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仙湖底 地铁隧道百年不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11:21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位于升仙湖湖底,地铁1号线北端起点站(红花堰站)到地铁“停车场”(车辆段)区间的明挖隧道目前已基本完工。因为隧道开挖施工而放干湖水的升仙湖,年底前将蓄水恢复原有风貌。届时,沙河人工湖仍将是以前“一泓碧波荡漾,几只白鹭飞翔”的美丽景象。昨日,记者获悉,由于这段长为2000余米的隧道位于升仙湖湖底,在建设时采取了3层防水措施,从而保证在湖底下的隧道滴水不漏。

  湖床“开膛破肚” 隧道躺湖底

  昨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升仙南路以北、双沙路以东、升仙北路以南的升仙湖。记者看到,以前是一泓湖水的升仙湖,湖水早已放干,湖底的东侧一线已经被“开膛破肚”,挖出了一条深度为十多米的巨大施工基坑沟,基坑沟里则已经“躺”着一条长如蛇状的地铁隧道。基坑沟两端堆起了高高的泥土,是隧道完工后准备回填在隧道两侧的土方。

  在隧道的北侧端口,记者看到,这是一条由两条隧道并列组成的双孔隧道,隧道高6米,宽11米。由于该隧道是连接1号线北端起点站(红花堰站)与存放、维修、检测列车的车辆段之间的车辆出入线隧道,记者看到,北侧隧道口连接的车辆段场地正在进行平整,场地现场非常宽阔平坦。今后,地铁1号线的地铁列车,除了少数停放在线路上以外,夜晚都将停放在这个超大型的“停车场”里。“1号线车辆段的规模、停放车辆的容量目前还在设计中”,成都地铁公司建设事业部部长马文义说。

   年底前恢复湖面及生态环境

  建设单位——中铁四局成都地铁1号线起点明挖区间项目部副经理林峰向记者介绍,这段区间隧道目前已基本完工,近日将进行土方回填,将隧道埋于湖底。土方回填完毕后,将对抽干的3万平方米人工湖湖面进行恢复。据了解,该项目部在抽干湖水施工前,已经拍摄了大量的人工湖照片,并设计了图纸。湖面上因施工而“消失”的人工岛、休闲亭都将重新出现在相同的位置。除了这些硬件设施外,湖底的黏土层也将进行铺设,人工湖内的水草、睡莲、莲藕等植物也将予以原样恢复,“人工湖恢复后,将不低于人工湖以前的生态环境。”林峰说。

  林峰介绍说,在将湖底恢复后,一旁的沙河水将汩汩地流入人工湖中,沙河人工湖将还原以前的美景,“这会在今年年底前实现”。

  释疑1

  为啥在湖底明挖隧道

  该明挖隧道是抽干升仙湖湖水后,在湖床上挖开施工建设隧道。为何要抽干人工湖进行湖底开挖,而不采取盾构施工或改变线路避开湖区呢?据了解,这一规划设计是根据周边环境综合考虑做出的最佳方案。

  由于红花堰站至车辆段一线不在闹市区,人流量及车流量不大,隧道采取盾构机暗挖施工相比明挖隧道成本更高。

  同时,在明挖隧道这种施工方式中,改变线路避开人工湖区域,则存在着房屋拆迁或地下管线迁改等多种开工前的必要程序,前期所需成本比隧道从湖底下穿更高。由于人工湖底没有地下管线,湖面也不存在建筑需要拆迁,因此最终选择在湖底进行隧道明挖施工方案。

  释疑2

  如何保证百年不漏

  据了解,该段隧道是成都地铁首段下穿水面的隧道,隧道顶端最深处离水底10米,最浅处仅离水底2米,如何保证隧道投入使用后在使用年限的100年内不出现渗水、漏水情况?林峰向记者揭秘了隧道防水的工序。

  据林峰介绍,湖底下的隧道将由内到外穿上三层“雨衣”。其中,第一层“雨衣”为隧道钢筋混凝土,自身防水功能非常强;第二层“雨衣”为自粘卷材,这种卷材是一种防水毡布,隧道修建前已在底部全部铺设,像一个防水的盒子一般将隧道“包”起;第三层“雨衣”为一种名为聚胺脂的防水涂料,这种红色的涂料多层涂抹在隧道的外表。“经过这些防水工序,隧道可以保证在100年的使用年限内绝对防水。”林峰说。

  ○链接

  1号线隧道两种施工方式

  成都地铁1号线工程,目前隧道从最北侧的车辆段延伸到最南端的新会展中心站。按照施工区域的环境不同,地铁隧道施工主要分为盾构施工和明挖施工两种方式。

  从红花堰站到火车南站站一线,由于该区间地处繁华闹市区,地面上的各类管线、建筑较多,且人流量及车流量大,不宜采取开挖地面的明挖方式施工,因此采取盾构机暗挖方式。而红花堰至车辆段一线,及火车南站站至新会展中心站一线,由于不在闹市区,则采取挖开地面进行明挖的方式施工。 本报记者郭俊敏 谢辉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