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砖完整官窑被发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7日01:58 扬子晚报

  

明城砖完整官窑被发现

  

明城砖完整官窑被发现

  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专家杨国庆在江西考察时,发现了迄今为止全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南京明城墙砖官窑遗址。昨天,考察队带着收集到的样砖和标本回到南京。城墙专家认为,此次发现意义重大,对推动南京明城墙的申遗将起到积极作用。杨国庆表示,在条件成熟时,将把该窑群中的一座整体搬迁至南京陈列展出。

  民间藏家扫墓捡到大青砖

  南京明城墙砖官窑的重大发现,得益于江西一位民间收藏爱好者。去年他回老家扫墓时,在山上捡到一块40×19×10.5厘米、重约20公斤、带有铭文的大青砖,砖的铭文“宜春县提调官典吏刑初司吏张用韶袁州府提调官通判隋赟司吏任俊”和“总甲陈文彬甲首黄南英小甲中敬存窑匠袁尚造砖人中吝十”清晰可辨。铭文特征与古籍线装书《明·南京城墙砖图文释》相比照,完全吻合。但窑址具体位置并不清楚,这位收藏者几经周折联系到杨国庆。

  10月31日下午,南京明城墙专家杨国庆带领考察队一行3人,专程来到江西省宜春市彬江镇。据当地宋家组村60岁老人宋国华介绍,这里原先有100多个官窑,明代时几万人在此烧砖,窑址沿彬江有几公里长,按白泥土的分布设窑址,窑炉分上、中、下三层,昼夜挑灯烧制,场面十分壮观。

  保存完好的一群官窑址

  为了寻找窑址,杨国庆他们找到了彬江镇镇志,上面写着:“位彬江街东偏北三公里,小山坡上,袁河边有明洪武年间南京城墙砖窑遗址。”他们跟着宋国华老人来到山头,在杂草树林中,惊喜地寻找到了一群古窑址,共有7个窑口,保存完好。官窑内有3个烟囱,手可伸入其中;在另一个毁坏的窑址,他们捡拾到许多残砖,从断面看,非常气派,窑内高3米,进深烟道有2.6米,宽0.33米,像一个馒头形状,称作馒头窑,村民们称之为“窑洞”。考察队又奔赴分宜县,两县都发现了遗址,古窑址沿北河岸绵延三公里。城砖全部是取自当地高岭白泥烧制。

  昨日,杨国庆给记者看了带回的白泥样本,一种是现在的软白泥,一种是已风化了的硬泥砖块。此次发现的窑址均为白色砖,是江西提供朝廷的名贵砖,一般放在城墙肚子里,外面用青砖护砌,所以南京的市民看见白色城砖的数量很少。带回的样砖与城墙博物馆里收藏的白城砖对比,完全一致。

  短时间曾提供大量南京城砖

  杨国庆在即将出版的《南京城墙志》一书里写道:城砖,又称官砖,也有称“税粮砖”,是明初建造南京都城工程中一项最大的建材。初步计算,全城共用城砖上亿块,朝廷要求质量很高,官吏查验时要求,“敲之有声,断之无孔”。据杨国庆介绍,以往在各省发现的窑址只是点,规模很小。这次发现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明代南京明城墙砖官窑遗址,意义重大。

  从发现的窑址现场查看出它的烧制过程,先是用石板刻字,再用高质量的布铺上,外面用木框,框内放泥,最后用铅丝刮去多余的泥土。杨国庆说,这一群窑址窑口并不大,有些是小作坊,小土窑。但由于是朝廷委任,所以又具备了官窑的特性,并且数量巨大,沿河岸分三层在同一时间烧制。此次发掘,证明了与文献记载是一致的,完全能够在短时间内烧制符合朝廷要求的城砖,并在19年里建成南京明城墙。

  传说曾废弃18座官窑

  这批官窑址在600年之后的今天为何还能够保存下来,而且还发现有存留的城砖。对此,杨国庆解释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建造明城墙时动用了20多万工匠,仅烧造城墙砖一项便由5个省125个县负担,其中江西就有55个县。但在洪武17年后为了尽快修筑好南京城墙,朱元璋下令,“定军士筑城,不得役民。”从此百姓不得烧砖,由军人承担。当地民间有这样的传说,说有18座完整的官窑装满了城砖,由军人烧制后就不要了,此次发现的一群小古窑就是当年废弃的。专家对现场的判断也与传说基本一致,大量烧制好的城砖沿袁河到赣江,经鄱阳湖再到长江运至南京。

  本报记者 蔡 震 文/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