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地质大学115名师生放歌演绎温家宝尊师情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2日05:29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陈俊旺 实习生段超 核心提示 一首首歌曲,时而激昂,时而甜美,时而深沉,时而亲切,歌唱出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昨晚,交响情景声乐套曲《我常怀念她》在珞珈山剧院献演,中国地质大学115名师生放飞歌声,演绎温家宝总理与恩师池际尚院士的往事。 演出感染了每一名观众,每一首单曲结束,都是掌声雷动。演出结束时,艺术总监、中国地质大学音乐系副教授魏家宪站在舞台上,来不及谢幕,他的眼角已湿润了。他激动地说:“池际尚院士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温家宝总理对老师的感恩之心,也令人钦佩。” 池际尚(1917~1994),女,湖北安陆人。我国著名岩石学家、岩石学学科主要奠基人、地质学家。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转入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1946年赴美留学,1949年获博士学位。1950年池际尚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北京地质学院教授,武汉地质学院教授、副院长。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先后负责山东等地区域地质调查及北京南口花岗岩科研工作,特别是山东金刚石原生矿的科研工作。她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寻找金刚石原生矿有重要指导意义,至今被沿用。1980年,池际尚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她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曲名取自温总理的题词 在那青春燃烧的年华 是谁让我的梦想开花 在那流金岁月的讲台 是谁让我的目光远大 啊!是她、是她、是她 往事历历在目如诗如画 是她那精辟通俗的教诲 加快了我勇攀高峰的步伐 ——节选自套曲主题歌《我常怀念她》 (感人、振奋的男高音领唱、合唱) 昨晚的演出现场,宣传海报引人注目——崇山峻岭之上,“我常怀念她”五个大字遒劲有力。下面的落款是:温家宝。 曲名取自于温总理的一段题词。2005年10月11日,温家宝总理致信中国地质大学原校长赵鹏大院士,送上他2005年9月9日接见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时的讲话。温总理在信件的抬头写道:“我以这篇文章献给我敬爱的老师池际尚教授。我常怀念她。” 在这篇讲话中,温总理郑重倡议:“教授、名师要上课堂。有一句名言,大学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我们现在有许多学校,教授、名师不上课堂,这种做法不好,应该改变。教授、院士要上课堂给学生讲基础课。大家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知道著名老师给我们讲的每一堂课,在我们心目中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甚至终身难忘。” 温总理在讲话中以自己的恩师池际尚教授举例:“我的晶体光学就是池际尚教授讲的,她不是仅仅讲一堂课,而是整整给我们讲了半年。至今,我都清清楚楚地记得她的音容笑貌,她讲的是那么清楚、那么深刻,甚至费氏台的操作她都自己进行。我希望各个高等学校都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池际尚院士的儿子李池昨告诉记者:“母亲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任教时,曾教过温总理的本科课程《晶体光学》。温总理多次感念我母亲,尊师之情令人感动。” 套曲的谱曲者魏家宪说:“温总理的讲话激发了我的创作欲。从去年5月起,我都琢磨着谱曲纪念,但作品一直没能完成。而今年是池际尚院士诞辰90周年,中国地大建校55周年,我觉得要谱曲献礼,再也不能拖了。” 词作者湖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长佟文西说:“我们选定温总理致赵鹏大院士信中结尾的一句话‘我常怀念她’作为交响套曲的总标题,自感尤为欣慰和满意。” 歌声追忆名师风范 秋夜凉凉,秋风凉凉 秋风吹动您单薄的衣裳 老师啊老师,亲爱的老师 您徘徊在野外的小路口 踮脚翘首把我张望 当看见您挥手的一瞬间 滚烫的热泪流出我的眼眶 ——节选自《在山野的小路口》 (真挚、激动的女声独唱) 近两周来,中国地大声乐系大二学生罗盟国课余时间都一心扑在了《我常怀念她》的排演中。他每天都放弃午休,和其他114名同学一起,在魏家宪老师的指挥下排演一个半小时。 罗盟国说:“我们都是艺术专业学生,来自本校不同的年级,自愿报名参加,不图任何报酬,只希望演出能够成功,尽可能展现出湖北老乡、我校名师的池际尚院士的风范。” 采访中,记者一提到这位女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师生无不对她充满敬意。演出曲目中,《在山野的小路口》讲述的就是一个真实故事。 池际尚先生的研究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赵磊教授说:“池老师非常关爱学生。1981年,我曾随她到济南野外科考,每晚她都像妈妈一样帮我们放好蚊帐,驱赶蚊虫。有一次我去收集资料,到了晚上还未返回,池老师不放心,就冒着寒风站在路口等我回来,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池际尚1917年生于我省安陆,4岁时随父母到了北平。1936年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物理系。此时正是国难当头,她参加了爱国学生运动,耽误的功课靠自学补上,照样取得好成绩。后转入西南联合大学改学地质。1946年,她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伦茂学院深造,后到美国伯克利加州当科研助理。 1950年8月,从美国开向中国的第一艘客轮上,乘坐着几十名中国留学生和科学家,其中就有33岁的女博士池际尚。她婉拒了留居美国的劝说,随同华罗庚等人回来建设新中国。 回国后,池际尚受聘于清华大学地学系,1952年出任北京地质学院教授,并担任地质矿产专修科主任,迅速培养了一批国家急需的地质勘探人才。1975年武汉地质学院成立,她先后担任地质系副主任、主任和武汉地质学院常务副院长。 温总理在接见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时的讲话时,谈到池际尚“甚至费氏台的操作她都自己进行”。池际尚的硕士研究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赵崇贺教授对此深有感触:“费氏台的操作虽很简单,但容易在数字上出误差,池先生为了减少误差,不惜花很多时间亲自进行实验操作。” 赵崇贺说:“池先生治学严谨,她经常说,我们做的工作和数据要经得起检验,至少要经得起20年的检验。池先生指导我做的论文,有的其实就是她的点子,只是我做了一些具体工作,但她却不署自己的名字。” 回忆池际尚在汉任教的往事,中国地质大学李熙麓教授说:“池际尚院士非常平易近人,生活非常朴素,看上去有时就像一个卖菜的婆婆,但她一开口让人马上就会感受到她的学术和涵养。” 1994年1月1日,池际尚院士患肺癌去世时,身上所穿的衣服还是1978年出国时学校发给她的置装费所买的衣服,这一套相对较体面的衣服,她竟穿了16年。 献赛“八艺节”倡导尊师爱生 在一块蘑菇石的上面找到了您 在一棵山桃树的下面找到了您 您的墓啊无名又无碑啊 只有那块无名的花岗石紧紧地 紧紧地搂抱着您 ——节选自《无名墓前》 (抒情、深沉的男高音领唱、合唱) 为支持此次演出,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专门出版一期《纪念池际尚院士诞辰90周年专辑》。上面,有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联主席沈虹光的题词:《我常怀念她》将使“八艺节”更加美丽,艺术之花将使校园更加美丽。” 套曲艺术总监之一、词作者佟文西说:“为了创作好这一作品,我多次到鲁巷广场池际尚院士塑像前,揣摩观察以激发灵感。我还请两名研究生专门示范早已封存不用的费氏台,以想象当年池际尚院士做实验时的一丝不苟。” 佟文西还和魏家宪副教授专门到北京,采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校领导,拜访池际尚院士的亲人,还专门去了池际尚院士永远安睡的地方,北京近郊八达岭。 在池际尚院士当年学生的带领下,在一块蘑菇石上面、一棵山桃树下面,佟文西还和魏家宪终于找到了池院士的墓。佟文西感叹:那哪里是墓啊!无碑,无铭,光秃秃的。池院士已经和她钟爱的岩石地质学、祖国的大好山川融为一体了。 在回武汉的列车上,两人即兴创作了交响套曲的序曲《在八达岭中,你睡了》:“桃花谢了又开了/野鸽子走了又来了/在八达岭的崇山哟峻岭中/您睡了,您睡了,您睡了……” 昨晚的演出扣人心弦,舞台气势恢宏。武汉大学附属幼儿园教师刘小玲感慨地说:“为了看这场演出,我专门穿上了庄重的裙装。池院士爱生敬业的风范,温总理尊师重教的情怀,都是很好的垂范,令人无比感动。‘我常怀念她’,我们常怀念她!”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