不得超过25米,即使酒店有85米高,也不违反规定。

  “商业有商业的考虑,公民有公民的考虑。”杨琼说。公司认为,现在的方案也符合土地出让合同的控高要求,“为什么还要征求意见,是因为这块地太敏感”。

  “嘉里中心的方案还没正式报到我们这来。”杭州市规划局办公室副主任顾志法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之所以要提前公开方案测试民意,是因为嘉里公司“对老百姓能不能接受这个方案,他们也没底。”

  顾志法同时指出:嘉里公司对“总建筑面积1/4控高要求”的理解,符合土地协议的规定。“它现在还要通过两个程序,一是朝西湖这面不能是板状建筑,二是要通过西湖景观分析。景观分析,需要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研究院出具认证书,同时要通过市政府的专家咨询委员会的论证,并通过部门审查。”他解释说。

  由于酒店为塔式结构,景观分析也许是最后一道门槛。“但市民意见也很重要。现在反对声音那么大,他们可能要修改。”顾志法说。

  一直关注西湖保护规划的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教授周复多,10月26日也早早来到了现场。与他邂逅在城建陈列馆的还有两位老朋友——杭州民间文史学者丁云川和该市建委的一位退休处长。

  性情相对温和的丁云川一看方案就不断摇头,“不行、不行,我反对。”建委的那位退休处长顿时就发了火:“弄啥西(杭州方言:做什么的意思),弄啥西!我们的历史文化名城搞了这么多年,搞得只剩下清河坊和小河直间,怎么还不接受教训!”

  这名处长当场填好了意见表,准备写给杭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黄湖,要求立即整改。开头是“黄湖同志,你好好找杨局长谈谈……”周复多也写下了反对意见,密密麻麻3大张。

  西湖上空的水泥森林

  “我们一直强调,湖滨从现在要做的是减法,而不是加法。”周复多说。在湖滨附近的主城区,最高的就是保俶塔所在的宝石山,山高70米高,塔长30米。这就决定了在保护西湖整体景观的前提下,必须进行城市建筑的高度控制。

  湖滨地区从1980年代起,在总体规划上就很明确。文革后,杭州市政府至少做过6次以上的控制性规划,清华、同济、浙大和浙江省规划院等多家单位,都曾先后获邀参与设计。周复多在市规划局工作的一名学生,也被专门安排研究湖滨地区的高度控制问题,向政府提交了专题报告。

  反复讨论后,大家最后达成了一致。“25米的高度经过精心设计的。”一位专家说。“这正好是西湖边遍植的法国梧桐树树梢的高度。不要高过树梢,是出于美感的考虑。”

  但规划很快在经济建设面前让了步。新侨饭店、友好饭店,全超过了限高;按规定,在中河路到环城东路的老城区,靠近中河路的只能40米。而坐落在此地的浙江报业集团的新闻大楼为115米。在中河路附近,超出标准的高楼更是比比皆是。

  “政府自己的规划,怎么能随意推翻?”周复多说。杭州作为副省级城市,总体规划要经国务院严格审批。此间的程序是市政府主持编制规划,市人大通过后,还要交省人大审查,再报国务院审批。国务院对“三大规划”(指《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是“基本同意”,但都在特别注明的条款里,提到了25米的限高。

  一位杭州老人惋惜地说:爬上宝石山拍摄,远处本该一览无余的西湖上空,只剩下了一片水泥森林。在一些媒体上,西湖则被描述为“盆景”。

  在商业的利益下

  西湖边高楼林立,秘密是一个卖点:“湖景房”。杭州一家房产公司总经理说,这个概念几乎是成功的代名词,一切与西湖沾边的项目都迅速升值。“如果你来到离西湖直线3公里远的杭州百货大楼旋转餐厅内,就着一览无余的湖景就餐,能不心甘情愿地多掏点钱么”?

  另一位房产业人士说,在吴山脚下、距西湖南面不到1公里的“八号公馆”,普通的高层公寓早已以每平方米6万元以上价格卖空。最近,离嘉里中心不足百米、位西湖东北角的西子公寓,卖出了每平方11万元的天价。一向被认为“半死不活”、位于西湖边的元华购物中心,商铺大概是每平方米10万元。

  按照嘉里中心的规划,地上建筑共17.6万平方米的中,如果平均每平方米10万的价格计算,将增值到176亿元;即使按最保守的5万元计算,也远远超出其50亿元的总投资。

  “如果能保持那样的高度,湖景房的价格将会更高。”上述房产公司总经理介绍。

  高楼只是商业利益的体现之一。“湖滨现在已经弄得非牛非马,彻底沦为外国奢侈品的橱窗,完全看不出历史文化应有的痕迹。”周复多说。在“湖滨名品街”被推出后,他曾经做过一个小范围的测试:与湖滨的关系是近了还是远了?受调查的27人里,90%感觉到自己被那些天价的东西排斥在外。

  2004年,前省人大副主任、民进浙江主委毛昭晰在一次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上,当着当时主管旅游副市长的面手指窗外林立的高楼慷慨激昂,“难道这就是我们要保护的文化名城?”

  而对一些关系西湖的人来说,与单个的建筑相比,他们更担心的是嘉里中心带来的示范效应。一个坊间流传的新消息是,位于杭州最繁华商圈——武林广场的国大雷迪森酒店,在嘉里中心的方案推出前后,已准备拆除建新的高楼。而工程院前院士程泰宁设计的杭州经典建筑——黄龙饭店的后面原本留有一块空地。在潜在利益的引诱下,最近也想建个高楼。

  周复多在杭州居住了40年,对西湖感情颇深。但现在,他偶尔登上宝石山的初阳台,回望东南,只能面对越建越高的大厦丛林徒然慨叹。

  他说,回顾历史,西湖保护以失败居多,但也不乏成功的先例——

  1980年代,前省委书记王芳主政期间,当时的建设部副部长戴念慈受邀设计西湖边著名的望湖宾馆。当时设计的是5塔并列的方案,但最终因不能与保俶塔唱“对台戏”的共识,换成了现在的平顶7层的建筑方案。

  “我们不能与风景试比高。”周复多说。这是对后人的责任。

   (来源:南方周末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