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政府援助非洲积极兑现承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9日08:01 国际先驱导报
援助非洲不只是一句口号,中国人更把这句话做到实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一周年之际,让我们检验中国在非洲如何实践承诺 中国援助非洲“口惠实至”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汤水富发自内罗毕 袁欣是中国众多援非志愿者中的一个。这个来自四川成都农业大学兽医系的女孩,一年多前选择到埃塞俄比亚奥罗米亚州泽瓦镇的一处荒漠腹地,教授当地民众农业知识。 这是在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前夕,袁欣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第一支服务期为一年的外援志愿者服务团一员,踏上了前往非洲的旅程。在随后举行的北京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了包括增加对非援助规模、提供优惠贷款、设立中非发展基金等8项政策措施。 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10月31日,袁欣回到中国。对这个年轻女孩来说,这一年留给她的未免有些沉重,恶劣的生存环境让她染上了疱疹病毒,并患上了良性肿瘤。但袁欣却打算重返非洲,因为她忘不了当地人留恋的目光:“大家都拉着我的手说,‘小姑娘,我们都希望你留下来。’不仅仅是我们的知识,不仅仅是我们的技术,不仅仅是我们带给他们的文化,更重要的是一种交流。……那里更需要我。”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室主任徐伟忠认为,中国在非洲受到欢迎并赢得信任,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几十年来对非洲不变的“诚意和友谊”。北京峰会后的中非合作更说明了这点。 从桑加勒卡姆的田间地头说起 在位于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36公里处的桑加勒卡姆的田地里,一陇陇绿油油的白菜、黄瓜等蔬菜长势喜人,田间地头不时有中国人的身影穿过。 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约20%的人口,对于尚有80%的国家和地区粮食不能自给的非洲来说,中国经验的利用价值可想而知。 在2006年11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作为众多承诺的一项,中国政府承诺今后3年内在非洲建立10个有特色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并派遣100名高级农业技术专家。站在中国援塞内加尔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的示范田边,你没有理由不相信,中国援助非洲的措施正在得到落实。 中国政府积极兑现承诺 或许我们还要更详细的数据来证实这一印象。 ——中国已与45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援助协议,与10个非洲国家签署了优惠贷款框架协议。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出资并承办的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已在北京开业,首期10亿美元全部由国家开发银行出资,二期基金将增至30亿美元,最终达到50亿美元。它被认为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致力于非洲发展的基金。 ——中国承诺援建的非洲联盟会议中心于5月25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正式奠基。该会议中心占地面积11.3公顷,总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包括能容纳2550人的大会议厅、多功能厅、紧急医疗中心、数字图书馆等配套设施。 ——中国已与28个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签署了免债议定书。 ——中国向非洲国家开放市场,26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今年7月起享受454个税目输华商品零关税待遇。 ——中国政府批准在赞比亚、毛里求斯和尼日利亚的经济贸易合作区项目已经启动。 ——中国今年已为非洲国家培训了4150名各类人员;中国第一个援非疟疾防治中心已在利比里亚成立,并将于未来两年内分批启动其他31个疟疾防治中心的设立工作;中国今年将向非洲国家提供2683个奖学金名额,比上年增加近700个。 中国企业在非洲“将心比心” 在中非合作中,中国企业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中非合作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到非洲发展。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对非各类投资135.8亿美元。今年前6个月,中国企业对非直接投资4.85亿美元。 在寻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中国企业也为所在社区做一些惠及民众的事情,这是中非合作的新特点。不久前,一条宽约12米、长约400米的道路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正式交付使用。这条耗资22.4万美元的道路,由一家中国私人公司出资建造。它的建成不但方便了这家中国公司的车辆出入,同时也为当地居民出行带来便利,被当地政府命名为“北京路”。 中国企业还主动考虑到环保问题。比如,中国在刚果(金)投资经营了一家铜钴冶炼厂。以前工厂靠烧木材干燥原料,尽管这样做经过当地有关部门批准,但是考虑到对当地森林的破坏,工厂技术人员几经探索,最终想出了一个对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将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干燥炉周围的办法,既避免了燃烧木材,又将烟气变废为用。 中国信守承诺受到赞誉 巴尔卡是乍得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进步报》主编。两个月前曾去中国访问的他,在贵州参加一个午宴后,特意留下了餐桌上印有他中文译名的桌卡。如今,他把这个桌卡放在办公桌上,作为访问中国的纪念。 在巴尔卡看来,是中国技术改变了他的工作方式。以前报社与外省通讯很困难,但是中国公司在乍得引进的CDMA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巴尔卡豪不吝惜对中国援助非洲措施的落实情况表示赞扬,称他们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很多非洲人都表达过类似的看法。非洲驻华使团长、喀麦隆驻华大使埃蒂安的说法最具代表性。他在11月4日晚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一周年的纪念招待会上说:“北京峰会是一次创新的会议,这一历史性会议为中国与非洲友好国家的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础。一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兑现承诺,落实峰会成果特别是8项政策措施结出硕果。非洲国家愿继续与中国齐心协力,共同把中非友好合作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这天晚上,承办招待会的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里响起了激情洋溢的非洲鼓点,就如同一年前的今天,一股强劲的“非洲风”吹向这里一样让人印象深刻。 西方嫉妒中非“密月” 西方国家一边攻击中国,一边拉拢非洲,但效果并不如意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颖、刘金海、陈顺发自内罗毕、卢萨卡、达喀尔 中非关系现在越来越热,热得让一些西方国家又眼红又吃醋,不断抛出“新殖民主义”、“中国威胁论”、“仅仅是为了开发非洲丰厚的自然资源”、“忽视人权以及环境标准”、“为了推销中国劣质廉价的产品”等各种言论,对中国进行肆意诬蔑和攻击。 “下作”手段攻击中国 对于西方攻击中国在非洲的方式,赞比亚私营企业发展协会主席、独立观察家优素福·道迪亚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干脆用“下作”一词来形容。他说:“美欧等国对中国在非洲影响力增强的反应很激烈。他们利用媒体给中国摸黑,想把中国的名声搞臭。” 塞内加尔历史学家卡里杜·迪亚罗也进行了这方面的总结。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西方一些人士对中国在非洲日益增强的经济和外交影响力,怀有一种嫉恨心理。他们宣扬中国援助非洲就是为了索取石油,说中国在非洲不干实业,中国商人将质量低劣的产品倾销到非洲国家。而当中国投资非洲企业时,这些人便攻击中国不顾环保,或支持不民主的非洲国家政权。”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今的非洲国家早已不是上个世纪独立之初的非洲国家,它们对过去和今天有着深切的感受,客观现实和人们的观念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迪亚罗说。 西方遭到非洲冷遇 西方在眼红中非关系火热的同时,也纷纷加强了对非争夺。但是非洲国家的反应却比较冷淡。 为了维持和强化对非洲的影响力,欧盟提出了发展对非“平等伙伴”关系。但非洲当地专家认为,即使欧盟现在意识到发展对非“平等伙伴”关系的重要性,但双方在贸易和援助等方面的严重失衡,以及欧洲在实施对非贸易和援助过程中动辄附加政治条件的做法,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这些是欧盟发展对非关系的软肋。 当地专家还认为,欧盟推动“平等伙伴”关系有抑制中国影响力的考虑。会期已经推迟了3次的欧非峰会,将于今年12月在葡萄牙举行。西方媒体已经明确表示,召开这次欧非会议的目的,就是要“阻止中国对非洲的攻势”。 与重视传统关系的欧洲相比,不甘落后的美国则“另辟蹊径”,推出所谓“非洲司令部”。据美方介绍,该司令部成立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与美国盟国、非洲友好国家合作,旨在为非洲争取一个更加稳定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环境;二是帮助该地区进行人道主义和经济援助计划”。 但是,非洲国家普遍对非洲司令部持抵制态度。他们担心美国借此干涉非洲国家内政,而且担心会把恐怖活动进一步引入非洲大陆。非洲媒体还认为,美建立非洲司令部真实意图,是利用军事手段为美国企业获取石油利益保驾护航。 非洲人如是说 事实上,在很多非洲国家看来,西方国家对中国未免有些多虑。塞内加尔外交部长谢赫·蒂迪亚内·加迪奥的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在北京峰会一周年之际说:“我不认为中国在非洲的‘攻势’会对西方国家构成威胁。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是务实和有效的,我们非常欢迎中国投资者和企业家来塞内加尔投资置业。” 他认为,既然同为主权国家,非洲国家寻求的是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开展合作,这种合作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有益于双方基础上的。“目前,欧美国家、中国以及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国家对非洲十分重视,纷纷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作。这说明非洲对世界政治走向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殖民时代早已过去,如今是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的新时代。非洲人民自会根据结果对合作伙伴的优劣做出评价。” 精彩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