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会:草根金融的运作逻辑及其社会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2日09:42 南风窗

  2007年调研中国

  ——《南风窗》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奖学金

  项目调研报告

  合会:草根金融的运作逻辑及其社会意义

  上海社会科学院调研团队 指导老师:卢汉龙 陆晓文

  张友庭、谢忠文、魏薇、孙鹏、秦卫俊、彭小贵、罗亭林

  合会的基本原理及其运作逻辑

  合会的基本原理

  合会作为一种草根金融组织,具有非常浓厚的资金互助色彩,但就其本质而言是合会内部成员的一种共同储蓄行为,成员之间通过互相提供信贷,满足彼此之间的信贷需求,弥补了正式金融机构信贷供给的不足。一般而言,合会采取如下的规则运作:一个人出于某种目的(比如结婚、建房子、上学)等需要用钱,就充当会头,组织一些会员,有的也急需用钱,有的则手中余钱,一般会头拿首期的会金,通过各种方式确定会员的得会顺序,然后约定每次得会的时间间隔和集会地点,每一期会头和会员都需要缴纳相应的会金给一个人用,得会的人不能再次获得会金,需要在以后每次来会时缴纳会金和利息,等到最后一个会员获得最后一次会金之后,这个会宣布结束。

  合会的运作逻辑:基于会单的分析视野

  如上所述,合会的基本原理是比较简单,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了大量不同变迁形态的合会组织,虽然具体流程不一样,但每次各自需要缴纳的会金都不同,这些需要具体分析。总的来说,从织金当地的调研情况来看,合会可以分为两种大的形态:一种是不计利息的合会运作形态,一种是计算利息的合会运作形态。不计算利息的会仍保留原始的互助会形式,目前存在较少,一般都为计算利息的会。其中计算利息的合会包括两类:一类是固定利息的合会,一类是利息不固定的合会(标会)。

  图-5 合会类型图

  虽然当地大部分合会一般不用会单,但我们在调研过程中通过访谈和抄写的方式收集到8张会单,从会单来看,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合会运作形态。为了便于类型比较,我们将合会的三种主要运作形态进行统一。假设这是一个10个人的来会(不包括会头),每人约定每次会金为100元,每隔一个月来一次会,时间为每个月25日。则我们可以看到几种不同的合会具体运作形态,以下就是我们依据各种不同会单所做的具体分析:

  1.不计利息的合会运作形态

  表-1 合会运作类型1-会单分析

  单位:元

  每次缴纳的会金收入付出支付盈亏

  1234567891011

  会 头收会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010000

  会员1100收会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010000

  会员2100100收会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010000

  会员3100100100收会100100100100100100100100010000

  会员4100100100100收会100100100100100100100010000

  会员5100100100100100收会100100100100100100010000

  会员6100100100100100100收会100100100100100010000

  会员7100100100100100100100收会100100100100010000

  会员8100100100100100100100100收会100100100010000

  会员9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收会100100010000

  会员1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收会100010000

  不计利息的合会形态在我们调研过程中没有遇见,但是在对一些老年人的访谈过程中获得了一些关于这类合会的信息。不计利息的合会属于比较原始的合会形式,保留着互助会的传统,社区合作的性质明显,参与的大都是熟悉的亲戚、朋友、邻居,有点类似于银行的“零存整取”,只是不计算利息而已。从表-1的会单分析中可以看出,这类合会从会头到会员大家都没有盈亏,根据各种方式排好的得会顺序,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来会,每次支付相同的会金(100元),得会的时候获取相同的总会金(1000元)。这类合会曾经在解放前后大量存在,作为农户和居民应对高利贷威胁的合会组织方式,一般合会规模比较小,会员人数比较少,会金数也比较少。解放前还曾经出现一些以粮食入会的实物合会,现已消失,一般为资金型合会形式,而在当前阶段这类合会组织几乎消失,被计利息的来会所取代。

  2.计算固定利息的合会运作形态

  计算固定利息的会,我们在当地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一部分,但总的数量不多。计算固定利息的会属于一种简单的来会,其具体表现就是利息雷打不动,稳定在一个水平上,除了会头拿首会金之外,越早拿会金的会员,需要支付利息就越多,亏损越多,而越后面拿会金的会员则需要支付利息越少,赢利越多。此外,有些计算利息的会,会头是不用计算利息,但是调研过程中没有遇见,都采用会头计算利息的来会形态。具体而言,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三种类型的计算固定利息的来会,分别为内息会、外息会和轮会。

  表-2 合会运作类型2-外息会单分析

  单位:元

  每次缴纳的会金收入付出支付盈亏

  1234567891011

  会 头收会11011011011011011011011011011010001100-100

  会员1100收会11011011011011011011011011010101090-80

  会员2100100收会11011011011011011011011010201080-60

  会员3100100100收会11011011011011011011010301070-40

  会员4100100100100收会11011011011011011010401060-20

  会员5100100100100100收会110110110110110105010500

  会员6100100100100100100收会1101101101101060104020

  会员7100100100100100100100收会1101101101070103040

  会员8100100100100100100100100收会1101101080102060

  会员9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收会1101090101080

  会员1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收会11001000100

  表-2的会单所展示的是外息会运作类型。从中可以发现,首先收会的会头以后每次需缴纳会费,包括会金和利息,共计110元,得会之后的会员每次缴纳的会费从100元提高到110元,其中包括100元会金和10元利息,剩下的尚未得会的会员则仍缴纳会金100元作为会费,一直到最后一个会员结束,来会也随之结束。外息会主要特征就是在会金的基础上加上利息,属于一种“会金+利息”(会金加利息)的会费缴纳模式。从支付盈亏情况来看,先拿会的会头和会员是属于亏损,但是由于他们急于用钱,这一点亏损虽然略高于银行利息,但免去了各种抵押之类的等待时间,获钱时间快,信贷成本也低,因此受会头和急需用钱的会员喜欢,满足了他们的信贷需求,而处于后面得会的会员,越到后面所获取的利息越高,有一些专门在后面收会的会员则主要是为了“钱生钱”,以获取利息,这具有一定的投资色彩。当然我们也碰到一些会头不需要付利息的会,他们都认为会头要维持整个会的运作,偶尔还需要通过垫会(即帮助会员支付会费)来维持会的正常运行,很多会员都觉得这是会头应得的辛苦钱。

  表-3 合会运作类型3-内息会单分析

  单位:元

  每次缴纳的会金收入付出支付盈亏

  1234567891011

  会 头收会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9001000-100

  会员190收会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910990-80

  会员29090收会100100100100100100100100920980-60

  会员3909090收会100100100100100100100930970-40

  会员490909090收会100100100100100100940960-20

  会员59090909090收会1001001001001009509500

  会员6909090909090收会10010010010096094020

  会员790909090909090收会10010010097093040

  会员89090909090909090收会10010098092060

  会员9909090909090909090收会10099091080

  会员1090909090909090909090收会1000900100

  表-3所展示的是内息会的运作类型。与外息会相比,内息会采取一种“会金-利息”(会金减去利息)的会费缴纳模式,即直接在所得总会金中扣除利息给得会的会员,首先得会的会头,在以后每次来会的时候需要一直缴纳100元的会费,一直到整个会结束,而尚未得会的会员每次则只需缴纳90元的会费,即将会金减去利息的会费计算办法,得会之后的会员就需将会费从90元提高到100元,一直来会结束。从总的支付盈亏情况来看,内息会和外息会是一样的,外息会每次的总会金高于1000元,内息会则少于1000元,但会员从中获得的利息还是相同的,只是变化了形式而已。

  表-4 合会运作类型4-轮会单分析

  单位:元

  每次缴纳的会金收入付出支付盈亏

  1234567891011

  会 头收会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7751000-225

  会员1100收会959595959595959595775955-180

  会员29595收会9090909090909090775910-135

  会员3909090收会85858585858585775865-90

  会员485858585收会808080808080775820-45

  会员58080808080收会75757575757757750

  会员6757575757575收会7070707077573045

  会员770707070707070收会65656577568590

  会员86565656565656565收会6060775640135

  会员9606060606060606060收会55775595180

  会员1055555555555555555555收会775550225

  表-4所展示的是轮会的运作类型。轮会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会,也是一种运作过程较为复杂的会,在我们调研过程中仅碰到一个这样的会,也在一些老年人的访谈过程中了解这种会的详细运作机制。轮会虽然也是一种固定利息的会,但是和前面所提到的内息会和外息会都有很大的不同,轮会的最大优点就是保证会头和会员拿的总会金一致(即每次来会的总会金一致),还有的优点就是直接将利息优势显示出来。我们在表上所列的是一种每期利息5元的会,在会头拿首会的时候,就已经根据拿会的顺序定好各个会员的缴费额度,根据拿会的顺序在统一的100元会金基础上扣除不同的利息给出不同的会费,从第一次拿会的会头到最后拿会的会员之间的会费形成一个5元的等差数列,每次来会之后的会员减去5元利息更换一次会费标准,维持每次来会会费的等差数列排列,并一直延续到来会结束,没有拿会的会员保持原来的缴费金额。从支付盈亏情况来看,轮会的盈亏要远远大于内息会和外息会,越早拿会的会员损失越大,越后拿会的会员收益越大。根据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来看,轮会一般是发生在非常紧急用钱的会头和会员之中发生,后面拿会的会员,其资金投资的色彩更浓。

  3.标会的运作形态

  标会是计利息合会的一种普遍形式,标会作为一种会员之间通过对总会金使用利息的方式进行投标而决定资金使用先后顺序的合会类型,一般情况是投标利息最高者中标。标会的会头一般不参与投标,获得首会后,按照约定的会金进行缴纳会费,而中标的会员则将标的利息作为利息缴纳会金。

  表-5标会的原始会单

  单位:元

  姓名中标时间中标额签字/签章

  会 头×××2006年9月25日0

  会员1××2006年10月25日15

  会员2×××2006年11月25日14

  会员3××2006年12月25日13

  会员4×××2007年1月25日12

  会员5×××2007年2月25日11

  会员6×××2007年3月25日10

  会员7×××2007年4月25日9

  会员8××2007年5月25日8

  会员9×××2007年6月25日5

  会员10××2007年7月25日0

  根据投标的次数,标会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一次决定会员拿会顺序,一种是每次来会都进行投标;根据支付类型不同,又可以分为内标和外标,我们根据内标和外标的运作形态来做具体分析。表-5是我们收集到的一张原始会单,上面清楚的显示了会员的名字、中标时间和中标额,还需要会头和会员签字或签章作为原始凭据,以防在发生烂会的时候进行追究。会头拿首会,首会不需要投标,也没有投标利息,在标会里会头是收支平衡的,而从第二次来会开始,会员如果需要获得总会金的使用权,就需要进行利息投标,最高者获得总会金。本张标会的原始会单是首会时投标协商的结果,按照中标利息从高到低排列会员的得会顺序。实际上的大部分情况是,每次投标时,就是未得会的会员在纸张上写下自己的投标利息,然后会头当场拆开公布,利息最高者中标,这样的情况下中标利息是很不同的,但是运作机制和我们这张原始会单是一样,我们就采用这张会单进行内标会和外标会的详细分析。

  表-6展示的是内标会的运作形态。内标又称为贴现标,即每次标会的时候利息是从所收的总会金中扣除,即支付规定的会金扣除中标金额(利息),未得会会员的缴纳也是“会金-中标利息”的会费缴纳标准。每一期中标后,会头把中标金额写入会单,由该期中标者签字或签章表明获得会款并同意从未得会的会员中支付标底减去中标金额。从表-6的资金流动图中就可以看到这样的流动形态,除了会头不参与投标,每次缴纳相同的100元会金之外,其余每期投标结束后,会头和已中标的会员按照100元会金缴纳,未中标的按照“会金-中标利息”的会费缴纳,中标的会员则获得“总会金-利息总额”的资金,利息总额一般为未得会的会员数乘以标的利息。内标会也是越到后面的会员收益高,特别是最后得会的会员,不需要投标,没有标的利息,却直接获得了前面中标会员所中标利息,有的会员一直到最后拿会,就是有一定的金融投资目的,获取较高利息。

  表-6 标会运作类型1-内标会单分析

  单位:元

  每次缴纳的会金收入付出支付盈亏

  1234567891011

  会 头收会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010000

  会员1100收会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8651000-135

  会员210085收会100100100100100100100100888985-97

  会员31008586收会100100100100100100100909971-62

  会员4100858687收会100100100100100100928958-30

  会员510085868788收会100100100100100945946-1

  会员61008586878889收会10010010010096093525

  会员7100858687888990收会10010010097392548

  会员810085868788899091收会10010098491668

  会员91008586878889909192收会10099590887

  会员10100858687888990919295收会100090397

  表-7 标会运作类型2-外标会单分析

  单位:元

  每次缴纳的会金收入付出支付盈亏

  1234567891011

  会 头收会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010000

  会员1100收会11511511511511511511511511510001135-135

  会员2100100收会11411411411411411411411410151112-97

  会员3100100100收会11311311311311311311310291091-62

  会员4100100100100收会11211211211211211210421072-30

  会员5100100100100100收会11111111111111110541055-1

  会员6100100100100100100收会1101101101101065104025

  会员7100100100100100100100收会1091091091075102748

  会员8100100100100100100100100收会1081081084101668

  会员9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收会1051092100587

  会员1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收会1097100097

  表-7展示的是外标会的运作形态。外标,又称为贴水标,即每次标会的利息是通过贴水的方式在将来支付的,也就是说,中标之后的每次来会,中标会员需支付约定会金再缴纳自己中标的标的利息。会员在得会之前缴纳固定会金100元,得会之后签字或者签章则表明获得总会金并同意在其后每次缴纳会金和中标利息作为获得总会金及其利息支付。从表-7的资金流动表就可以看出,会头还是按照约定的会金进行缴纳,未得会的会员也按照约定的会金进行缴纳,而得会的会员则需要“会金+中标利息”的会费标准进行缴纳。同样的,从支付盈亏情况来看,外标会也是越到后面,收益越高。

  综上所述,合会的运作形态除了以上的两大类、三大类型和六种主要类型之外,还有的一些更复杂的会则是在这些主要类型基础上的变种,还有一些是单会在复会情况下的变形,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但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合会的基本运作逻辑,那就是会员轮流获得总会金的使用权,这是合会满足信贷的主要方式,利息一般由合会内部产生,没有一种稳定的资金增值机制,大量的增值行为发生在合会的外部,即会员在获得总会金之后再生产所获得的资金增值,因此,合会在一般情况下存在时间不长,整个来会结束后就不存在,直到另一个会头召集大家来会。贯穿于合会运作过程的,除了资金的稳定流动,其实质内核则会头和会员之间在日常生活和关系交往基础上形成的相互信任关系,熟人社会里的每个人都有一本无形的信用记录本,相互之间熟知对方的信用记录,信任就是建立在这种封闭环境的信用基础之上的,这才是合会真正的运作逻辑。

  合会作为草根金融的社会意义

  (一)合会的经济功能:作为正式金融僵化的替代策略

  合会作为一种草根金融组织,其的意义首先体现在经济和金融方面的意义。国际金融学界对金融组织有两种划分:一种是正式金融组织,指以银行为代表,成组织化、体系化、正规化的具有法律地位的金融组织;一种是非正式金融组织,相对正式金融组织,则是组织化程度不高、没有成体系、非正规化的金融组织,其短暂的存在时间也决定了其法律地位不明显。在我们当前农村金融体系中,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形成的“二元金融市场”,农村金融市场的“二元性”特征成为了我们考察合会经济意义的主要着眼点。

  现代金融组织特别是现代银行组织都是发端于作为非正式金融的草根金融组织,在我国农村目前的正式金融机构都几乎都代表了从草根金融起始的发展轨迹:农业银行最早是建国初期的农业合作银行,是新中国政府整合民间信贷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信贷体系的第一次努力,农村信用合作社虽然官方色彩浓厚,但目前仍属于合作金融组织,保留了其社区合作的性质,这是新中国政府第二次整合民间信贷资源的努力;农村合作基金会则是新中国政府第三次整合民间信贷资源的努力,虽然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作为防范金融风险而被撤销,但是仍显示了政府整合民间信贷资源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当前各地盛行的合会组织、地下钱庄等非正式金融组织,是否可以成为新中国政府第四次整合民间信贷的资源?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在《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就提出“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等直接针对草根金融的指导意见,显示了中央政府第四次整合民间信贷资源的努力,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的坚强货币支持体系。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四川、山西、陕西、贵州进行民间资本的信贷试点,将在四省部分农村地区形成一种完全由民间资本构成的“只贷不存”的金融机构,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民间资本放贷试点事实上给予了民间信贷这种“草根金融”一个合法身份。

  除了在农村金融制度层面形成新的金融体系的意义之外,作为草根金融的合会组织也发挥着作为正式金融僵化替代性策略的经济意义,满足了农村各种不同信贷需求主体的信贷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在我国当前的正式金融组织中,农业银行完成了从专业银行到商业银行的身份转变,其业务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随着网点大量减少,“惜贷”行为明显,信贷供给大量减少;农村信用合作社虽然仍作为社区合作性质的合作金融组织,但其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受农业银行的直接领导和管理,各种规章制度参照国有银行制定,虽在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离隶属关系开始改革体制,但其官方化色彩仍影响了其各种业务的开展和办理,同时由于信用社内部存在大量呆帐坏帐,省级协调机构又处于探索之中,县级协调机构能力有限,信用社所能提供的信贷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农村信贷主体的信贷需求;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政策银行,目前职能集中于粮棉流通领域,不能对农村信贷主体展开信贷业务。

  在正式金融机构僵化的制度性抑制之时,农村各信贷主体随诱导性制度信贷需求快速增长,合会这种处于夹缝中的草根金融组织大量出现,既弥补了正式金融机构制度性抑制所带来的信贷资源大量减少的空缺,又以快捷、方便、简单的方式满足了农村不同信贷主体的信贷需求,在农村发展过程和商品经济繁荣做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合会非常需要肯定的经济意义。合会的经济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通过合会的组织化运作,能够通过借贷,为原来闲置的民间资本进入市场打开通道,以促进社会资本流动带动社会全面发展;第二方面,通过合会平抑正规金融组织所带来的信贷空缺,并且直接对一些在正规金融机构难以获得信贷的信贷主体进行信贷,体现了对每一个信贷主体的贷款支持的公平原则,特别是在小额信贷领域发挥着正规金融机构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功能;第三个方面,通过合会组织提供信贷资源,首先是满足了长期无法获得信贷资源的弱势群体的信贷需求,很多需要金额小、周期短的信贷需求者通过合会扩大了生活消费、农业生产消费、个体工商户创业、农村小企业的创立,手续简单和方便快捷的合会信贷成为了很多农村企业家“第一桶金”的主要信贷支持,其意义将是非常深远的。

  (二)合会的社会功能:作为社会关系运作的生存策略

  合会作为一种草根金融组织,是协会内部成员的一种共同储蓄活动,也是一种成员之间轮流提供信贷的活动,一般认为合会具有获取利息和筹集资金的双重功能。合会组织的实质是社会关系的集合体,合会的运作牵动着合会之外的大量社会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合会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运作形态。作为一种社会中的组织形态,合会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运作的生存策略,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和社会结构基础,这是我们从社会视角考察合会之社会层面意义的立足点和着眼点。

  作为社会空间的组织,合会本质上是一种嵌入社会系统的“社会的组织”,从合会的组织结构可以看出,作为会总和会头需要种种社会关系和联系纽带,并不能仅仅依靠雄厚的经济资本就能达成,而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以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为特征的社会资本基础之上,工具性社会关系和情感性社会关系交织在社会交往和社会交换的全过程中,关系依赖背后所体现的正是社会性形态。笔者认为,工具性和情感性是人际关系的两个不同取向,暗合了社会网络理论的弱关系和强关系,人际关系的工具性特征为社会主体达成弱关系的社会交易提供了可能性,人际关系的情感性特征为社会主体在合会运作过程中形成稳定的交易秩序提供了保证,人际关系的这种二元维度为合会的日常运作和顺利运转奠定了基础,社会关系的脉落形成了合会的社会基础的来源。

  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和市场交换的快速转换,农村社会日益进入了一个快速变迁的时代,无论是作为农村个体的村民主体,还是作为基层组织的农村组织主体,无不在经历着和感受这股市场化大潮,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农村社会正进入一个高流动和高风险的社会形态,个体面临着日益加大的生存风险,既有的基层组织结构还没有做好应付各种风险的准备。金融组织自身就是作为了市场参与个体克服市场风险的一种组织性建构。在我们农村金融体系当中,不同信贷主体(农户、个体户、农村企业)通过信贷行为克服自身在市场交换和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而是通过信贷行为的发生与一个更为广大的社会组织网络发生了关系,从而通过集体合作的方式增大个体社会网络以获取更大的社会资本。合会的运作过程实质是一种关系网络建立和强化的过程,通过合会运作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随着整个合会运作流程,个体也通过合会知道了哪些人是值得信任的,哪些人是不值得信任的,在获取资金支持的同时,个体也强化了自身的社会网络,很多通过合会认识并在合会之外展开各种经济合作以扩大市场参与能力的例子,在我们调查过程中举不胜举,这是合会组织作为“社会的组织”的社会性体现。

  当前,随着村民自治的开展,各级政府在法律意义上是从农村社会撤离了,民间社会的一些传统因素通过社会关系的运作重新萌发并得到发展,合会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合会是介于正式金融与村民个体之间的一个组织形态,如果说正式金融所代表的是国家的话,那么村民个体则在某种程度是民间社会的体现,由于国家运作体现的是一种权力逻辑,民间社会运作所体现的是一种生存逻辑,那么,处于国家与民间社会之间的合会组织则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国家与社会的双向特征,并在实际运作过程体现出一种关系逻辑,作为权力逻辑和生存逻辑中介变量的关系逻辑所体现社会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新社会空间”的特征,这种“新社会空间”是一种社会组织层面的建构,我们将之视为一种基层组织重构路径所形成的社会空间形态。从这一点来看,作为社会关系运作的生存策略的合会组织,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农村社会自发形成社会秩序的可能性,也是农村社会强大内生力的体现。这正是合会故事所试图表达的社会意义,是否预示着一种民间社会发育的初级形态,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考察。

  (三)合会的文化功能:作为乡土信任文化的组织载体

  合会作为草根金融的重要意义,不但弥补了国家正式金融机构僵化所带来的信贷真空,贯穿其中的社会关系运作形成的社会空间,而且还是一种传统文化传承和人际关系模式的组织载体,我们称之为乡土信任的组织载体。我们在调查中就发现,很多参与到会员运作当中的人都表示,在合会运作过程中具有一种熟人社会的道德约束力在起作用,以维持合会的正常运作和顺利结会。其中一个会员表示:“说实话,当你感觉利息比较高的时候,你可以想想银行贷款的麻烦。如果说国家贷款需要抵押的话,那么来会需要的是你的信誉;国家贷款可以稍微拖欠一下,可来会的钱你非得每个月准时缴纳,否则你的信誉将受到损失,换句话说,你会因此失去周围人的信任,后果是你以后要来会或者邀会都白搭,没有人再信任你,甚至你借钱恐怕都比较难。没有人知道?肯定不可能,圈子就这么大,不可能不知道的。”

  “乡土社会”是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提出来的一个用来描述传统社会的概念,并用熟人社会、差序格局、私人道德、长老政治、无为政治、无讼等概念丰富了“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其中,费老这样论述到“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同时,“‘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为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了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是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费孝通,[1945]1998)。

  在费老的论述中,传统社会里的人是从熟悉到信任,又从信任到规矩,是一种从日常生活交往基础上形成的信任关系,这是一种典型的特殊信任关系,其具体表现就是“自己人”与“外人”的区分,而不是现代社会意义上的制度建构基础上的普遍信任关系,但特殊信任关系确实是非常稳定的,因为在一个熟人社会里的道德约束力很强大,伦理道德的自我调节成为乡土社会的润滑剂,当然伦理道德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内部调节机制,所以又有梁漱暝的“伦理本位”社会之说。所以,传统乡土社会的信任形态实质上是一种我们称之为“乡土信任”的特殊信任关系。

  合会作为一种自发的草根金融组织,是传统社会信任关系的一个主要代表,不但因为其孕育了现代金融组织,而且还因为其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国外著名学者关注合会,其中大部分就关注合会运作过程中的信任问题。“现在民间来会的情况在我们县很普遍,尤其在有固定收入的群体中,几乎很难找到不来会的人。我觉得是我们民间互助之风的体现。尤其在我们小县城里,很多人都互相认识,大家依靠信任建立起来的关系非常稳定,加上融资渠道得不畅通,就产生了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来会的现象。”信任文化是一种无形道德约束力,如果没有参与到合会的运作过程中来,可能会头和会员在日常生活中并无法真切的感受到合会所带来的道德冲击,“我弟弟也来会。但是他不务正业,常常结会来赌钱,最后他来会也没有人和他来,大家都不大信任他了。”合会运作过程实质是一种信任筛选的过程,通过合会的运作过程中不同会员和会头的反应,大家就心理有数,知道哪些人是可以信任的,哪些人是不可以信任的,“自己人”和“外人”的道德分类体系十分清晰。很多会员表示,参加过合会之后才知道其中的人是什么样,才知道这些人是否可以继续交往,合会在客观上为道德伦理的自动调节提供一个组织空间,所以我们称之为“乡土信任文化的组织载体”,这对我们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杀熟”和信任危机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也不由让我们思考“传统的特殊信任如何引导至现代的普遍信任”这个理论问题。

  六、合会的信任风险及其社会控制

  合会在传统社会具有十分稳定的信任文化和道德约束的支持,因此合会一直是作为信任研究的范本,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各种报纸所听到的更多是关于合会“倒会”和“烂会”的消息。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整个织金县虽然是一个宽泛意义上的熟人社会,但是也在我们的访谈过程中听到一些关于“烂会”的事情。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虽然大量的合会并非是一种高利息的合会,但其风险仍以一些不为人所知的风险存在,“倒会”和“烂会”是以放大的形式曝光了合会所存在的金融风险。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福建福安标会,涉及金额9亿元,通过“会抬会”、“会套会”的形式将资金集中流入赌场,利息不断抬高,会期不断缩短,一些会总、会头、会员由于不能及时支付会金,导致整个标会体系(即盟会)的断裂,引发标会崩盘,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

  (一)社会转型时期的合会形态及其信任风险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合会经过建国以后长时间的沉寂,在新的时期重新获得繁荣,并进而与正式金融机构形成我国农村的“二元金融市场”结构。随着合会的发展,合会也开始具备一定的组织网络,从大会总、中会总、小会总到会头、会员的组织结构图就能看到合会已经出现了依据行政区划形成大大小小的分支组织,初步具备了与正式金融机构相类似的组织形态。但是,合会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远远不如正式金融机构,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信贷流程,同时,合会还普遍缺乏一种风险管理的制度设计,无法进行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还是依靠会总和会头作为权威个体的风险控制方式。此外,合会不像正式金融机构一样具有国家信用的支撑,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无法从外部展开风险管理,保持其正常运作,很容易发生“倒会”。我们在织金的调研过程中就很明显的看到这一趋势,随着合会的组织化程度升高,单会的数量减少,复会的数量急剧增加,盟会的雏形已经出现,“会中有会”的盟会内部蕴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就合会层面来看,合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了畸变,其信任风险的程度越来越高。首先,合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地域分布的密度越来越高,我们发现,很多会员同时参加好几个会,有的时候就通过会与会之间的资金流动来保持来会的正常运作;其次,合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来不计算利息的具有浓厚互助色彩的互助会,到固定利息的金融性质会,到利息依据标的的标会,利息越来越高,仅仅凭借会头自身的经济实力无法应付合会风险;第三,合会之间的联系强度不断增大,从单会到复会,从复会到盟会雏形,规模扩大的同时是资金总量的迅速增加,合会日常运作日益复杂化,专业会头的出现减少了会员对合会的信息认知源,由此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使原来依据外部的增值机制受到冲击。

  就会员层面而言,参与合会的会员已经发生了变化,合会组织内部的风险开始增大。首先,会头和会员参与合会的目的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资金互助发展到了现在的金融投资,原来只是会头和会员急需资金由于生活消费或生产消费,现在也出现了一些会头和会员利用会来套取资金的现象,容易引起会金缴纳的断裂;其次,会员参与资格发生了变化,一些外地人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会中来,这就超越了传统熟人社会的道德边界,一旦这些人得会之后携款逃跑,则很有可能直接带来单会的烂会,进而影响复会和盟会的日常运作;第三,会员还款的资金来源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日常生活资金来缴纳会金到现在一些依赖其它会金来缴纳会金,“以会养会”的方式急剧增大了合会运作的风险;最后,会头和会员风险意识淡薄,会头虽然在会员资格上采取了控制风险的方式,如在织金一般是有固定收入的工新阶层具有入会资格等,没有完整的应对资金链断裂的方式方法,会员对烂会的认识不深,没有采取对应的风险防范机制。

  我们在织金公安局调研的时候发现一个烂会的典型例子。法制科的干警告诉我们:“最近也有人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个案子比较典型。大约3月前,本县某镇一名会头李某,召集了七八脚,按照每笔500月的会来算,8脚会涉及16万左右的金额。突然一天,李某宣布破产,所有会全部烂掉。没有接到会钱的会员每天都跑到她家索债,发生过多次纠纷。当地派出所也没有办法,只好找到双方,大家坐下来协调。幸好李某迫于周遭的压力,将房屋出卖后优先偿还了这笔会钱,否则别说我们没有办法,就是起诉到法院,法院也不能立案。理由很简单,仅凭一纸入会协议并不能作为立案的依据,况且和会与国家金融法规也不相符合。”这次的烂会最终经由公安局出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没有造成会员的经济损失,但是有一些情况烂会,会员的会金无法收回,造成了会员的经济损失,而会员在斗争无果的时候只能自认倒霉,不能采取有效手段来挽回损失。很多会员还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来参加合会,其中一个会员的说法很具有代表性:“来会这个东西就像玩游戏一样,规则总是掌握在有钱人的手中。会头既不用交利息,又可以优先使用会钱。所有的钱都在他的手上,一旦烂会,损失的还是普通老百姓,但是还是方便了好多人。”这也许是大多数会员的普遍心态。

  他山之石:台湾合会治理的经验简述

  经济腾飞时期的中国台湾是典型的金融二元性(Financial Dualism)体制(林钟雄,1991),民营企业和家庭部门通过民间渠道获得的资金占外部资金总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杨胜刚,2001),有效地拉动了消费需求和促进私人及小企业的发展。台湾合会的发展历程主要如图-6的演变图所示,1895年日本占据台湾之后,合会已经盛行于民间,1915年日本在台湾引入《无尽业法》,创立了大型的现代合会企业组织,这是一种政府管理的合会企业,民间私营合会组织也得到相当发展;台湾广复以后,国民党政府接管政府管理的合会企业并进行改组,至1947年建立台湾合会储蓄股份有限公司,并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对民间私营合会组织进行整顿合并,将全台分为7个区,每个区设立一家民营合会储蓄公司,公私共计8家合会企业成为台湾合会储蓄业的骨干力量;1976年根据新银行法,全部8家合会储蓄公司改制为中小企业银行,成为专业银行,1998年成为普通银行。而民间合会组织在一定程度存在,随着合会储蓄公司改组为银行,又迎来了合会的复兴,以民间合会为主要力量,台湾当局于1999年通过立法对民间合会组织进行管理。

  图-6 台湾合会发展演变的简明图

  资料来源:李晓佳,发展经济体中的合会金融:中国台湾的经验,中国农村观察2005(2)。

  台湾当局对合会的态度和政策经历了反复变化。日据时期,日本殖民政府将日本国内的《无尽业法》(1913)引入台湾,规定合会业务的经营须采取企业形式,在利用合会的正面作用的同时尝试通过规范化控制其负面影响;台湾广复以后,台湾当局总体上对民间金融活动采取取缔和打压政策,重点集中于非法地下钱庄上,对合会继续沿用日据时期的政策;1948年制定《台湾合会储蓄业管理条例》建设合会储蓄公司体制,但对民间合会活动基本上也处于管理缺位的状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在政策上加强管制以控制合会的负面作用,80年代中期以后对合会的认识趋于正面,逐步将民间合会行为纳入到民事刑事法律体系中规范的对象,在此基础上尝试对单独立法,并于1999年4月2日由“立法院”通过了《民法债编》,在第十九节709条中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民间合会的定义、契约条款、竞标条款、竞标程序、会首会员责任义务等做出了详尽的规定。至此,民间合会行为成为由现代法律明确规范并制约,并可在民法框架内依法发展的经济行为。

  台湾地区合会的发展与监管对大陆的借鉴意义。中国当前的农村金融与台湾经济腾飞的二元金融体制非常类似,正式金融的僵化,十多万亿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滞留于银行体系内,个体、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资金紧缺却无法获得信贷,民间合会在正式金融体制之外的迅猛发展,因此台湾的监管对大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据学者(李晓佳,2005)的概括,主要有4个方面的借鉴意义:首先,要重新认识和评价民间金融的作用;其次,要重新审视对民间金融的政策;再次,要区别对待民间金融,依法规范管理;最后,充分利用民间金融促进私营中小企业发展和信贷公平分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