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庄严承诺:建设生态文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17:54 观察与思考

  绉建中

  生态文明—这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胡锦涛在十七大作的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5点新要求,其中就有“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其实,我们党关注“生态文明”, 把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始于十六大。也就是说,生态文明的问题是十六大开始提出,到了十七大,才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称呼”。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关注生态文明的建设,这是我们党具有强烈时代责任心的表现,这也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鲜明的标杆。就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这一实践,是伟大的实践,必将受到全世界的赞许。

  人类的文明是从有文字记录开始的。而文字的起源又和城市的起源相伴相随。文明可定义为人类组织的这样一个阶段,其时行政机构、社会机构和经济机构已经发展到足以处理一个复杂社会中与秩序、安全和效能有关的问题。公元前32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已变成文明社会”,因为当时,该地区至少已有了5座城市。

  然而,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城市的诞生,也就是所谓的文明诞生时,自然的生态环境也就开始遭到人类有组织的破坏。文明是从愚昧走来的,但它始终没有真正甩掉过愚昧。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文明史,本身就是一部文明与愚昧共生共存的历史。而这愚昧中最突出的,就是所谓的文明人对生态环境的恣意破坏。

  尽管在当时的美索不达米亚出现了城市,但整个文明仍然只能说是农耕文明。这一时期,由于技术的落后,人类掌握的工具还十分原始,所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这是相对于后来的工业文明而言的。到了17世纪初,开普勒、伽利略、培根和笛卡儿4位伟人拉开了科学革命的序幕。1687年,牛顿在他的煌煌巨著《数学原理》中,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是“人类心灵上最令人惊叹的单一成就”。之后出现的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拉动了以英国为首的世界工业革命的列车。这辆列车,将人类的历史带到了工业文明的时代。

  如果说农耕文明是褐色文明,那么,工业文明就是灰色文明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伯恩斯等人在合著的《世界文明史》中记载了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中的英国、法国等城市的状况—中产阶级移居到尽可能远离疾病和工厂烟雾的地方,而让最贫穷的社会成员孤处一隅,使之成为受疾病蹂躏的牺牲品。在没有适当的排污设施和新鲜用水的地方,霍乱、伤寒、结核病等是人类天然的杀手,同时这些地方弥漫着从工厂、铁路和民用烟囱里冒出的烟雾。……巴黎可能算是欧洲供排水最好的城市,其供水也不过能让人均每年上两次澡堂。在伦敦,人类排泄物散布在25万个民用污水池之中,无人集中处理。

  爱德华·伯恩斯等人看到的只不过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一个方面。在城市以外的更加广阔的天地里,工业文明带来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触目惊心:过度使用化肥,造成土壤不可逆转的毁坏;森林的滥砍滥伐,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的沙化;污水的恣意排放,造成了严重的水质污染;发电厂、汽车等排出的废气,带来了大气的污染以及地球的温室效应……

  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的《自然辩证法·导言》中就告诫过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步我们确实达到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预想不到的结果,常常正好把那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又取消了。”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缺憾》中说:“人们似乎发现几千年以来就渴望实现的新获得的对时空的控制权,对自然势力的征服,并没有增加他们希望从生活中得到的令人愉快的满足的程度,并没有使他们感到幸福,承认这个事实,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控制自然的能力不是人类幸福的唯一前提条件。”“伴随着我们力求避免来自痛苦根源的危胁的活动的一切事物,确确实实都是这种文明的一部分。”于是,他得出了一个定论:“文明的东西是我们不幸的主要根源。”

  那么,人类在走过了褐色文明、灰色文明后,应该进入到一种什么样的进步的理性的文明的状态呢?中国人响亮地回答了这个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走科学发展之路,实现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恰恰就是当今最符合人类永久利益的绿色文明。

  中国有5000年积淀下来的灿烂文化。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精髓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理念多少年来一直奔腾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这和西方在人类中心主义理论庇护下,以征服自然破坏自然为能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贪得无厌的资本主义冒险家们,完全是两回事。追逐利润而布满血丝的双眼中,他们根本看不到中国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与自然其乐融融的景象。

  中国的优秀的

传统文化,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这种传统文化,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部分的
科学发展观
的对接,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

  我们不完全承认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关于文明的定论,我们认为,总的来说,文明是个好东西,但我们永远别忘了,文明的背后还有一只潘多拉魔盒。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就是要看住这只魔盒,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谐发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