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海货轮“申海一号”沉没前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8日16:51 三联生活周刊
由于海上风力高达9级,打算派去实施救助的旅顺海军基地军舰也未能出港。10月28日上午,在大连海域沉没的上海货轮“申海一号”上共有16人,至今,只发现了3具尸体,另外13人仍下落不明。 ◎王墨馥 “申海一号”遇难 “搜救工作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按险情等级来划分,16人,属重大险情了。”在两天没有新发现的情况下,主要负责“申海一号”沉船搜救工作的辽宁省海上搜救中心通航处处长王玉洋告诉记者。这天上午,大连还下了小雨,阴沉的天气没有转晴的迹象。 10月28日8点08分,辽宁省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接到了“申海一号”的报警:船体向左有一个倾斜角度,大概12度,船上有16个人,存在危险。“这次的险情有点特殊,报警后,船上并没有说有沉没的危险,也没有表示需要立即救助。”此后的1小时中,船长向搜救中心报告的情况没有多大变化,“到了9点,船长报告说船倾斜的角度有所增加”。 9点29分,一直通过雷达监测“申海一号”的值班人员突然发现船有一个细微的转向动作,“但是这个动作是什么原因不清楚”,值班员立刻用高频呼叫这艘船,但是再也没有回答了。紧接着,船的雷达回波就消失了。由于此时船的位置正好位于大连旅顺外海的蛇岛和雷达天线连线上,“有可能是船进入了雷达的盲区,但是连续呼叫都没有回答。所以我们判断可能是出事了”。搜救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搜救中心联络了出事海域附近的五六艘船只,通知他们尽快赶往出事地点,寻找落水船员,并且向过往的船只发出警报。“我们同时也调了旅顺海军基地的军舰,但是那边基地港湾里的风力已经达到9级,军舰也出不去。”交通部救捞局的一架救助直升机从大连周水子机场起飞赶往出事现场。“直升机反馈现场风力很大,能见度非常低,不足50米。”直升机没法起到搜寻和救助的作用。 当时,离“申海一号”最近的大型货轮是南京远洋运输公司的“中央门”,只有2.5海里。“当时我们的航速只有5迈多一点,顶风顶浪跑不动,我们以最快速度、最短距离赶过去用了将近一个小时。”“中央门”的船长舒留军介绍说,“真正赶到事故地点是10点05分,但是已经看不见海面上的情况,风有8~9级,能见度只有100米,又下着雨夹雪。” 但“中央门”发现在他们左前方0.3海里的地方有油花冒出来。船沉之后机舱里或油舱里会冒出大量的油花,从海底冒到海面,随着风浪成一条线,他们找到了油花的源头,就确定了沉船的位置。 13点20分,“中央门”发现两具漂浮的没有打开的救生筏,“肯定没有人在里面”。但是在附近有5件救生衣,其中有一件救生衣里有人,“我们确定他已经死亡,因为救生衣浮在海面上,人从头到脚是淹没在水里面,脸在水下大概二三十厘米,长时间头没起来”。舒留军说。“中央门”的杆缘有4米多高,要救捞起这个人很困难,几次打捞都没成功,“后来就跟丢了”。 14点25分,沉船发生5个小时后,北海救助局的专业救助船“北海救108”赶到了事故现场。“在8点22分,我们接到通知就派‘北海救108’出发了,当时海上的风力是8级左右,我们的搜救船停在大连和烟台之间的1号位,到险情地点是逆风行驶,非常困难。”北海救助局搜救处的曲广文处长说。 10月29日9点25分,“北海救108”打捞上来第一具船员的尸体,之后又在30日和31日分别打捞上来两具尸体,但是至今为止仍然有13人没有找到。 事故原因调查 “申海一号”是上海应海船务有限公司的一艘货船。公司2003年成立,那个时候并没有船,做一些中介的生意,“老板郑应海19岁就从家乡福建走出来,独自去上海闯荡”。郑应海的朋友刘先生这样说。现在的应海船务公司一共有两艘船。 “‘申海一号’是买来的一艘旧船,以前是油轮,现在改成了货轮,这是改造之后第二次跑。原来的载重是4500吨,现在据说是5200吨。”“申海一号”船员王斌的家属说,“这次装载的是带钢和线材”。当时监督装货的货代说装货时他一直在现场,一直到关舱,他都看到了,基本是满舱,是不会发生移位的。 “这个水域主要走从营口港区往老铁山水道来的船。是一个比较习惯的航路,还算不上黄金水道。现在营口港已经有15万吨的船来回走了,20万吨的码头也在建设中,‘申海一号’不算大船。”“申海一号”是27日15点多从营口的鲅鱼圈出发的,“出航时的天气情况肯定要比出事时的情况好得多”。货船在出港之前,海事监管会向船长提出出行建议,但是否能够开航是由船长来决定。 “27日我们接到了气象传真图,我知道28日天气肯定要变换,有强冷空气过来。”“中央门”船长舒留军说。好多小船在风平浪静的27日就已经实施避风躲起来了。“28日早上,天气就变坏了,渤海的风力达到了七八级,阵风可以达到9级。” 辽宁海事局成立了事故调查小组,“申海一号”的事故原因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说法。“船长没有谈到弃船,通话时一直说还可以,船长对自己的船和当时的情况还是很有信心的。”王玉洋处长说。事后值班员反映,船长非常清晰地向中心报告了船上的装货情况以及当时海域的自然状况。跟船长通过话的船主也认为当时船长是非常镇定的。“我们不好确定出事前的动作是船主动转向还是船上出现了异常情况的转向,按常理,船长那么镇定,他不会有意转向,他知道那种情况下一转向就是横风,一横风就会倾斜。所以是雷达显示有问题,还是船有什么特殊情况,还要调查。” 在出事前一天的27日20点左右,“中央门”上的大副曾经和“申海一号”联络过,因为“申海一号”的船速突然慢了下来。“他们说是主机有些毛病,临时修一下,修好了接着走。”舒留军推测有可能主机没有彻底修好,在大风浪中又突然出现了故障。 舒留军介绍说:“船沉没很快,船上的人没有时间自救。一般正常情况下船上的人最快也需要10分钟自救时间,前提是天气状况良好,并且人员操作非常熟练。在大风浪中的实际操作是很难的。” 搜救以外的事情 出事的第二天,郑应海和公司的一些负责人赶到了大连,遇难者的家属也陆续到了大连。为了安抚家属的情绪,应海公司的人恳请海事局能够出面做一些相应的解释。“其实从海事局的职责范围来讲,我们不是必须要和船员家属见面做工作。”王玉洋说,“但考虑这么多船员家属在这儿,可能会增加公司善后工作的压力,也可能出现一些不安定的问题。”于是31日下午,在大连园酒店一楼的会议室,安排了一次会面。 记者辗转找到了一个家属的房间,据他们介绍,已经找到的3个船员分别来自湖北、浙江和上海。遇难者汪敏是湖北人,“汪敏的母亲生病了,在医院输液,我们没敢告诉她”。汪敏的姐夫说,“我们过来的时候还不知道他是生是死”。 “11月1日,船主拿着照片来让我们认,说之前没告诉我们是因为没找到身份证件,怕弄错了。”汪敏的叔叔说。1日下午汪敏的家属去认领了尸体,“他穿着救生衣,身上很脏”。家属在给汪敏换衣服的时候,发现他裤子的口袋里就装着身份证和一些钱。当家属质问船主为什么没有早确定身份,船主表示他们不方便搜死者身上的东西。 船员王斌的家属29日就赶到了大连,他们是船主的老乡,都是福建屏南县人。据他们讲,在“申海一号”上,一共有6个屏南县的人,除王斌外的其他5个人都是船主郑应海的亲戚。但是现在这几个人都没有下落。“2日,我们自己找船去了蛇岛,我们一直说要自己出去找,但是船主不给我们提供船。”王斌的叔叔还拿出了他去蛇岛拍的照片,从照片上看,风浪仍然很大。这些家属说他们平时见不到船主,都是船主的负责人跟他们联系,也不知道船主住在哪里。 “王斌以前不是在这条船上的,本来这次也是不想去的,但老板说多给他加钱。这条船实在太老了。”王斌的父亲拿出王斌的照片给记者看,“他是1982年生的啊,太年轻了。”王斌的弟弟赶紧拍拍父亲,不让他失控。 汪敏原来也不是“申海一号”的船员。据他的家属说,他是在网上看到了“申海一号”招船员的消息,就去了。当时公司催得非常急,让他坐飞机过去,可以给他报销一半的路费。他10月3日坐飞机从湖北到了福建,之后的情况家里人都不清楚了,汪敏再没跟家里联系过。家人甚至不知道他为什么飞到了福建,而不是上海公司的所在地。 现在,船主跟汪敏的家属协商赔偿16万元,让家属尽快将尸体火化。但是家属不同意。“第一,我侄子的脖子上有一道很深的印,是红色的痕迹,很新鲜,并且他的肚子没有发胖,这都不是被水浸泡过很长时间的表现。我们想等法医的鉴定。”汪敏的叔叔情绪非常激动地说,“另外,公司没有给我们看合同,我们也不知道他有没有交过保险。这个赔偿金我们不能答应。”老板手下负责此事的人曾经找他们谈过,“让我们不要把老板逼得太紧,万一他想不开死掉了,我们一分钱也拿不到”。据汪敏的家属讲,他们拒绝了赔偿协议之后,公司的人表示,他们住在酒店的费用可以给付,但是生活费要自理。“回去不要跟别的家属通气。”公司的人这样叮嘱他们。 但是公司方面没有人出面解释他们的处理方法,郑应海先生多次说自己的心情很乱不接受采访。记者见过家属的当天晚上接到了一位家属打来的电话,说公司已经将他们安排到其他的酒店了,并且不跟其他船员的家属住在一起。-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