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70周年校庆花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2日22:44 人大新闻网

  今天的人大,阳光普照,微风拂面,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秋色中的校园,正沉浸在校庆的融融温情中。前两天刚安装的电子显示牌,上面不停地发布着新的信息。今天,人大自己的儿女们回家给母亲拜寿来了。

  天气很冷,可是大家的心里很暖,无论是在校的学生,还是回到母校怀抱的校友,大家能感受到自己学校的凝聚力,大家的脸上都写着骄傲和自豪。

  东门:音乐喷泉喷出激情的水花

  今天一早,校庆志愿者和各院系志愿者身着70周年校庆服装和院系服装,奔赴志愿者工作点和签到点耐心地为返校校友提供服务,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东门的志愿者早上七点就在岗位待命,为校友提供引导、指示服务,新闻学院2007级徐静同学说,今天确实挺冷的,但是作为志愿者就是应该有一种奉献精神,克服困难条件,今天我作为校庆志愿者是很荣幸的。

  1960年毕业的老校友张忠卿现在工作于辽宁省新闻出版局,当年在人大是马列主义基础专业的,在和几位同窗谈论自己过去的老师和同学时,他的脸上露灿烂的笑容。

  许多校内媒体记者在东门口围住将要进校的老校友进行采访,老校友都非常热情地接受采访,侃侃而谈自己过去在人大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充满了对年轻时代美好时光的回忆。

  东门门口一直有校友在拍照,纪念这历史性的一天。音乐喷泉也在今天喷出了激情的水花,为校庆的校园增添无限的魅力。

  勤工助学中心还为70周年校庆专门设计制作了纪念卡片,上面有学校风景图和七十年校庆的标志,在学校各个门口发给老校友,让他们以此为纪念。

  东门求是石前校办销售纪念品的柜台刚刚摆出来就吸引了许多校友,不时有人上前询问,校办工作人员耐心的为校友介绍纪念品种类和价格,大家普遍反映今年校庆纪念品种类多、设计精美。

  据保卫科工作人员介绍,今天学校里专门办了三种停车证——金证、红证和黄证,分发给不同级别的嘉宾,拥有不同停车证件的车辆停在不同的区域,学校已经通知教职工尽量不要开车来学校。尽管今天学校的车很多,但还是比较有序。

  56分钟:从东门到教二

  东门到教二的路上,一位老先生,跟我外公的年龄相仿,名叫李毓英,腿脚不大利索。我走过去攀谈起来,我们一边走一边谈。

  老先生是55级马列主义研究班的学生,人大七十校庆能“回家”看看,心情“当然愉快”。老先生谈兴很高,给我讲了他当年的学习生活状况。

  据老先生回忆,他最开始是在城里老校区上课,在1956年底才到现在这个地方。他说,“当时只有东风一楼二楼,没有现在的东风食堂,有个大食堂,还是用建人民大会堂和博物馆剩下的材料建的。”他说,他记得以前求是楼前有一棵老松,前些年死了。而在求是楼与公教一楼之间以前也有一棵特别大的白杨树,特别高。看得出来,老先生对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记忆犹新。

  谈及我们现在的人大学生的时候,他说:“希望你们比我们更强,成就更大。现在条件越来越好,社会上有一部分人认为社会科学不如自然科学,但事实上不是这个样子,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多积累资料,才能在研究的领域里做出好结果。”

  我给老先生大略介绍了一下我们的文化活动,老先生说起年轻时候,也有舞会之类的活动,“会的人就跳,不会的,就看看热闹。”他说起以前的校庆,多是以学术研究为主题的,已经毕业的和没毕业的学生,都可以参加,学术氛围很浓重。

  老先生有帕金森综合症,在教二门前的梯子上,手扒着侧台和柱子才能上去。掺扶着他,突然觉得挺辛酸。艰难地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搭在我的胳膊上,慢慢地爬到二楼,老先生的手抖得厉害,我有些后悔自己的手是冰凉的,怕是冻着老先生了吧?

  两层楼梯,老先生爬了近10分钟。从东门到教二二楼,用了56分钟。

  二楼的那个教室里,坐着十来位老人家,今天,整个人大,又有多少位一样的老人家呢?我在东门遇见老先生之前,还见过两个在轮椅上的老人,被人推着,匆匆地过去。

  走出教二,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人大,我祝福。人大人,我自豪。

  世纪馆北广场:寒冷风中校友诉衷情

  2007年11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建校七十周年庆祝大会在世纪馆隆重举行,不到七点半,各个学院的同学整齐地排列在世纪馆北广场等待入场,虽然天气寒冷,但同学们都特别兴奋,有的同学在等待入场的间隙还拿着相机拍照,留下这有纪念意义的一刻。

  别具一格的是今天的校庆采取电子签到的形式,电子签到台摆在北广场的东侧,总共有20台机器同时工作,嘉宾只需告诉签到人员校友编号、校友姓名或者嘉宾类别就能快速地找到,大大提高了签到效率。签到人员主要是陕公联合大学华北大学的老校友,兄弟院校的嘉宾,特邀嘉宾,高校校友等等。

  在北广场东侧有一条专门为陕公联大华北大学老校友准备的签到通道,这些老校友们总共有100多名,大多70多岁,身体依然健硕,不管是满头银发、还是举着拐杖,都洋溢着笑容。

  第一位到场的老校友杨砺是华北联合大学1部16班的学生,他是1948年6月底入学的,毕业时华北联合大学已改名为华北大学。杨老如今已是80岁高龄,祖籍山东,今天来到母校,他感慨地说道:“每一年的校庆他会来,人民大学这一路走来很不容易,经历了很多挫折和艰苦,人大为我们坚定了革命的信心,使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苏彤,华北联合大学14班的学生,后为华北大学政治系学生,后来在外经所工作,现已并入商学院。苏老驻着拐杖,但是精神状态非常好,还笑着指着我胸前的牌子说:“你是volunteer(志愿者),真好,当年我就没有机会当volunteer。”语言中带着欣慰,也带着对我们青年学生的期望。

  严菲, 1978年复校的第一批入学的校友之一,她是从北京市经济学院转到人大的,学的是师范类英语专业。今天,严老的儿子(经贸大学的教师)还专门陪同母亲参加校友大会。严老一直住在人大,看着人大一草一木的变化,对母校的感情很深厚。

  70岁高龄的余士诚老师是1961年入校的,他在人大学的是国际共产主义历史专业,后在石油大学任教。他说他们家有六个人都是人大的校友。他激动地说道:“我今年七十岁,与母校同岁。解放后家庭的很多悲欢离合和母校都是分不开的,文革时期人大被迫停办,家里人也都下放了。”余老还说,在2005年他带领全家24口人在人大举行了家庭会议,他深深感受到母校对他们的影响。余老研究党的创新理论,著有《邓小平与毛泽东》,他迫切希望母校能在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中继续做出贡献,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沿阵地,希望母校能出现更多研究成果。他对青年学生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殷切希望。

  走进西门:让心情回归家园

  从早上八点开始,装饰一新的西门迎来了一批批的校友,大大小小的车辆络绎不绝。精神抖擞、笑容可掬的老校友是今天人大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西门走到世纪馆,聆听摇曳的杏叶间、萋萋的芳草丛里,校友们正对母校倾述着情思,漫步在校园,他们回想起当年在人大的一幕幕情景,依旧是那么清新。

  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把这群不同时代背景、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大人汇聚一堂,重新感悟母校的雨露风华……

  胡老是1960年的校友,60年到65年间就读人大国际政治学院,1980年到1983年又回人大任教授,是品味人大变化的资深长老了。“是啊,人大大改观了,原来世纪馆周围的都是平房,西边的是党史系,财经系……我当时住六处。”胡老很激动地描述着,“我感觉最大的改观啊,就是学生的穿着啦!以前要像你们今天穿的这样花花绿绿的,早就被当作走资派拉去批斗了,呵呵……现在时代不同了啊,过去我们都穿打补丁的素衣服。”胡老捋捋满头白发,出神地望着不远处的一勺池,感叹道:“要是80校庆还能参加就不错了!”“老师,我们在百年校庆等您来呢!”胡老看着我们这些稚嫩的脸哈哈地笑了起来,人大的风中,回荡着赤子的心愿:“利用大好时机,好好学吧,祖国靠你们这一代精英了!”

  上午九点半,庆典大会正式开始。在明德法学楼0101教室,没有机会去主会场的老校友们也在兴致勃勃地观看现场直播。其中有位老奶奶已经八十高寿了,行动不便,是坐着轮椅来的,她对人大的那份厚爱让我们在场的学生都十分感动。人大学子说,看到老校友们对母校的神情,我们也更加热爱至亲至爱的人民大学了!

  对所有的校友来说,回家,是让心情回归家园:百家苑芳草依萋,白桦摇曳,杨柳垂松,旭日晨曦,鸟雀罗地:百家廊书声朗朗,学子捧读景点经典,静浸晨晓美好时刻……让心灵徜徉在怡然温静之中。

  今天的校园,在每一个角落,都有惊喜在等待,因为今天是我们母校的七十华诞。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