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追踪调查和田玉身价暴涨原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3日16:21 北京晚报

  “150万,还有没有加价的了?”11月3日下午3时,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一场大规模和田玉籽料拍卖的现场座无虚席,100多块籽料被陆续快速拍出,其中一块重量为300克的籽料被多位竞拍者激烈地举牌飙价,从112万元一路上涨到150万元,最终落锤定音。

  站在后排人群里的资深藏家老谢翻看着图录,对旁边的朋友说了两个字:“不高”。在老谢看来,和田玉的市场价格还要上涨。

  事实上,白玉的价格近年已经飞涨到令人瞠目的地步。短短三年时间,以新疆软玉为代表的原料平均涨幅就达到了数倍。

  比黄金还金贵的天价是怎么抬起来的?谁是和田玉价格暴涨背后真正的推手?本报记者在新疆、北京两地进行了深入调查。

  追访还原一条真实的价值链

  -本报记者周健森新疆报道

  玉龙喀什河滩

  好石头五十一百就卖

  “3400元!”在和田的一家玉石店里,王老汉摩挲着手中那块状如小拇指的挂皮白玉,困惑地喃喃自语:“我咋就看不出来那么贵呢?”他记得30年前住在距离此地不远的洛浦县时的情景。从昆仑山蜿蜒而下的玉龙喀什河穿流而过,每逢汛期时,山上溶化的雪水便裹挟着玉石俯冲而来,积淀在浅湾处。“夏天傍晚在河滩散步,随便就能捡到一块好石头,比这个成色好多了……”

  热火朝天的挖掘始于两年前。“最热闹的时候,四五千辆挖掘机同时在河床里作业,还有十几万人在里面捡石头。”有采玉人说。

  新开通的沙漠公路附近,依稀能够看到昔日的壮举。干涸已久的河滩里几辆挖掘机轰鸣作业,岸上整齐地停放着二三十辆

摩托车,有人目不转睛地盯着采玉的人群。“他们都是些二道贩子。”出租车司机艾山的朋友里就有专门收玉的游商,“看到有人挖出好石头,他们就凑过去,有时50至100元就能买下来,再转手就能赚上几倍的钱。”

  和田玉石集市

  河石身价陡然尊贵了不少

  和田镇加买路上开店的玉石商人张新友,眼睁睁地看着石头的价格“坐着

火箭上了天”。这条路是当地最大的“玉石巴扎”所在地,巴扎在维语中是市集的意思。每逢周五至周日,整条街上挤满了熙来攘往的人群,到处摆放着从玉龙喀什河里挖上来的石头,用行话讲叫做“籽料”。

  “都说是和田玉,其实哪有那么多的玉?绝大多数都是假的。”张新友说,“有些看上去油亮得很,其实就是在打磨好的石头上涂了一层油,丁点儿玉的成分都没有。”然而随着和田玉价格的上涨,从河里挖上来的石头也都跟着鸡犬升天。张新友解下手机上拴的指甲盖大小的石头:“两年前从别人手里花35元收上来的,如今都能卖个两三百元。”而在他的店里,体积相当的随便一块玉石,标价都在2000元左右。在这个偏远的南疆小镇上,人们手中传递的石头沿着螺旋上升的循环轨迹,陡然变得尊贵起来。

  乌鲁木齐

  玉的标牌价格虚高严重

  乌鲁木齐是国内最大的和田玉交易集散地,但是蔓延于和田的藏玉之风却到此戛然而止。提起和田玉疯涨的价格,当地市民都会随口念叨一句:“黄金有价玉无价”。这看似是对玉石价格的一种肯定,实在潜藏着一层否定意味:“谁能说得清那东西到底值几个钱?”

  与和田热闹非常的玉石巴扎大相径庭,乌鲁木齐著名的南门和田玉交易中心里显得有些冷清。玉商王萍悠闲地坐在自家店铺里和邻居聊着天。柜台里一块61.7克重的籽料摆件,标价10800元。“感兴趣的话,四折你拿走。”按照这个折扣,这枚玉石的实际售价只有4320元。一位玉商说,“如果硬要说出一块玉的底价,恐怕是一文不值,无非是块石头吗。”而如果有买家接受了这一价格,玉商的收益必然就是暴利。

  北京

  附加值达到60%至100%

  近几年,乌鲁木齐的出租车司机杨师傅偶尔会遇到奇怪的生意:后备箱里装满沉甸甸的石头直奔机场。“听客人说那个就是好玉的高级原料;新疆产玉,可是最好的玉雕工艺都在口内,人家是买了好材料回去雕。”杨师傅清楚地记得,这些石头将被运往北京、上海、扬州等地。

  杨师傅并不知道,北京、上海或扬州并非这些玉石的终点站,而只是中转的镀金之地。新疆宝玉石协会副会长马进贵估算了一个数字:通常玉石在经过艺术加工之后,在原材料价格的基础上,其附加值可以达到60%至100%;如果是知名玉雕师的作品,升值空间无疑还会更高。

  追问谁是抬高玉价的幕后推手

  -本报记者傅洋北京报道

  暴涨,为什么是和田玉?

  投资也罢,保值也罢,为什么市场选中了和田玉?其实不难找到答案:这是千年来玉文化在国人心中的积淀所造成的。东三环日前新开的一家精品古玩市场里,一半以上的商户都是做玉器的。而北京的其他古玩市场里,成交量最大的也是玉器。

  资深藏家老谢告诉记者,“一般的收藏者买块玉就是玩,很少有人利用其投资倒手的。关心价格的都是商家。”老谢纠正了记者的一个概念:市场上买玉的多数不是投资者,只是为自己高兴,能升值当然就更好。但确实也有一些人是看到价格暴涨才动了投资的念头。

  籽料价格被人为操纵了吗?

  和田玉籽料暴涨到底是不是一种正常现象?“不正常!”著名玉器专家古方肯定地回答。古方认为,白玉随市场逐年涨价是正常的,但近年来翻倍地暴涨就有人为操纵的原因了。“每年15%至30%的涨幅是一个相对正常的范围,但现在太快了”。

  白玉资源枯竭是否是推动暴涨的原因?新疆宝玉石协会副会长马进贵告诉记者,新疆境内籽料供应50年都没问题。问题是市场越来越大,越来越供不应求。

  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市场上有很多家大商户在十几年间囤积了大量的玉料,他们之间形成一种默契,每年只往市场上放一点点料,因此造成了原料极为短缺的现象。

  真正的罪魁是流动性过剩?

  对于和田白玉暴涨的现象,人大经济学教授黄国雄认为,这既正常也非正常。供需关系决定价格,流动性过剩让人们需要找到一种可投资的物品抵御通货膨胀,属于稀缺资源的白玉就成为了这样一种投资工具。可以说,这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不正常的是价格离奇的暴涨,不排除市场有人像股市一样做多做空地操纵,盲目跟风者很容易被套在里面。

  玉器专家古方告诉记者,正是看到玉料的不可再生性,因此投资的人越来越多。作为分子的玉料产量有限,而作为分母的人群在不断扩大,这种供不应求一定程度上成为短期暴涨的原因。

  记者手记

  又一个普洱

神话

  和田玉的价格坐着火箭一路高企,多少让人感到似曾相识,真像是翻版的君子兰事件、普洱茶神话。那么,到底和田玉的价格会不会像普洱茶一样崩盘?各方说法并不一致。有的藏家坚持认为和田玉远没有到市场价值的顶端,还会一路涨上几年。而玉器专家肯定地表示,有涨就有跌,如果盲目跟风投资者则时刻有被套住的危险。

  “真正赏玩收藏玉的应该是器而不是料。”玉器专家对多数人追逐的和田玉籽料不以为然,认为只收藏玉料就是一种投机手段。所谓玉不琢不成器,现代收藏的物品具有文化价值才能进一步升值。

  老百姓兜里的闲钱多了,收藏市场也越来越热,学会投资而不投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做法。

  周健森 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