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祠堂群将原样复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3日15:20 扬子晚报

   遗迹 露天“博物馆”

  惠山古镇是无锡山水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缩影,集中了无锡约70%的文保单位。汇集唐宋元明清的文化遗迹,被誉为天然的“露天博物馆”。据统计,古镇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个,江苏省文保单位4个,无锡市文保单位7个,无锡市文物控制单位8个。随着本月初,“惠山第一坊”——千人报德坊6根金山石构件的成功出土,让古镇保护修复宣告开始。

  11月3日一早,惠山横街龙头场异常热闹,在地下沉睡了56年的千人报德坊6根金山石构件出土了,文物勘探专家表示,其余4根的湮埋方位也已基本确定。至此,悄然进行了5年之久的惠山古镇保护工作开始走入公众视线,以千人报德坊挖掘修缮为标志,古镇修复工程正式启动。这也成为该市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启动的首个保护项目。

  据悉,惠山古镇以牌坊、祠堂众多而著称,在28座牌坊中,千人报德坊以其高大精美而成为坊中之最。“第一坊”处在整个古镇的核心位置,是横街与直街、水街与旱街、寺庙与街墟、园林与建筑、车马与舟船交错之地,历来是惠山古镇的标志性建筑。牌坊始建于宋代,上书“人杰地灵”四个大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5年来,有200多位文化工作者对惠山古镇的历史和文化展开了详尽的研究。一名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惠山古镇保护状况良好,有完整的雏形和修复基础。在开发中能否坚持保护意识,守住历史风韵是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该专家同时指出,凡让人大失所望的古镇,不外乎三种类型:一是古镇失去了淳朴的民风;二是古镇的商业无节制发展;三是在古镇上建造了不少“假古董”。

   风景 江南枕河人家

  上河塘3号居民吴惠娟家门前,最近一直很热闹。此前的7月17日,无锡市文管会、无锡市惠山古镇保护和建设小组等很多单位一起在此地召开了现场会,请包括吴惠娟在内的三位老人讲述关于千人报德坊的事。

  记者昨天再次来到这里,这是古镇修复工程的上河塘施工现场。几名施工人员依然在继续挖掘,每个动作都紧张而小心。周围不少居民则在围观,一些安保人员在维持秩序。居民们说说笑笑之外,多了一份期盼。无锡市祠堂文化研究会书记,致力于惠山古镇文化历史研究的专家李寿兴介绍,施工人员还在挖掘残余的石块。李寿兴介绍说惠山古镇保护和建设的大略范围包括了惠山横街、直街、上、下河塘等等地域,范围很大。而目前在上、下河塘的施工只是开始,以后延续的范围将会更广,根据规划,包括惠山浜一带的老祠堂均有可能涉及。

  施工现场之外很安静。石砌的堤岸使得河塘显得很规则,河塘两边耸立着一些老房子,或气派,或小巧。在树木的荫蔽之下,愈发静谧、古朴。路过此地的一些游人表示:“走过这里,感觉很有江南枕河人家的味道。”记者发现,一些老房子已经是作为文保单位被暂时空置,有的虽然是民居,似乎也是很久没有开门了。据悉,这些老房子的主人不少已经不居住在此。

  上、下河塘一带因为积聚天然的水乡的风格,所以也引来了许多钟爱者。记者在下河塘8号的王恩绶祠前偶遇一对拍写真照的年轻人,姑娘一袭白色旗袍,梳着两个辫子,一身民国女学生的打扮,而小伙子则穿着笔挺的竖领子的中山装,俨然一位民国年代的男学生。他们两个人坐在下河塘的码头上,在摄影师的指导下四目相对,为小河边的风景增添不少柔情蜜意。这让码头栏杆上一边吃饼一边观看的大妈感到很新鲜。

  民风 弄堂炊烟习习

  记者沿着小河寻访到下河塘一处有人居住的院落,青石板很厚实,角落里有青苔,庭院曲折幽深。在110年树龄的榔榆树下,一群孩子在嬉戏。一些弄堂里有炊烟,墙角晾着马桶,一些阿婆聚在一起拉家常。古镇修建没有影响到他们,他们的生活大多悠闲,居民王辛娣表示,住在这里很习惯,很舒适。

  相对于安静的小巷深处的人们,惠山横街和直街的店面老板们要忙碌的多。记者在惠山横街和直街交叉口一家“老北京布鞋”店停了下来。老板娘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接手这个店不久,但是布鞋店本身倒是存在了很久。最近关于古镇开始建设的消息很多,她也听了不少,她告诉记者:“这个店应该不会搬,生意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现在也没有什么好着急的。”在惠山直街的一家编织店里,老板告诉记者,他是外地人,在这里做生意已经好几年了。对于搬走与否,现在还没有确定,得听政府的安排。据了解,惠山直街上小店林立,仅卖紫砂、泥人的店铺就不下数十家,特有的业态成为横街和直街文化标志。

  规划 保护开发并重

  专家介绍说,惠山历史文化街区,包括锡惠公园内的祠堂、园林,也包括诸如千人报德坊、留耕草堂、惠山公园这些也已消失的文遗点。但记者发现,除了千人报德坊正在施工外,其他文迹点已经难见当年模样,如何让它们恢复原貌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惠山浜的一条巷子里有7、8家祠堂,不过大多已经湮没,或者损毁,只能凭在墙面或屋墙角处的祠碑界石来判断它过去的容貌。而许多老民居由于太过久远,许多居住的人已经不知道老主人是谁,说起这些老房子更像在探询陈年往事。一名50多岁的女士从二层天窗看到记者在拍照,沿着木制的楼梯匆匆走近,询问是否有动迁的消息。

  据了解,整个惠山古镇整体规划涉入面积1平方公里,规划按传统文化群落与古镇祠堂群,将古镇分成核心古镇区和风貌协调区,东到运河、南到锡山北麓、西临惠山东坡、北达通惠路。该范围内严格控制保护古牌坊、古祠堂,特别是将各个朝代的寺庙等重点建筑。惠山浜将新建一座黄泥桥,作为整个保护区内重要节点之一的宝善桥将按原样复建。惠山祠堂群将成为保护开发的“重中之重”,有关部门已计划在保护现有的基础上,通过拆违、搬迁等手段,恢复一批祠堂的原貌,并注入与发展古镇经济相适应的旅游及展示功能。本报记者 张建波 张婧文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