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中央各部委年底财政预算剩余过多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2日15:49 南方人物周刊

  肖鹏:部委岁末花钱大竞赛?

  实习记者 田原

  在2007年仅剩两个多月的时候,大部分中央部委只花掉了总预算的六成多。这就意味着未来两个多月,中央各部委要花掉3000亿到4000亿元人民币,才能如期完成预算。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财政预算制度存在什么问题?本刊就此专访了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财政系副主任肖鹏。

  在您看来,中央部委预算执行缓慢,到年底结余资金剩余过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肖鹏:我认为主要是财政资金的拨付进度过慢,可能影响了项目执行单位项目的开展进程。还有就是部委在申报项目过程中的事先规划论证不到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项目预算资金规模、使用用途等的变更,加大项目执行的程序性工作,影响了财政资金的拨付。

  另外预算编制的方法、科学性、细化程度不够;长期沿用基数法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规模的确定不科学等原因,导致出现项目结余资金过多,为了花钱而花钱。

  目前,几乎所有部委在年底前都面临这种资金十分充裕,着急花钱却花不出去的情况。但相当多需要用钱的地方却一直拿不到钱。你认为谁应该对此负责呢?

  肖鹏:我认为预算编制的主体——部委,应该为此负主要责任。

财政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对财政资金的用途是否合规、是否随意改变用途进行监督管理,而具体财政资金的使用计划是由资金需求主体——部委在编制部门预算时确定的,因此,部委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不强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在加强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管理专题会上指出,科技、医疗卫生、环保等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预算,执行情况最差。导致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肖鹏:一方面,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上,没能建立一种财政科技、医疗卫生、环保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或超额增长机制,财政资金对这些领域的投入力度不大。另一方面,在上述各领域的财政资金使用上,没能建立起一种财政资金执行效率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财政资金使用的分配上没能真正体现以老百姓的利益为本。

  目前,很多部委都赶着在年底之前完成预算的“花钱”任务,以达到财政部的要求。预算执行既要加快进度又要保证资金使用安全。两者怎么兼顾呢?

  肖鹏: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只有加大对财政资金使用用途的监督检查,发现违规现象及时纠正。

  如果资金根本支出不出去,为什么还要给各部委这么多的预算呢?

  肖鹏:首先,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其次,需要改革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预算编制单位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报天书”的现象比较普遍。财政业务部门无法对每一个单位的资金需求进行详细审核。

  财政部建议全国人大授权财政部按上年支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预拨1-3月项目支出资金。这一做法有何意义?

  肖鹏:我国预算年度按公历年度,每年1月1日至当年12月31日,而人大会一般于当年3月上旬召开,这样,1-3月份的预算执行就失去了法律依据,因此,财政部门采取了一种变通的做法,预拨资金,而不是预算的正式执行,等3月份人大开完会通过预算后,才正式开始预算的批复。

  为什么预算改革进行了8年还存在如此多的问题?

  肖鹏:我认为这8年来的改革,从部门预算到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改革、绩效预算改革等,成效还是很大的,财政部门抵住种种压力与阻力,做了大量的工作。

  当然中国的改革向来都是渐进性改革,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有专家认为,这种刻意追求预算进度100%完成的行为,是对“纳税人”不负责任的表现。您认为呢?

  肖鹏:有一定道理。如果是为了完成预算计划而完成预算支出资金的各项安排,不讲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实是对纳税人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但反过来说,也说明了预算资金分配机制上存在着问题,造成这种“年终突击花钱、完成预算进度”的激励导向。

  有学者指出,有些部门为了多要财政资金,预算安排一些不具备可行性或没有认真论证的项目。这样的情况普遍吗?

  肖鹏:有,但不能说很普遍。大多数的项目使用还是要经过严密的可行性论证、专家评审程序的。

  有学者认为“重分配、轻管理”是导致执行进度缓慢的根本性原因,您怎么看?

  肖鹏:现行的预算资金分配机制重在对投入、使用的监管,而对于产出、影响的考核并不是很严格。因此,造成部委把注意力放在对资金分配的争取上,争取到资金后再到下一个项目的争取,而对于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高低并无严格要求。已经争取到的绩效低的项目仍不影响资金的拨付。因此,建立一种“结果导向型”的预算资金分配机制,才能较好地解决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问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