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发现“世界上最神秘的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04:18 大洋网-广州日报

  

广东发现“世界上最神秘的鸟”
这就是高华业无意中拍摄到的海南虎斑,全国有记录在案的海南虎斑数量不到两百只,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的状态。(图片由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顶山管理处提供)开鸟开鸟

  发现故事:

  “有两个大大的眼睛盯着我”

  今年5月30日,对于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顶山管理处的科研人员高华业来说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一只十分珍贵的野外栖息于树上的海南虎斑开鸟。

  昨日,老高谈起当初的世纪偶遇,兴奋表情仍溢于言表,他向记者介绍,当天上午,正当驱车前往山间进行动植物情况调查的时候,在一个群山环抱、草木丛生、山脚是连续多个小水库旁的半山腰,两组科研人员相遇,老朋友相见甚欢,随即下车交流。当老高走向朋友之时,总感觉身后树上有两个大大的眼睛盯着他,回头一看,竟然有“一只全身灰褐色,头顶有一束发冠,眼睛硕大,从没见过的”鸟盯着自己。

  出于职业习惯,科考队员随即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拍摄近10张清晰的照片,在场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怪鸟”的名字,只能把照片交给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专家判断。“这太难得了”,胡慧建博士告诉记者,“经过比对,这是海南虎斑开鸟啊,它的数量十分稀有,是我国的特有鸟类,全国有记录在案的海南虎斑开鸟数量不到200只,其没有亚种分化,分布区域也十分狭窄,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的状态。”

  根据记载,这种鸟是由英国人在鸦片战争时期在中国海南岛发现的,长期以来仅在大英博物馆里保存有一副标本,以后再也未能获得相关信息,故而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鸟”。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海南虎斑开鸟才重新在中国浙江、福建、海南等地的山区被发现。1999年1月,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鸟类专家高育仁教授在粤北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见到1只海南虎斑开鸟幼鸟并做成标本,就引起海内外鸟类专家的轰动。

  “海南虎斑开鸟是独行侠,不群居。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以小鱼为生。”专家告诉记者,“海南虎斑开鸟一般在傍晚出来活动,至今人类仍然没有掌握它们的生活规律,所做的标本均是幼鸟。”确认海南虎斑开鸟之后,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顶山管理处随即开展两天的搜索行动,但并未再见到海南虎斑开鸟。

  广东自然保护区鸟类数量明显增加

  “调查显示,过去三年我省鸟类的种类、数量较之以前的统计明显增加。多种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鸟类重现广东。”胡慧建博士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一方面是经过调查,很多鸟类的分布由不知到已知。另一方面是我省2001年全面启动禁止捕杀鸟类的工作,各级自然保护区不断加大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客观上促使我省候鸟数量、种类增长。”

  对于喜欢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爱好者来说、对于从事珍稀野生动植物研究的科研人员来说,2007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度。继广州发现“广州木莲”、“广州堇菜”、伯乐树新种群等珍稀野生植物之后,广东省科学院再传来令人兴奋的消息,以胡慧建博士为首的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科研小组历经3年的跟踪调查,在研究我省鸟类生存情况的过程中,先后发现海南虎斑开鸟、中华秋沙鸭、黑鹳、猛禽类老鹰、野生鸳鸯等国家一、二级珍稀野生鸟类重现广东。其中,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虎斑开鸟的发现,让科研人员激动不已。

  文/本报记者刘幸、陈穗华

  多种珍稀鸟类重回广东怀抱

  中华秋沙鸭 (发现时间:今年1月份)

  除了海南虎斑开鸟,今年以来,科研调查人员还陆续发现了多种受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鸟类。今年1月份,一群中华秋沙鸭在惠州惠东白盆珠保护区突然闯进科考人员的视野,令人大吃一惊。“中华秋沙鸭对环境质量的好坏最有说话权。”胡慧建博士告诉记者,中华秋沙鸭一般只可以饮用干净的水,对水域以及水的流动性要求很高,主要以小鱼为生,因此一旦水域遭到污染或者水体的流动性不强,中华秋沙鸭就可能不能生存。

  据介绍,中华秋沙鸭雌鸟颈部以上呈黄色,雄性则亮丽得多,颈部以上呈绿色。近年来,随着水库和水体污染的增多,中华秋沙鸭在我国仅存不足1000只,广东有记录的才30多只,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仅如此,中华秋沙鸭的数量仍处于下降的趋势,其比

大熊猫还珍贵。

  黑鹳 (发现时间:今年年初)

  另外,今年年初,科考人员终于用相机拍下历史性一刻,证实黑鹳确实已经返回广东过冬。胡慧建博士告诉记者,黑鹳主要栖息于沼泽、池塘、湖泊、河流沿岸,其生性惧人,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录入中国濒危级动物红皮书。其体长约110厘米。上体从头至尾包括翼羽呈黑褐色,有金属紫绿色反光,颏、喉至上胸为黑褐色,下体余部为纯白色。

  野生鸳鸯 (发现时间:去冬今春)

  去冬今春,研究人员还先后在梅州平远龙文、惠州惠东白盆珠、广州流溪河、韶关刘张家山等地发现野生鸳鸯的大种群,其中最多的种群有40多只。

  隐忧:

  城市化侵蚀我省鸟类的生存空间

  尽管广东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鸟类的数量明显增加,但是调查研究也发现,我省鸟类的生存环境正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境地,胡慧建博士告诉记者:“一方面是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的逐渐改善;另一方面是城市化的发展不断压缩鸟类的生存空间,个别地区的鸟类仍然处于下降的趋势。”

  例如,广东粤西北某地有条村是中国最大的水雉种群的所在地,但自从2004年规划建设了陶瓷城以来,该村的水雉数量逐年减少,由2003年的1200只锐减到450只。”同时,人类的捕杀行为也使得部分地区的鸟类生存受到威胁,当地村民有捕鸟食用的习惯,在水雉繁殖期还会去捡拾水雉鸟卵。胡慧建博士表示,政府应在城市化与保护生态环境中间找到一个和谐点,尽可能控制侵占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行为;加强保护区工作;在已经被人类侵占的土地上,可以进行“引鸟”工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