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从以城为主到以人为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2日14:01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徐友龙

  十字路口的高明选择

  又到金秋十月,对于生活在杭州的人们来说,不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也不论是本地居民,或外来务工人员,这都是一个收获更多喜悦和幸福的季节—已是连续第9年举办的杭州西湖博览会10月27日隆重开幕。

  从表明上看,每年举办一届西湖博览会的杭州市,其城市建设史上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恰恰与西博会举办以来的这几年是如此的契合。或许,这仅仅是个巧合。近些年来,一边是城市建设的如火如荼,一边则是西博会的精彩纷呈。“十五”期间一个“进入钱塘江时代”的建设口号,令杭州实现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城市建设从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时代”迈向以钱塘江为轴线的“钱塘江时代”,随之而来的是加速度而又大手笔的城建高潮:地铁、钱江新城、大学城、运河保护开发、商业特色街区建设、道路交通大会战等“十大工程”使得杭州地图的坐标和线路发生重大变化。

  这样的进程在杭州的“十一五”规划中显然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和放大。2006年起,杭州市开始执行的新一轮“十大工程”,“综合交通建设”、“新城区建设”、“工业功能区建设”等基础设施工程被一以贯之。但就是从2006年开始,杭州的发展布局中更多地关照到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等重大议题下的人的发展问题。以提升农业、建设农村、保障农民为要求的“新农村建设”工程,以发展旅游休闲会展项目为重点的“休闲之都建设”工程,以及以“

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廉租房”、“城中村”改造、“多层农居”、“背街小巷”改善、“优质教育”、“医疗卫生”、“全民健身”、“社会福利”、“城市应急预警”等项目为主体的“民生保障”等新工程的打造,无疑将杭州引向一个新的城市发展理念。

  两轮“十大工程”的连续推进,不是简单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扩张,而更明显地注重了对生活在杭州的全体市民生活品位和质量的维护和发展。

  杭州从2001年人均GDP首度突破3000美元大关以来, 5年来已翻了一倍,2006年人均GDP首次突破6000美元大关,达到6505美元。对此,杭州的党委政府感觉到“杭州已经处在自身发展的十字路口了”。如何选择未来之路?杭州在实践中探索。

  在2006年,杭州市统计局民情民意调查办公室在市区3000户居民家庭中展开大型调查,围绕收入、创业、居住、安全、社会保障、身心健康、休闲文化生活、婚姻家庭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九个层面进行了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状况调查。抽样调查显示,幸福度值由2005年的3.39分上升到3.63分,即由2005年的基本幸福上升到了比较幸福的程度。

  对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持续关注,使得党政部门和杭州市民,对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自己逐渐有了清晰的理念。2005年开始,杭州向全国公开征集杭州城市品牌,最后选择了“生活品质之城”。“因为它最符合杭州特色,最能引起杭州市民的共鸣!”

  城市生活品质的高低是衡量城市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根据世界知名的美世(Mercer)人力资源公司2006年4月颁布的全球350个城市生活品质评比的报告,其基准更加详细地包括了政治局势、社会条件、经济状况、医药和卫生水准、教育设施和水准、公共服务和交通、公共娱乐设施、生活必需品供应等39项之多。结果显示,排名前30名的城市,将近一半位于西欧;而生活品质最低的城市,几乎都集中在非洲。中国的“北京和上海正处于上升期,最近几年在生活质量方面应该有迅速提升”。但是在350个城市中,上海仅排名第103位。

  在这样的差距下,如果杭州高明地选择率先全国在城市生活品质上有较大的提升,就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城市生活潮流的城市,就会在全国城市中鹤立鸡群,在注意力经济时代重塑自身的城市形象,以“生活品质”这一品牌吸引人们“住在杭州”、“学在杭州”、“游在杭州”、“创业在杭州”,以具有高品质生活的“舒适之都”、“温馨之都”、“幸福之都”吸引全国和全球的眼球,从而凸现和强化杭州市作为“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胜地”、“天堂硅谷”等诸多荣誉城市的地位。

  “今后5年杭州能否跨入发达城市‘门槛’,不仅要看人均生产总值是否超过1万美元,更要看杭州人民群众是否真正享受到了发达城市的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是否拥有相应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解释说,“建设‘生活品质之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着眼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应对之举,也是彰显杭州特色和优势的重要举措。”在杭州市的规划里,“生活品质”表示人们生活的品位和质量,包括经济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五大品质”。

  所有实践的根本指向

  尽管城市面貌的变化令人惊奇,但解读杭州,最大的惊叹却不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翻天覆地,而是城市发展理念和城市品牌内涵的重大变局。

  近年来,在为了居民更幸福的目标指引下,杭州坚持“发展、创新、节约、稳定、为民”,实施“五大战略”,破解“七大难题”,打造“平安杭州”、“法治杭州”、“和谐杭州”,建设“文化名城”和“创新型城市”,构成了杭州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其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根本目标就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特别是2002年以来连续6年破解涉及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行路难、办事难以及城市清洁等七大问题的“破七难”工程,作为重要抓手,大大推进了这座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到2006年,“破七难”工作交出了一系列让群众满意的“成绩单”。

  破解“上学难”,从2003年到2006年上半年,杭州全市累计资助困难家庭学生14.9万人次,金额5867万元,实现“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承诺。破解“住房难”,累计向社会销售经济适用住房289万平方米,解决了3万多户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目前,全市88.5%的居民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破解“看病难”,全市各公立医疗机构都开设了“爱心门诊”、“惠民病床”,让群众“看得起病”;目前,杭州市区已有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乡镇街道覆盖率100%;“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初步形成,93.78%的居民出门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生活品质,杭州近年来还全力建设“生态市”,杭州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三百多天。杭州市还从自身特色出发,围绕打造“天堂硅谷”,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拉长了通讯、软件、集成电路、

数字电视、动漫、
网络游戏
等6条产业链,形成一大批优秀高新企业。以此引领“和谐创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品质。在全国软件企业100强中,杭州占了12家。2005年度杭州市有59家企业入选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占500强企业总数的11.8%;2006年度有65家企业入选,占500强企业总数的13%。至此,杭州已连续5年夺得全国500强民营企业“团体冠军”。通过建设“平安杭州”,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享有平安有序的治安环境,使杭州成为全国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最高城市。此外,还通过建设“文化名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品质。

  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努力,使杭州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好评。近年相继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最高城市、全国幸福指数最高城市、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三连冠、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第三等荣誉。

  “提高生活品质是杭州所有实践的根本指向。”王国平向海内外媒体推荐道。杭州提高生活品质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人文精神为支撑,以“和谐创业”为根本途径,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互为支撑中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竞争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在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提升生活品质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坚持以人文精神为支撑,彰显生活品质的杭州特色;坚持以和谐创业为途径,促进生活品质的融合提升;坚持以更好为导向,形成幸福感的目标追求。王国平说,“我们讲生活品质是针对全体人民,尤其要关注困难群体、弱势群体,而不是局限于有钱人;是求精致、讲素质、讲品位,而不是讲豪华、比奢侈、比排场;是讲资源节约、生产集约,而不是铺张浪费、粗放经营。”

  十七大背景下的杭州目标

  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实践,要求杭州的各项举措从人们生活需求角度来谋划城市发展,兼顾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生活需求,能够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从本质上看,“生活品质之城”是从人们日常的、又是根本的需求角度来审视城市发展的,它把城市发展放到一个现实而又终极的意义上去把握,使城市与市民紧紧地连在一起,使经济社会发展与市民日常生活紧紧贴在一起。王国平认为,提高生活品质,既是杭州每个市民的当下愿望,又是杭州这座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

  在财政支持上,据了解,2006年,杭州市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方面支出的比例超过2/3。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蔡奇表示,今年,杭州市仍将保证把政府新增财力的2/3用于解决民生问题,提升城乡群众生活品质。他提出,“破七难”既是改善民生、关注民生的总载体,也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总抓手,借此倾力打造“民本政府”。

  十七大以后,我国进一步明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成为重大的战略任务。蔡奇在学习十七大精神后指出,“结合实际,杭州要把政府的目光更多地投向改善民生方面”。如果说,过去几年里杭州更多地注重生活品质之城的建设上,今后则更多的是在共建同时的共享上。

  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既要关注城市居民,更要关注农村居民;既要关注本地居民,更要关注外来务工人员;既要关注全体市民生活品质的整体提高,更要特别关注困难群众、低收入阶层,保证他们的生活品质明显改善。要“以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的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的满意度为第一标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王国平表示,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以更大的决心、更硬的举措、更优的政策、更好的作风、更强的合力,把“人间天堂”打造成共建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确保人人生活更幸福、身心更健康。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成为杭州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奋斗目标。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