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拓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7日08:30 无锡日报

  “今天来向你请教两个‘个案’的介入方式,”昨天上午9时,25岁的北塘区青少年事务社工施燕就来到源沐心理咨询事务所副主任杨 的办公室里,与对方一起探讨如何帮助两位“处境有些糟糕”的少年走出心理泥淖的良策,顺便商量寒假期间组织“小组”活动的事情。北塘区是全国首批青少年事务社工试点的城区之一,也是省内首个参加试点的城区,区内四个街道都因此配备了一名青少年事务社工。施燕是其中之一。

  社工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正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短短数月,施燕已从一名外资企业的白领转型为一名青少年事务社工。她和其他三名青少年事务社工一起怀抱“拓荒”的热情,在这个人们还觉得陌生的岗位上辛苦地工作着。

  家长质疑:“你们不是骗子吧?”

  “个案”和“小组”是青少年事务社工工作中的两个术语。今年4月上任以来,施燕在惠山街道已启动了20多个“个案”,接触了20多个孩子以及他们的家庭,帮助他们解决失业、失学以及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并在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下组织了一场“小组”活动,和部分单亲贫困家庭的孩子一起“度过了愉快的一周”。

  然而,主动提供帮助的社工与孩子家长的第一次接触并不总是愉快的。当施燕打电话通知一位家长,通知他的孩子可到助学中心去补课时,家长的第一反应是“不收钱,还帮忙辅导功课,你们不会是骗子吧?”而当施燕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青少年时,家长的反映就更激烈了:“你怎么知道我们家的事情?”“我们不需要你的帮助!”

  家长的不理解并没有让社工们的热情冷却。例会上,社工们相互打气,交流经验。渐渐地,开始有家长主动找上门来。为了与孩子、家长建立更有效的沟通渠道,施燕在有关单位的帮助下在惠山街道每个社区门口都安上了“倾诉箱”。如今,这种小箱子已陆续出现在整个北塘区。孩子高兴:“活动让人依依不舍!”

  一个好的“小组”活动创意能让社工夜不能寐,为了找到一种让孩子无压力地面对社工的技巧曾让他们绞尽脑汁。

  “这样的活动让人依依不舍!”这是施燕组织的“小组”活动中一位单亲家庭孩子的留言。整整一周,参加“小组”的孩子每天都要和心理咨询师、社工一起度过一段时间。结束时,每人要给“小组”成员赠送“纸质礼物”,组织者施燕也收到了“礼物”。

  对一些家庭条件较差、学习成绩欠佳的孩子,北塘区成立了助学中心,由来自江南大学的200多名学生轮流帮助他们辅导功课。助学中心为每一个孩子都制订了计划,除了接受功课辅导,孩子们还有一段聊天时间。施燕发现,孩子只要来过一次,就会坚持再来。

  社工无悔:累但收获了快乐

  “拓荒”是累的。因为得让更多的人了解社工,并伸出援手;得透过层层保护才能与“个案”面对面;得让家长知道平均年龄25周岁的他们,虽然年轻也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得在晚上才能约见到那些上午睡觉、下午出来逛逛的闲散青年。他们也收获着“拓荒”的成果。如11次走进同一家企业联系,终于感动企业主,安排了一名青年的工作;莲蓉苑社区的一位奶奶把“助残楷模”的锦旗送给帮她孙子解决了就业的社工。

  据了解,目前北塘区4名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已建立“个案”75件,结案11件;开展“小组”活动,受助青少年达90人,平均每次活动历时5天;开展52次社区工作,参与的青少年达1960人次。通过亲情式指导和帮助,一些特殊青少年重新找回了快乐。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