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中国中年城市女性不会穿衣打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3日07:19 新华网
调查显示中国中年城市女性不会穿衣打扮
  资料图片:11月11日,模特在展示时装。当日,极品服饰1436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行时装发布。 新华社记者殷博古摄

  新华网北京11月12日专电(记者刘浦泉)服装院校不开盛年女装课程,设计师不愿设计盛年女装,时尚杂志多注重年轻人的喜好,商场也更乐意为年轻时尚的女装品牌提供空间……日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花样盛年”服装文化论坛提出,应重视盛年女性着装文化的研究,为她们提供更多的服装消费选择。

  盛年女性是指35岁至60岁的成熟女性。目前,我国这一年龄段的城镇女性约1亿人。据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等单位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盛年女性生活指数调查研究报告,55.5%的盛年女性服装消费额占其开支的很大比例,66%的盛年女性偏好品牌服装。然而,她们需要使出沙里淘金般的耐心才能购买到自己满意的服装。除旗袍、唐装外,市场上具有民族品牌的盛年女装稀缺少见,个性化的着装服务更是看不见、摸不着。

  “我国盛年女性与发达国家盛年女性相比,无论是心态、生活品质,还是穿衣打扮,都相差很远。”在国内率先提出“花样盛年”理念的深圳市赢家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灵梅说,发达国家的盛年女性,非常善于打扮自己,穿着的服装款式、颜色也很大胆。而我国的盛年女性是一个不太受重视的群体,多数盛年女性不会打扮自己,甚至觉得自身年龄大了,没有必要再打扮。她认为,要通过积极向上的文化引导,让大家都来关爱盛年女性,以此唤醒盛年女性肯定自我、热爱生活的意识。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张悦认为,目前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盛年女性的购买能力不够,消费时也不像年轻人富有激情。其实,不是盛年女性的消费没有激情,也不是没有购买能力,而是市场上可供她们选择的服装太少。她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但在满足盛年女性着装需求方面明显滞后,目前市场上适合她们的服装货源少、款式少、规格型号少、选购空间小,市场供应相对贫乏。

  “着装是一种心情的表现。”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副院长、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方敏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人的身材和皮肤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盛年女性的着装心态也由此变得非常谨慎,为自己设置了许多不必要的限制,比如这种颜色不能穿,那种款式不能穿,使自己的着装选择范围越来越狭窄。她认为,盛年女性要保持年轻的着装心态,注意选择不同风格的服装,并加入一些自己的装扮设计,使自己变得优雅时尚起来。

  我国知名美学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普颖华说,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自身的一种审美境界。研究盛年女性服装文化,要先研究群体服装设计,然后再按照个体进行突破。她认为,盛年女性的服装设计,不是单纯的尺寸放大,而应使她们的穿着打扮,因丰满、大气蕴含着的高贵而赢得社会认可。

  全国妇联宣传部副部长张小媛认为,关注盛年女性、倡导优雅和谐的服饰文化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服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是一种符号,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女性着装具有引领性。她们有知识、懂审美、文化品位高,但很难买到自己心仪的服装。如何满足盛年女性的着装需要,值得研究。

  目前,中国约有40万个服装品牌、数千家知名服装企业。陈灵梅等服装界人士表示,我国城市盛年女性的消费能力和潜在需求还远没有被发掘出来,服装企业有责任有义务把民族品牌服装做大做强,为盛年女性服务,让她们穿出品位、穿出风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