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央视前台长解密焦点访谈内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1日10:16 山东新闻网
杨伟光,1991年任中央电视台台长。1994年任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现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组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 【高端访谈】 他曾是中国国家电视台的掌舵者,在他任内出现了中国电视新闻的黄金时代。他曾是舆论监督的倡导者,也是风险新闻的审查者。他推行央视历史上最重要的新闻改革,也因此承受不可言说的压力。现在,他是一位轻松安然的古稀老人。 当台长:“人家服气不服气?” 记者:您当年是怎么到中央电视台的? 杨伟光:我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以后,到中央广播电台当编辑、记者、部主任,然后到副台长,主管新闻。1985年7月份,广电部副部长找我,说决定你到中央电视台管新闻。我说我对广播已经很熟了,但我对电视得重新学习。我说我的同学就在中央电视台,他们还没当副台长,就担心从广播里调一个人去,人家服气不服气。上级意思就是电视现在正在发展,很需要人,你还是过去吧。我这个人是党员,从来不讲价钱,他说过去就过去了。 记者:您刚到电视台做了些什么? 杨伟光:我们很小心,过来以后不能随便乱讲话。两个月后写了改进电视新闻的报告。一个就是要贯彻新、快、广泛性,那时候新闻太慢,下午三点一些活动结束以后记者不回台里,回家了。我说应该活动结束了回来编当天的新闻,他们说没关系,广播就是声音,就是文字,我第二天播出是有形象的,还是有人看。我说如果你有声音又有图象,比别人先播出不是更好?为什么要等第二天?1992年,实际是电视新闻逐步按规律有所突破,但是还不算深度改革,真正的改革是从1993年开始的。 1993年前的新闻突破:“彭真你是改革派,对此有何评论?” 记者:那1993年之前中央电视台做了哪些突破的事情? 杨伟光:从1985年到1992年,新闻改革上有一些亮点,当时全社会影响很大。第一个是关于美国的挑战者号升空爆炸。按照我们以往编排,都是先国内后国外,这是一个规律,领导的位置放在前头,现在还是这样。但当时拿到这个新闻以后,编了六分钟,怎么放?各种意见都有,最后我们决定就放头条,而且六分钟,后面是李鹏表示悼念。当时觉得试一试,看看反映怎么样。结果社会上反响强烈,也有说这个国外事件怎么放前头?但是整个新闻界认为干得好,领导也认为可以。有些人说这是中央台新闻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记者:为什么后来很少见到《新闻联播》这样编排? 杨伟光:后来也有,但是没有那么轰动。 记者:还有什么轰动的事呢? 杨伟光:再就是1987年3月份,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当时正是反自由化,国际上认为中国倒退,当时中央领导决定,利用这个会议解疑释惑,所以安排了八次座谈会,中宣部副部长是报道组副组长,说杨伟光你看看怎么办?我们就提了一个方案,把八次座谈会现场录制剪辑播出,那是很大胆的。当然马副部长(编者注:马庆雄,时任广电部副部长)通过了,艾部长通过了,然后拿到人大,人大激烈地争论,说那怎么行?实况剪辑播出,不得了。我说对领导同志现场的回答内容,加以整理,修理,然后领导看,第二天发。那跟以前的情况不一样了。国内可以不让人知道,但是外国人最尖锐的问题人家广播会放头条。那次有些问题是非常尖锐的。比如说一些记者问彭真,中国分改革派和保守派,彭真你是改革派,对此有何评论? 记者:这个当时也播出了么? 杨伟光:播出了。主要是他回答得挺好。都是很尖锐的问题。 《焦点访谈》:“中南海开了一次座谈会” 记者:为什么说电视新闻改革是从1993年真正开始? 杨伟光:1992年底,那时候中宣部丁关根同志主持工作,有一天新闻局的局长到我办公室,他说现在中央领导要求抓一些热点问题,重大的热点问题,要群众去发表意见,然后通过这样的方式平衡心态。对热点问题,我们过去有《观察与思考》,属于揭示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几起几落,形势好的时候大家自由一点,出来反映情况,稍微紧张一点就挨批。1989年的时候就是挨批阶段,不敢谈问题了。到1992年底我想这些热点问题很难,如果这次是中央的一个决策的话,光这么说不行,你应该有正式的文件,下达给所有的新闻界,我是根据你的来做。结果1993年春天中宣部发了报告,里面把这个写到了。 记者:《东方时空》是在这个时候搞起来的么? 杨伟光:对。他们先录了一个叫《新太阳》的节目。我说你们的“新太阳”不好,老太阳是毛泽东,你是不是要否定毛泽东?我说不行。孙玉胜非常坚持,说这个好,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当然也有道理,但是我说有这么多人,不一定按你的思路走,大多会按照政治的观念走,最后我说如果出了毛病,人家是不会找你的,肯定找我。后来提出一个“东方时空”,我说就这个吧。当时为什么说《东方时空》不能在黄金时间播出?因为早上看电视的人少,即使有问题也影响不大。(来源:南方周末)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