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台海破冰之旅:20年前两岸新闻人首次合作(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9日09:42 台海网

  20年之后,作为这一历史事件的亲历者,陈佐洱用“令人欣慰”来为参与了这次事件作总结。对于国家历史来说,20年的时间不算长;而对于个人,20年时间已经足以改变一代人的命运。

   《自立晚报》“一马当先”

  1987年的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近10年。这一年的8月27日,新华社报道: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表明,中国改革开放9年来,大体上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四个翻一番。“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城乡人民生活的改善,意味着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可以实现。中国开始摆脱贫困状况,进入中等偏下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行列。”

  这时的大陆,已经有了深圳、珠海等多个经济特区,但却还没有取消外汇券;已经有了诸多的个体户,但公职人员“下海”仍属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城市人口还都生活在“体制内”单位里。

  而这时的台湾,也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一年的7月15日,国民党当局宣布解除实行了38年的戒严体制。整个台湾岛都陷入一种兴奋之中,尤其是新闻界。当时台湾媒体纷纷猜测议论的事情之一,就是台湾当局将开放民众赴大陆的探亲旅游。台湾《自立晚报》的社长吴丰山,此时凭直觉感到两岸关系将会有一个大的改观,决定在这个时刻要抢先一步:派记者抢滩赴大陆。

  据后来台湾媒体的报道和徐璐对本刊记者的回忆,《自立晚报》派李永得和徐璐进大陆,是从20多天前开始策划的。8 月19 日上午,吴丰山把刚接任两天总编辑的陈国祥找进他的办公室,吴丰山对陈国祥说的第一句话是:“现在我们可以考虑派人去大陆采访。”

  为了“一马当先”,他们煞费苦心。最初决定是让本报的驻外记者进入大陆。后来,计划几度变更。吴、陈觉得驻外记者进去并不为奇,决定改派台北的记者。本来是想以探亲的名义派去,并指派了一名文字记者和一名摄影记者;后来到9月9日,吴丰山还是觉得,以探亲的名义意义不够重大,决定从台北派两名记者直接以采访的名义进入大陆。历史的机会就这样落在了李永得和徐璐身上。

  李永得那年34岁,生于高雄,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系毕业,时任报社政治经济研究室主任;徐璐那年31岁,祖籍上海,台湾淡江大学英文系毕业,时任政治研究室研究员。吴丰山选他们两人的理由是:他们的“护照”都还在有效期间;李永得有政治头脑,徐璐外语能力不错,出去采访时可以和外国人周旋。“在决定行动前,社长吴丰山曾很慎重地把采访行动对报社,及对参与采访的记者可能遭遇的风险都做了详细说明。同时,也多次要求我们要慎重考虑。”徐璐回忆说。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