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的油炸包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2日10:29 《环球》杂志

  对油炸包子的判读

  克里姆林宫的餐桌上出现了油炸包子!

  “(克宫)弗拉基米尔大厅不让记者吃油炸包子已经有多年的传统。为了冲破多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礼宾禁区,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笔者甚至不敢想像需要多大的勇气。”

  在胡锦涛主席2003年访问俄罗斯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第三次会晤时,克里姆林宫特派记者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以自己独到的眼光判读着“油炸包子”:

  “5月29日,上合六国元首在莫斯科开会。会议在克里姆林宫举行。显而易见,俄罗斯总统礼宾局高度重视此次会议,给予元首们以最高规格的服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其同行中是首次出席,事关重大。”

  是给予胡主席和其他元首的礼遇,让随行的记者沾了光。科列斯尼科夫说:“俄罗斯总统新闻局竭力让记者们感到进入克里姆林宫是他们终生难忘的事。所有有意者都可以在一楼大厅观看上海合作组织扩大会议的现场直播。如果不算俄罗斯总统向联邦会议报告国情咨文,如此活动在克里姆林宫从未进行过直播。”

  “这一切同弗拉基米尔大厅的陈设相比还算区区小事。那儿的桌子上摆放着茶、饮料、油炸包子和酒类。这才是真正的奢华。年龄较大的服务员都低声说,在勃列日涅夫时代不敢想像有如此奢侈。”

  胡锦涛于当年3月15日经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成为中国国家主席。担任国家主席之后出访的第一站,胡锦涛选择了俄罗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人们就更能体会到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高规格待遇和盛情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2004年10月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在《普京总统的第二个任期》作者罗伊麦德维杰夫看来,“他(指普京)在那里受到了国王般的接待”。

  这次访问双方签订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批准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5年至2008)》。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姜毅认为,“前者帮助中俄扫清了两国发展的历史障碍,后者则把《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具体化了,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大框架增添了新内容”。

  前者结束过去,后者开辟未来,近年来中俄关系一直保持着良好发展的势头。曾担任驻俄大使、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的张德广先生对此给予了很高评价:“我觉得从苏联解体以后,我们对俄政策的一些关键问题都做得很好、很出色。中国领导人从战略高度来观察、处理中俄关系,使之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新的发展。”

  “这些天俄罗斯人发现了中国”

  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是由两国元首共同倡导和确定的。2005年7月,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两国元首共同确定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全面推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

  在去年俄罗斯“国家年”期间,两国开展了300多项活动,内容涉及两国关系的各个方面。两国元首一共举行了5次会晤,总理举行了二次会晤。去年俄罗斯方面有150多位部长级以上的官员来华访问,俄罗斯总理和几乎所有的副总理、部长都在去年来过中国。在俄罗斯现有87个联邦主体中,有80个联邦主体的领导人都曾在去年访华。

  2007年3月26日,胡锦涛主席与普京总统共同在克里姆林宫拉开了俄罗斯“中国年”的序幕。俄罗斯新闻社资深政治观察家科瑟列夫撰文写道,俄罗斯数百万电视观众收看了开幕式《春天的交响》晚会直播,这在俄罗斯历史上还是首次。而俄罗斯《论坛报》于3月30日的报道用了这样一个标题:“莫斯科与北京步调一致”。文章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俄罗斯很少有报纸反映真实的中国,“这些天俄罗斯人发现了中国”。

  中国前驻俄大使武韬(张德广的前任)对普京总统的对华政策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我和普京总统的私人关系非常好。我去当大使的时候,他是克格勃的局长,当时他就常到使馆来看我。他当总统后,我又跟他打了一年多的交道。普京非常重视中俄关系。他曾经讲过这样的话:‘中俄关系是俄国对外政策当中的一个基础,是最重要的关系。’”

  中俄关系的发展显然符合两国人民的愿望和利益,但是西方总有一些人对此感到忧心忡忡。其实早在2001年双方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就已经确定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宗旨。张德广说:“中俄(苏)关系曾几经波折,50年代结过盟,后来有着几十年的对抗。到90年代时,双方领导人对双边关系进行了历史性总结,都觉得结盟也不好,对抗更不好,代价都是很高的。所以就吸取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双边关系有了新的定位。”

  在姜毅研究员看来,中俄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没必要针对第三方:“这样一方面会影响中俄之间的合作水平,另一方面则使得中俄关系容易受到国际局势无谓的影响”。

  专机上琢磨出来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说到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1996年4月,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将发展“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而“战略”这一提法,竟然是叶利钦在飞往北京的专机上琢磨出来的。本来,在叶利钦启程之前,中俄双方已经基本商定了联合声明的文本。没有谁料到文本居然还要有所改动,或许连叶利钦本人也没预料到。

  4月23日晚,俄驻华使馆主管官员向中国外交部紧急通报,说“叶利钦总统在专机起飞不久又认真阅读了双方商定的文本,认为这个文件还不能真正反映两国关系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他建议将两国关系表述为‘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外交部不敢有任何耽搁,立即向江泽民主席作了汇报。江主席同意了叶利钦总统的建议。

  此后中俄关系一直平稳发展,迈进了21世纪的门槛。2001年7月16日,中国申奥成功后的第三天,江泽民来到了莫斯科,很高兴地对普京说:“我这次访俄,要与你共同规划21世纪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并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在姜毅看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影响深远,“它可以说是构成了发展两国关系的‘宪法’,现在中俄两国在政治、经贸、

能源、人文、地区、军事等领域的合作都是围绕这部‘宪法’展开的”。

  2007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入了第二个十年。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