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法观天 成气象台顾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4日04:08 南方都市报

  

土法观天成气象台顾问
卢铁军正在试用风速仪测量。本报记者卢汉欣摄

  我刚参加工作时就听到了老卢的名字,那时土法气象预报流行,广州科每天做预报时都要与他联系。

  ―――广州中心气象台首席专家何夏江

  我预报三五天的天气基本准,预报当天的天气误差不超过15分钟。

  ―――卢铁军

  “11月1日,阴天,无雨……下午5点半,云层薄。”每天晚上,家住龙津西路的卢铁军都要写气象日记,这个习惯他已经保持了近50年。退休前,他还是气象台的顾问,每天都会有专家跟他电话聊天气。

  预防观众退票开始测天气

  卢铁军是个老西关,今年75岁,天气日记也已经写了近50年。说起跟气象结缘,还是因为工作的关系。1958年7月,卢铁军调到西关文化公园(后更名为市三宫)当美工,因为“工作不饱满”,需要兼职在门口卖票。那时候公园常常有露天演出,但是一遇到下雨,10个观众只有两个能避雨,因此常常有大量观众就会来要求退票,十分麻烦。于是卢铁军开始在售票亭写上当天的天气。但是,天气预报不会具体到某个时间什么地方会不会下雨,依然不方便。“要为人民服务,不能与观众闹矛盾。”卢铁军开始自己学起了看天说天气。

  制作气象水彩画自学预报

  完全没有气象基础,也不知道从何下手,卢铁军开始自己摸索。他知道有经验的老人能够看云知风雨,于是他开始观察云的变化,用自己的美工特长,把看到的云用素描先画下来,通过总结记录下对应的天气状况和转变,再用水彩画画下来。5年时间,卢铁军一共画了138张气象水彩画,基本的天气状态都被他收录在画笔之下。就连最普通的晴天也有四五种不同的版本,分别对应各个季节的天气状况和走向。

  他也发现,生活中很多讯息都在透露天气走向:大叶榕落叶多,未来一周内雨水多;飞机飞过时噪音大,未来两三天内就有风雨;在龙津西能听见3公里外大钟楼的钟声,三天左右就会下雨……在积累气象素材的同时,卢铁军还“厚着脸皮”开始打电话去气象台跟专业预报员聊天,把自己分析出来的预报结果告诉气象台,一面学习气象知识,一面用自己发现的预报方法跟专家比试预报的准确性。

  先在兄弟单位间奠定威名

  卢铁军刚学天气预报还没多久,就遇上了一件事。那还是1958年冬天,当天气象预报无雨,原本早上6点半开始售票,但是卢铁军根据自己的预报觉得肯定会下雨,就跟领导反映了这个情况。起初领导还不相信,但是不到7点,大雨就倾盆而下。这件事情之后,卢铁军在兄弟单位间开始有了名气,很多单位有大型活动前都要让他来算算天气。

  1959年,广州文化公园召开万人大会,原定于晚上7点召开,但是6点多还是大雨不止,大家都在担心大会要泡汤,于是向卢铁军请教。“一般情况雨越大下得时间就越短,天空云层很薄,雨马上就要停了。”果然不到晚上7点,大雨停了。

  一来二去的,卢铁军的名字开始传了开来,甚至连气象台都有耳闻。1959年起,卢铁军多了一份工作:每天下午4点前,把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交给气象台,和专家们一起讨论广州的天气走向。

  退休后成了气象台志愿者

  “文革”后期,卢铁军跟着工宣队到当时市郊的支援龙眼洞农村工作。回到广州,他还是每天给生产队的陈队长打电话预报天气,一连说了7个月,陈队长也不作声。有一天,卢铁军接到一个陈队长的电话,邀请他去参加军民大会,因为卢铁军给的预报很准,让他们生产队避开了汛期,获得大丰收。直到10年后龙眼洞的农田消失,卢铁军才停止跟陈队长的电话。

  “我刚参加工作时就听到了老卢的名字,那时土法气象预报流行,广州科每天做预报时都要与他联系。”广州中心气象台首席专家何夏江回忆说,卢铁军给气象台做预报一直做到退休。2005年,他又成为广州中心气象台的气象志愿者。按照卢铁军自己的说法,他的预报三五天的天气基本准,更厉害的是预报当天的天气误差不超过15分钟。

  本报记者 吴旦颖

  (线索提供:洪先生100元)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