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十七大”确定的以质取胜目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7日17:26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能力。为了 实现上述要求,产品质量是主攻方向。

  实现“十七大”确定的以质取胜目标,

  牵好产品质量这个牛鼻子

  朱玉龙

  节能降耗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

  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我国经济运行质量,目前反映在我国产品质量的主要弊端有三:

  第一、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率偏高,返工、返修、报废等不良品损失过高。

  据资料显示:在我国工业生产中,

能源、原材料消耗在产品总成本中占75%。也就是说,与工业发达国家产品总成 本中能源、原材料消耗费用低于50%比较,我国能源、原材料消耗实际上要比国际先进水平高50%左右。这当然与我国许 多产品属资源消耗性初级产品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次合格率偏低,不良品损失偏高造成的。

  在我国,有相当多的企业,把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合格率定在80~90%之间。也就是说,占用了100%能源、原 材料和生产能力,生产出了10~20%的不合格产品。这些不合格产品中,有一部分采取返工、返修的方式,使产品恢复使 用功能,但能源、原材料、设备等的重复消耗是无法避免的;另外一大部分则只能报废处理,即消耗了能源、原材料、占用了 设备、劳动力,却将其直接转化为废渣、废液、废气等排放物,成了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

  上个世纪90年代,笔者曾经收集过一些典型案例,据一个不算落后的城市的统计,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 失大致相当于当地财政收入的50%左右。这个数据如果有一定典型意义的话,2006年我国的财政收入是3.93万亿元 人民币,那么,全国的不良品损失将近2万亿元人民币。

  第二,不少装备类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偏低,在生产使用过程中,能源、水源、原材料得不到有效利用。

  我国技术装备类产品达到国际水平的只有20%,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比重只有5%左右,机械行业技术装备比发达 国家落后15~20年。主要反映在产品在生产使用过程中,能源、水源、原材料的利用率偏低。以能源消耗为例:我国百万 美元单位产值能耗达1274吨标准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国许多行业的技术装备的技术经济指 标落后。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偏低,未能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或期望,是产品的质量问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国 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如火电机组的平均运行能耗效率为33.8%,比国际先进水平低6~7个百分点;燃煤锅炉平 均运行能源效率为65%,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5~20个百分点。技术标准落后,即使是100%合格,也还是落后。

  第三、产品使用寿命偏低。

  我国100多种制造业产品产量已居世界首位,但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低、技术结构明显落后,使用寿命不能满足 需求。相当多的产品只能说“形”似,尚未做到“神”似。如数控机床类产品,国外的连续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约8 ~9万个小时;而我国的同类产品的MTBF只有1~2万小时。在家用电器方面,也普遍存在这种情况。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在产品质量方面解决不了这几个突出问题,许多发展经济的措施只能事倍功半。如果我们能从产 品质量上下狠心,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兴工业化路子, 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管理是质量振兴的保障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 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对质量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这既是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质量管理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深入持久地坚持了下去。遵照中 央与时俱进的方针,我们管理者要不断吸收国内外质量管理工作的最新科技成果和方法,进一步改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以 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以下几个涉及质量管理工作全局的体系建设方面多下功夫,就会收到良好效果。

  一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技术创新,建设一个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保障体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提高产品质量纳入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对产品质量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管理和政策引导。”这就要求 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方针、政策,在财政、信贷、税收、科技、人力资源等方面,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和开发的投入,积极采用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等科技成果,实现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逐步建设成一个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保障体系,真 正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名牌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为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创造基础性条件,促进经 济结构的调整。

  二要以ISO9000族标准为基础,建设一个保证产品质量的综合性的科学管理体系。

  在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是硬道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实现现代工业化仍然是一项十 分艰巨的任务。现代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实现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节约资源、创 造社会财富的最有效的方法,“分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最重要的源泉……”(亚当.斯密)。在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生 产链中,组织(企业)与组织(企业)之间实际上形成了互为供应商的关系。保证

供应链的安全度、信任度,是专业化分工、 协作化大协作的生产链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近百年来,质量认证的实践证明:公正的第三方认证是保证社会化供应链的安全 度、信任度的最有效的机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作为可以信任的、诚实的合格供应商、生产商或协作者的基本要求正 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的各种经济组织,应当按照“管理创新”的要求,以ISO9000族标准为平台,兼容环境、职业 安全健康和社会责任、信用度等要求,建立一个既能满足顾客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又能符合社会和法律、法规对环境管理体 系的规定,更能保证职工健康和安全生产的一体化的科学管理体系。这既是建设质量效益型社会、资源

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 型社会和安全生产型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企业进入国内外市场展开平等竞争的必要条件。

  三要强化产品责任赔偿力度,推动产品责任保险,建设一个产品责任赔偿的社会保障体系。

  随着科技的进步,产品结构和功能日益复杂化,产品质量一旦有缺陷或瑕疵,对社会、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害是十分严 重的。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中,产品责任赔偿的力度确实是强化了。 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在产品责任赔偿方面,我们必须逐步和国际接轨。

  在产品责任赔偿力度上,必须依法到位,使产品的生产者、经销者真正感受到产品责任赔偿的风险,才会在千方百计 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寻求和利用风险转移机制---产品责任保险。

  四要加强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构建提高全民质量素质的继续教育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 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就要求把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作为培育企业质量文化的 重要内容,在全社会形成“生产经销优质产品光荣,生产经销假冒伪劣产品可耻”的氛围。加强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就是要 培育好人品,保证出好产品。

  国内外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证明: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是一项很有效的战略性措施。通过对职工的培训和教育,能激 发职工的灵感,实现观念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为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创造奇迹。美国著名的IBM、摩托罗拉等国 际性大企业大概要拿出销售额的1~5%或者工资总额的8~10%用于职工的继续教育;我国也规定,企业应按照工资总额 的1.5%提取职工再教育基金。据测算: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比是1:30。通过继续教育,职工们开阔了眼 界,拓宽了思路,增长了才干,取得了生产、经营、管理、宏观决策的主动权。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企业,都应当投入必要 的资源,深入持久地抓好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构建一个提高全民质量素质的继续教育体系。

  五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设一个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形成一个政府监督、顾客监督、社会中立组织的监 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有机的监督体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产品和服务)质量仍然是主攻方向。着力建立以上五个体系并使之有机结合 、互相协调,就构建成了我国的“质量振兴”体系。这样,质量管理工作就能在振兴我国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就能为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朱玉龙江苏启东人。材料科学高级工程师;历任国家经委质量管理局副局长、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综 合计划科技司司长、中国纤维检验局党委书记;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主任评审员;国家注册审核员 。现为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理事、中国质量协会理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