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外地招商团盯住深圳优势产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3日03:51 南方都市报
企业外迁路线图 车间里的工人伸出胜利手势,但工厂搬迁损失的往往是工人。本报记者陈以怀摄 一家工厂即将要搬迁,但工人的薪酬及补偿却没有结算,大批工人等待工厂解决问题。 突围之困 “其实任何行业都是这样的,它有一系列的配套和市场机制,这就是深圳的优势所在。从现在来看,这种优势还在,如果再不加以控制,等到其他地方市场培育起来,深圳再想挽回也来不及了。” ―――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机床工具专业委员会主任范虹 招商蜂拥“难道招商团就是来接收那些污染大、附加值低的企业?他们同样盯住那些优势产业和高科技企业” 深圳企业纷纷外迁,各省市招商团闻讯而来。“平均来看,政务安排上每周都有一至二场招商活动,能上这个安排表的,都是有深圳市领导出席的招商活动。如果算上那些没能上得了的小型招商活动,更是热闹非凡。”一位深圳市政府的官员说。 以7月上旬为例,7月3日,湖南省省长周强带队抵深;7月5日,宁波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巴音朝鲁率领宁波市党政代表团抵深;同一天,贵州在深圳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贵州省省长林树森将率队抵深招商;7月11日,江西吉安、山东泰宁来深圳招商…… 深圳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纷纷外迁,外地招商团源源不断前来,一切并非巧合。杜如彬直言不讳:“难道你以为这些招商团过来,就是来接收那些污染大、附加值低的企业吗?他们的目标同样盯住的是那些优势产业和高科技企业。” “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矛盾,一方面希望企业发展壮大,一方面也不能把我们好的企业都介绍出去了。”杜如彬认为,招商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不发达地区,工业少的地方,但去不去还得看深圳的优势和对方的优势。企业发展壮大后到外面发展,是必然趋势。大了,一定要发展。“儿子养大了不能窝在家,但不能把这个行业越搞越小。要留住一个行业,不只是一二个企业。没有行业,你这个城市就没有优势了。” 深圳市政府一位高层则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处境往往非常尴尬,外地的人过来招商,宣传自己的优势和优惠,而我们还得作陪,老实说,不是滋味,有时会觉得非常尴尬。” 深圳市贸工局一位许姓工作人员说:“我曾接到过类似电话,一个自称是国家发改委的人打来的,说听说深圳正在实施产业转移,能不能把要转移的企业名单给传过去。我问传到哪儿,结果对方要求传到江苏盐城去,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毫无疑问,在深企业,已经成为一块肥肉,让人垂涎。企业纷纷外迁,给了他们可乘之机。 深圳困局 深圳想再扩大辖区面积几乎不太可能,如何在现有的“一亩三分地”上种出“高产田”,更贴近实际 深圳27年的发展,不仅让这个城市现代、靓丽,更重要的是它先于内地建立起了完备的市场化体系,加之毗邻港澳,物流、商贸发达,深圳仍有着内地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 东莞亿利达董事总经理刘恒龄说,最为头痛的是高科技研发人才不愿留在东莞。“以深圳的名义招聘大学生更好招聘,以东莞的名义不好招。”刘恒龄介绍,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也不愿呆在东莞,不得已,公司只得每天派专车接送,“约有30人左右,每天上午花一个小时接到东莞上班,下午花一个半小时送回深圳家里。每天如此,从不间断。” 亿利达精密机器厂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注塑机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员工500余人,拥有国际先进的加工中心,注塑机生产线及大、中型先进机械加工设备400余台,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注塑研发、制造基地之一,其注塑机产值已跃居国内五强,2004年产值超过人民币2.8亿元,目前在东莞的5万平方米新厂房已经投产。 刘恒龄透露,东莞市市长曾亲自向他许诺,希望解决这一批科研人员的东莞户口,但这些人员仍愿意保留现有的深圳户口不变。在刘看来,原来在深圳南山的厂房周边治安,明显要好于东莞。“说实在的,总体来看,深圳的投资环境要比这儿好很多。”刘这样总结。 “从本身来讲,深圳各方面的起点都要比这儿高。”东莞华谊仪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军说,“在东莞当地办事不太容易”。在高科技研发、销售和展示方面,深圳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有其他内地不可比拟的优势。“深圳数字仪器仪表经过20年的艰苦发展,现在正是向高科技发展阶段,这个时候,我们和优利德最大两家公司都搬到东莞来了。深圳不能把孩子养大了,供她上了大学,就嫁给人家了啊!” “其实任何行业都是这样的,它有一系列的配套和市场机制,这就是深圳的优势所在。从现在来看,这种优势还在,如果再不加以控制,等到其他地方市场培育起来,深圳再想挽回也来不及了。”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机床工具专业委员会主任范虹说。 “企业外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此,深圳市副市长张思平认为,在企业外迁这个过程中,如果处理得好,将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就像上世纪6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向亚洲“四小龙”转移,但这并没有削弱这些国家的竞争力,反而促使向高端领域转型。“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像香港那样造成‘空心化’。” 发展空间有限,是深圳相较其他内地城市最大的痛楚。多年来,深圳谋求土地面积扩大的努力从未间断。在每年全国和省“两会”上,不断有全国、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呼吁,给深圳划拨更多土地。比较可行的一种建议是将惠州市惠阳区和东莞紧靠深圳的几个镇划归深圳管辖。 一名熟知内情的高层透露,这种扩大深圳辖区的做法,大都停留在呼吁阶段。其中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几年前将惠州的惠阳区划归深圳辖区这一计划已经提交到省委常委会议讨论桌上,但因当时主政惠州的领导强烈反对,最终宣告“流产”。有迹可循的是,因为这一消息,惠州惠阳地区的房价曾一度飙升。 “现在深圳想再扩大辖区面积,几乎不太可能。”深圳这位高层认为,如何在现有的“一亩三分地”上种出“高产田”,更贴近实际。 2002年岁末,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网文在深圳掀起了迷茫之风。但随着李鸿忠“入主”深圳,深圳再次扛起改革大旗,提出建设“效益深圳”“和谐深圳”,旧城改造也风起云涌,农村城市化开疆辟土,力图给深圳发展腾出更大空间。直至现在,自主创新和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深圳“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提升内源式发展动力。双管齐下,给深圳再次腾飞贮足了能量。 如果说,更多低端制造业如深圳所愿离开,同时也裹挟着一些高科技企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出走深圳,这在情理之中的话,那么产业的更替并没有想像中那样理想,则在预料之外。宝安区观澜街道办是深圳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事实证明,淘汰企业本为“腾笼换鸟”,但由于固有的厂房面积依然有限,引进企业从规模和产值等各方面相比,差别并不明显,一些大企业仍难入驻。 “在一定程度上,企业外迁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反映,尤其是伴随着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劣势企业的外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深圳市贸工局在作了近半年的调查分析之后,也委婉地发出了这样的警告,但是也有税收贡献大、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属于深圳市鼓励发展类的企业出现了外迁现象。“控制好企业发展节奏,把握好消长平衡是当前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否则,任其自然发展势必对全市经济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但消长平衡的度在哪里,如何拿捏?深圳费尽思量。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