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如皋120万农民“幸福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7日08:05 扬子晚报

  金秋如皋,一条条新修的马路串村联户,一道道清澈的河渠环绕农舍,尽显乡村和谐新貌。

  如皋经济发展迅猛,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连续5年位居南通6县(市)第一,财政收入连续4年获得省政府“上台阶奖”。然而在如皋145万总人口中,农村人口占了120万。对于这样一个县域城市而言,没有农村民生的改善,谈不上和谐社会的完整构建。正因为此,经济发展持续高位增长的如皋,致力改善农村民生,百万农民个个分享发展“红利”。11月,记者走村入户,真实触摸如皋普通农民的“幸福生活”。

  [环境·桃园镇天宝村·农民杨桂林]

  每一个村民的家园,现在都“眉清目秀”了

  “推窗见绿叶,开门闻花香”,说的是桃园镇天宝村。这个数百户农民集聚的传统村落,就像围在一个天然花园里。记者沿着洁净的水泥路绕村一圈,到处是桂花、香樟、菊花、广玉兰!“以前都是土路,一圈都是臭水塘,晚上不敢走夜路,还怕下雨。一落雨,穿着长筒靴子都出不了门呀。”杨桂林指着门前的花圃说,“后来镇里专门找专家做规划,依着地形地势,修了路,路边屋前都有了花圃绿地。现在每一个村子都变得‘眉清目秀’了。没事在村里逛逛,感到呼吸都是舒服的!”

  这两年,如皋加快农民集中区建设,近3万户入住了设施齐全的新社区,占到全市农户8%。为让所有农民在自己的村子里,也能同样享受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如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从村庄进户的道路硬化做起,让农民清清爽爽出行;投资1.5亿元,按照“底清、面洁、线畅、坡绿、岸净”的要求,完成了1900多条四级河,300多条三级河疏浚、绿化,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加快推进“一池三改”,仅今年为农民改厕就超过2万户。同时,全面推广建设农民集居区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个个眉清目秀的江滨乡村,展现在人们面前!

  [保障·如皋港开发区海坎村·农民袁贵成]

  以前就怕失地;现在住新房,领保险,心里踏实多了

  如港新城区春江花园,袁贵成家,近150平方米、3室两厅。袁贵成细数着失地前后的变化:“我们过去住着简易的两层小楼,一家3口只有2亩地。如皋港开发征地后,我拆迁款就拿了20多万元,买这套新房子只用了10多万。过去种地,一年不到2000块收入;土地换社保后,我家一年有5000元的补贴;在开发区打工,毛估估一年有六七千。”

  在如皋,农民人人有保障。很多失地农民,不再为有没有地、有没有儿子养老而发愁。如皋港开发区失地农民较多。为保证失地农民利益,开发区“征地必保”,政府补贴提高失地保障标准,并建立了正常调整机制,让失地农民“失地不失利”。全市今年3567名失地农民纳入基本生活保障。

  如今在如皋农村,不但低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低保标准也提高到840元/年·人,每年发放城乡低保金800多万元,2.62万名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同时,在苏中苏北地区率先实施了财政对农民参保的补贴制度,每人每年35元,目前全市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员达13万人,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390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也逐年提高,全市已有98.48%的农民参加,每人每年只要缴纳10元钱,就能享受到40%-60%补助。

  [富民·如城镇红星社区·农民郭敬祺]

  入股分红,工厂打工,现在腰包更鼓了

  “我们这里人多地少,形不成规模。我家一共6口人,6亩地。种地忙一年,收入不到6000元。”如今的郭敬祺,以土地入股,成为红星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股东。土地集中起来,发展草莓、速冻蔬菜等高效农业,一年仅土地分红就超过1.5万元。“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儿子、儿媳参加培训后在工厂当工人,一年也有小几万的工资拿。厂里各项保险都有,还有住房公积金呢!”

  口袋鼓起来,郭敬祺是120万农民中的一个。如皋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根本,突出百万农民就业增收。今年上半年,培训农民71201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1239人,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达到60%以上。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加快推进,使得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97家,带动农户3万多户。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45家,带动农户10.5万户,总收入4.45亿元,盈利3373万元。如皋120万农民,前四年收入平均增幅都在15%以上。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700元,增幅更是高达17.6%。本报记者 郑 焱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