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就这样奔月而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1日09:33 南方日报

  -记者目击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31日17时15分,是一个可以与1970年4月24日21时48分相提并论的时刻。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载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3分钟后,即21时48分,“东方红一号”进入预定轨道。此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著名的“两弹一星”中的“一星”,指的就是这颗“东方红一号”。

  那是个举国欢腾的时刻。

  37年后,昨日傍晚,中国在平静中迎来了又一个不平凡的时刻:我们的“嫦娥一号”,结束了数圈绕地飞行,将纵身一跃,义无反顾地奔向遥远的月球。

  在这一刻到来之前,“嫦娥一号”已经绕地飞行7圈,行程144万多公里。

  10月31日17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再次出现凝重的气氛,这里即将发生的事情意义重大。

  大厅中央两块巨大的显示屏上,一条条色彩分明的弧线显示着卫星当前飞行的轨迹。矩阵式排列的白色工作台前,身着蓝色工作服的技术人员,监视着屏幕上快速闪动的数字,神情庄重而专注。

  遥控机房内,在一串长长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前,软件专家欧余军沉着果断地按下了发令键,向卫星发出指令。这条指令,是“嫦娥一号”任务第三次近地点变轨成功与否的重要指令。作为整个奔月过程轨道控制中最为关键的控制之一,它直接关系着卫星能否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与月球交会,具有不可逆性。指令发出后,也将是覆水难收。

  欧余军按下的这一键,是我国航天测控史上的第一次。

  时针很快指向17时15分。

  “

发动机点火!”

  “轨控开始!”

  一声声洪亮的口令在飞控大厅响起。

  飞控大厅的大屏幕上,三维动画将卫星旋转姿态清晰呈现出来:金黄色的卫星星体上,一条浅蓝色轴线向显示推力方向的红色轴线渐渐靠近,直至重合在一起,卫星在天空中划出了一条长长的白色的轨迹。“嫦娥一号”轻盈地扭动着身体,调整了角度,向着月球方向疾驰。

  784秒后,有力的报告声再次在飞控大厅响起:

  “发动机关机!轨控结束。”

  此时,卫星的速度已提高至每秒10.58公里以上。

  飞得这么快,距离又那么远,“嫦娥”是不是很听话呢?

  几分钟后,轨道专家陈明报出了精确的卫星轨道参数。接着,总调度张炜宏用很大的声音打破了大厅里的沉寂:“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无论是头发花白的老者,还是温文尔雅的青年,此刻,都兴奋起来。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第一”,在他们的指尖、在他们的眼前悄然实现了。

  坐在专家席上的测控通信指挥长、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大喝一声:“好!”

  “嫦娥”似乎听到了,看到了,理解了这一切。大屏幕上,一条绿色的曲线跃进人们眼帘,这条曲线便是卫星目前飞行的轨迹。只见“嫦娥一号”缓缓前行,它的身后,表示其滑动轨迹的绿线赫然变成一条入轨后的红色曲线,飞行姿态清晰可见。

  “嫦娥”此去不复返。它随身携带的,除了各种冷冰冰的仪器外,还有一个民族急起直追的坚毅,一个民族流传千年的梦想。

  让我们祝福“嫦娥”一路平安。

  王小飞 姜宁 杨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