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领事服务指南出台幕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0日10:47 南风窗
中国外交部8月21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2007年版的《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与2000年和2003年颁布的前两版相比,新版《指南》作了较大的调整,除明确了驻外领事官员的职责外,还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新版《指南》出台的背景是,随着中国的政经势力向全球扩张,中国人的海外安全事件正呈现快速上升的势头,2005年,外交部参与处理的各类中国人海外安全事件达2.9万件,2006年则有3.1万件。随着中国人因留学、旅游、投资、打工等出境人数的增多,相关安全形势会越来越复杂。 在这种日益紧迫的形势之下,2006年,外交部共发布领事新闻400余条,出国提醒和须知近400条,比前年增加了约50%。而外交部领事保护处自去年5月29日成立以来,已经参与了3次重大撤侨行动——东帝汶撤侨、黎巴嫩撤侨和汤加撤侨,以及8次解救中国公民境外被绑架和劫持的案件。今年8月23日,“升级版”的领事保护中心在原有的领事保护处的基础上宣告成立。然而,尽管外交部在通过风险提示和善后服务“两手”全力化解中国人的海外风险,风险依然如影随形,这其中有着一些难解和无奈值得国人深思。 非法移民——中国的原罪 2007年10月11日,英国边境和移民署在伦敦唐人街展开大搜捕,逮捕了30多名以中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籍为主的非法劳工。这是英国边境和移民署今年以来最大的搜捕非法移民行动。由于针对的主要是华人,不由让人想起2004年轰动全英的兰开夏郡莫克姆海湾23名华人拾贝者遇溺事件。2005年9月19日,华人拾贝案在英国开庭,控方指遇溺事件完全是组织者的“玩忽职守”所致——这些死者中,有21人是来自中国的非法劳工,这些人由于被当地居民排斥,迫不得已在晚上出海,因为潮水上涨,才意外丧生滩涂。 以遇溺事件为背景,英国著名纪录片导演尼克·布鲁姆菲尔德拍摄了再现中国偷渡客辛酸的电影《鬼佬》(Ghosts)。该片于2007年1月在全英范围内上映,让操控中国非法移民的人蛇集团再次成为众矢之的。据调查,2003年之后浙南部分地区普通人到英国从事合法工作,比如餐馆厨师,需要支付当地合法机构中介费至少20万人民币;而如果走非法偷渡渠道,费用大概是15万人民币,且可以边打黑工边还,这对于很多中国沿海的低收入者非常有吸引力。但偷渡除了法律风险外还有人身安全风险。2000年6月19日,英国多佛尔港海关人员在一辆货柜车的集装箱内发现60名中国非法入境者,58人已被闷死。 私渡英国的例子,只是中国非法移民问题的冰山一角。据了解,非法移民或劳务输出的途径主要有4个:一是假借留学之名办理各种手续,出国后即还原其本来面目;二是通过正规渠道赴海外务工届满后“超期服役”,私自滞留打黑工;三是持旅游签证入境后便把护照、签证扔掉,做好“一黑到底”。最后是铤而走险的偷渡,通过“蛇头”和中间人,交纳高额费用,采取伪造证件、冒名顶替,以“跳船”或乘车的方式,分散或集体偷渡。 据媒体估计,每年大约有5万名中国非法劳工进入英国,这个数字几乎和每年中国到英国留学的学生数量相差无几。而据中国官方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3年底,已有294.4万名中国劳务人员走出国门;这一数字目前已经突破了300万。这些出境务工者散布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建筑工程、服装加工、农林牧渔、电子装配、机械加工、远洋运输等诸多领域。2007年7月,美国《耶鲁全球化》杂志也刊文指出,自从1970年代改革开放后,已有1800万中国人离开祖国流落他乡,比3500万海外华人的一半还多! 由于处在当地法律监管的盲区,绝大多数非法劳工很难逃脱被雇主“盘剥”的命运。他们的工资往往只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半甚至更低,还经常被恶意拖欠;甚至有些包工头会在工作临近结束时,将工人的住处报告给移民局警察,让他们两手空空地“打道回府”。遇到这种情况,由于他们没有完善的用工合同及保险条款作保障,很难通过打官司讨还公道,更何况他们中的许多人文化水平低,语言也不过关,即便想打官司也摸不着门。 在这种封闭和扭曲的社会环境下,一些生计无着的非法移民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少数人甚至组织或加入了当地的黑社会,以当地同胞或中国游客为压榨或打劫对象。在美国纽约、南非等对枪支管理松懈的地区,大多数华人被杀案都与这些非法移民有关。非法移民犯案,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洗脱不掉的原罪。当然,从属地管辖的角度看,不管是非法或合法入境,劳工都有在安全环境下工作的权利,移民对象国对此也应负起责任。 素质与文化——尚待提高 9月18日上午,由中国国家旅游局综合司、外交部领事司主办的出境旅游安全宣传日活动在国家旅游局启动,两司向现场公众发放了《中国公民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出境旅游安全提示》以及《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后面这个计划书,尽管针对中国人的素质与形象问题,一个月前出台的外交部新版《指南》中就已有诸多的诫免,但如此郑重其事地编列计划书并大力宣传,却是破天荒头一遭。这也显示中国游客在海外的形象,尤其是其中腐败官员的劣迹,已危及中国的国家形象。 2006年,中国出境人数达3452万人次,成为亚洲第一大旅客输出国。不幸的是,欧洲酒店业今年6月举行的全球游客评选中,中国游客形象排名全球倒数第三,而日本人却名列第一。在欧洲人看来,中国游客时间观念淡漠,嗓门大,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坐公交车抢座,排队加塞,大庭广众之下脱鞋脱袜、赤膊袒胸,吃自助餐多拿多占,遇有纠纷恶语相向……“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些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游客成为中国最新出口品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 据《环球时报》去年12月的消息,马来西亚一家贴有“中国女子禁止入内”告示的酒吧,将一名在马经商的中国女性顾客赶出门外,在华人圈里引起了很大震动。据了解,不少马国夜总会有针对中国女子的苛刻规定。原来,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女子追随“荷包鼓胀”的中国游客的足迹,前往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从事色情活动。马国警方在过去两年就拘捕了约6000名涉嫌卖淫的中国女子,约占被捕外籍女子的40%!马国酒吧出于“避嫌”考虑,纷纷打出如此告示与中国女子划清界限。这就使不少在当地旅游、安家落户或外派工作的中国女性受到牵连,在当地警方执法活动中被歧视,甚至遭虐待。 受到歧视的不光是“小龙女”,近年来中国出境旅游团因有偷渡嫌疑成员而被整团退回的事件已发生多起。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中,中国一个赴欧洲5日游的旅游团就被德国警方阻止入境;而2006年北京边检总站陆续接收了几批被整团遣返中国的旅游团,涉及大陆10个省市百余人。与有偷渡嫌疑相比,更为恶劣的是少数违法乱纪及素质低下的官员在国外对国家及官员形象造成的恶劣影响。早在2001年5月,东北有个市长在法航飞机上霸占了五六个行李架,大骂机组人员而最终被警察赶下飞机。2006年11月,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徐文艾所率的10人公务考察团在芬兰赫尔辛基机场被查出持伪造芬兰司法部邀请函而被遣返。这成了中纪委查处公款出国旅游的导火线。受此影响,旅游市场中利润最高的公务旅游一度疲软。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称,我国近些年真正因私出境的人次数仅占出境总人次数的50%,另一半是打着访问、考察等旗号的公费出国。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9年的国家财政支出中,仅干部公费出国一项的消耗就达3000亿元。仅以南非为例,目前平均每年从中国各地到南非访问的有200多个“公务团”,一年在南非至少要花掉公款5000万元! 总的说来,中国人海外遭罪背后有文化上的差异,但更多的是国民素质和制度问题。中国人在国外的问题实际上是中国国内长期积累而尚待解决的矛盾的一面镜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版《指南》的出台,是在将这些昔日的难言之隐婉告于海外的中国公民。 商业伦理——亟须完善 加入世贸组织5年多来,中国进口了24万亿美元的商品,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截至2005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为572亿美元,境外中资企业达1万多家,遍布全球16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进口和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为世界相关国家和地区提供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而在正常的经贸往来之外,中国还向160个国家和区域组织提供了2000个以上的援助项目,为相关国家培训了18万余名管理和技术人才,减免了一部分国家逾160亿元的对华债务。这一切,都是中国政府津津乐道的数字。 但无论是对外投资还是援助,出现的问题已经不少。首先,投资导致的工业化进程不一定会带来“兴地富民”的效果,这还要看利润分配机制如何。譬如在安哥拉,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客户,有20亿美元贷款来自中国,但这是安哥拉某些人的胜利——这些人将安哥拉的石油收入据为己有,并让整个国家继续贫困潦倒。所以,尽管非洲多数执政者对于中国的无条件援助欣喜不已,但非洲普通民众不一定有这种好感。更何况,中国开采当地资源并向当地出售制成品的一个后果是,本地生产商慢慢被排挤出舞台。尼日利亚和南非等国的纺织商对此最为愤怒,因为他们的纺织业因此失去了数十万个工作机会。 其次,中国的对外援助方式,从初期单一的无偿援助发展到当前的无偿援助、无息贷款、优惠贷款、混合贷款、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应该说更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了。但西方投资者又开始抱怨中国没有将援助和投资与非洲的人权、环保及提高石油业务透明度等问题挂钩,从而纵容了整个非洲大陆的侵犯人权及腐败行为。由于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7%来自苏丹,这样国际上就有人将达尔富尔问题与中国的奥运会联系起来,变成了中国的外交问题。另外还有人批评中国的非洲政策正变得至少与其它外国势力一样贪婪而不道德。 再次,中国企业到海外只顾闷头赚大钱,忽视当地的法律与舆论环境,打价格战、任意裁员、偷税漏税、不注重环保等,已经引起了当地人的嫉恨和反弹。2004年9月西班牙烧鞋事件背后的煽动者,是华商在当地的竞争对手,参与烧鞋的正是当地鞋业的失业工人。2006年9月赞比亚一名总统候选人向台湾示好,并批评一个由中国人经营的煤矿条件恶劣,引起中国要与赞比亚断交的警告。2006年末,太平洋岛国汤加的当地居民抢劫并焚烧了超过30家华商的店铺,仅仅因为对华商雇用从中国来的工人而不从当地招工感到不满。 最后,一些“走出去”的中国商人抱有歧视心态,认为非洲人非常傻、特别笨,做生意容易蒙骗他们。其实,非洲商人十分精明,非洲国家普遍沿用西方国家的质量体制,对产品质量要求严格。因此,在非洲从事经贸活动或投资建厂搞短期行为只会自损信誉,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个体户进入俄罗斯及一些东欧国家市场所发生的悲剧就可能在非洲重演。 综上所述,中国人在海外形象低落及安全事故频发的原罪是来自中国的大量非法移民,影响最为恶劣的是少数公费出国官员的胡作非为,而限制中国企业在海外长远发展的内因是其多年来在国内原始竞争中所形成的竞争观与生存哲学。这里除了偶然因素及制度瓶颈外,大部分问题最后都指向了“中国人的素质”本身。难道“不文明”真是后发国家的必经阶段?也有人认为,“不文明的行为方式只是表象,背后是中国社会道德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巨大反差”。这也许是中国外交部领事服务指南出台幕后更大的无奈与期待吧。(储昭根)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