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关注民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面向未来的选择—高平市积极入轨循环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03:14 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开栏语

  我省主要新闻媒体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开展以来,本报数十名记者组团编队分赴全省11市采访撰稿,至今已将一周。

  初冬的山西阳光和煦,十七大精神普照大地。短短几天,各路记者访政要、问民情、走乡村、进企业,所到之处看到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认为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前瞻性。更有许多地方,或以十七大精神为标尺,寻找当地的差距和不足,在调整着今后的发展思路;或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研究当地发展情况,提出新的举措;或以十七大精神为引领,调动当地各方面积极因素,真抓实干并初见成效。其间,“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关注民生”成为最热门的词汇,也是全省各地建设新基地、新山西的生动实践。

  此次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将持续一个月,近日记者采写的首批稿件已经传回编辑部。为此,本报从今日起特设“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关注民生”专栏,陆续刊发采写一线传回的新闻报道。相信这对全省各地在十七大之后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是一个快速的反映,对全省各地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新基地新山西也将是一种积极的推动。

  “作为经济支柱,一夜之间轰然倒下,要说不心疼那是假的。但是,咱们也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啊。”谈起政府关闭小铸造企业一事,高平市马村镇东宅村的司军遗憾中透着理解和支持。他说:“高耗能、重污染不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取缔这样的企业是应该的。”

  东宅村有16个小铸造企业,年产铸件7000吨,产值达3000多万元。但由于耗能高、污染重,被全部取缔。如今,这16个小企业主不但没有抱怨,而且积极响应,近几天正思谋着联合起来,走环保型铸造之路。

  像他们一样,许多高平人悟透了一个道理:循环经济适用于任何产业、任何领域,而追求最少量的资源消耗、最大量的利用和产出,则是循环经济不变的法则。

  反弹琵琶——废物堆里淘出大产业

  初冬时节,山寒水冷。金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温室大棚里,却洋溢着春天般的盎然生机:青脆的黄瓜、长长的豆角、红彤彤的西红柿,还有露出迷人笑脸的草莓。正在劳作的菜农告诉记者:“一座大棚年收入万把块钱没问题。”“这里曾经是废弃的煤矿旧址,灌溉用水也来自矿井下。”市农业局的邢志刚说。

  据介绍,高平开展“百矿建百园”活动,利用100座废弃的煤矿旧址建立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到今年底,全市可完成32处“百矿百园”工程,新建调产项目10个。全市有158座煤矿有水可以利用,利用水量可达600万立方米。到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有26座。其中,用于灌溉的19座,用于饮水的7座,利用废水160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4500亩。

  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如今在高平变成了现实。“抗风化、寿命长、隔音好、重量轻。”刚走进兰花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靳总经理就迫不及待地向记者介绍他的产品。他说:“公司生产的承重多孔砖和非承重空心砖,主要以废弃的煤矸石为原料,充分利用煤矸石自身残留的热量烧结而成,年产6000万块,年利用煤矸石13万吨,节约标煤7000吨。”

  记者从市有关部门获知,像这样的企业,全市还有一家。两家企业每年“吃掉”近30万吨的煤矸石,每年节约标煤1.4万吨。另外,全市还有3家免烧粉煤灰制砖企业,每年可以“吃掉”20万吨的炉渣。

  滚滚的浓烟,厚厚的煤灰,刺鼻的气味,横流的污水。以前,到过焦化企业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印象。然而当记者走进高平市兴高焦化集团有限公司时,呈现在眼前的是这样一番景象:成荫的绿树、翠绿的草坪、清新的空气、整洁的厂区。该公司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家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国家农业部授予的中国乡镇企业节能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示范企业。该公司投资1亿元建立了我国第一座清洁型焦炉余热发电厂,与同等规模的火力发电厂比,每年可节约标煤7万吨,节约用水21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1.5万吨、炉灰3万吨,新增工业产值2500万元,新增利税1500万元。

  高平市环保局局长常永贵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42.5%,焦炉烟气综合利用率达100%。”

  延伸链条——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过去,黄梨烂了没人要,现在通过一纸订单,厦普赛尔悉数收购,每斤还能多赚1毛钱。”在黄梨生产大镇——寺庄镇,果农们正在述说着订单农业的好处。

  厦普赛尔公司是高平市果蔬加工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公司在寺庄镇的13个村建设无公害黄梨生产基地3000亩,订单收购黄梨250万公斤,每公斤收购价0.7元,农民直接增收50万元。

  昔日的荒芜河滩,今日变成了存栏高达2万头的环保型花园式现代化祖代种猪场。走进高平市正易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贾赤峰介绍道,公司采取 “公司+农户”的运作方式,带动16个乡镇、212个村发展养猪业。更让老贾津津乐道的是,场里刚刚建成的大型沼气项目,年可处理猪粪3800吨,生产沼液1.5万多吨、沼气18万多立方米,发电14万多千瓦时,为300多农户提供清洁能源,为600亩农田提供无公害有机肥料。

  在生猪屠宰加工冷鲜肉项目建设工地,市畜牧局的同志说,这个项目由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之一的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2.4亿元,明年达产达效后年可实现产值20亿元,利税8000万元,上缴税金3000万元,安排职工1500余人,每年可直接拉动农民增收4000万元。

  “养大3条龙,富裕10万农户。”市农业局的同志介绍说, “高平市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了生猪、果蔬、丝麻等3大产业链,使农产品走向了加工—转化—增值的良性循环,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38元,今年1至9月份达3490多元,同比增长20.2%。”

  在泫氏铸业有限公司,这个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的全国球管行业前10强,成功竞标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项目,为11个运动场馆供应铸铁管材,供应总量达1.1万吨,销售额达4200余万元。今年,与美国3大公司签订了供货合同,可创汇4000万美元。

  在丹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7亿元、年产30万吨甲醇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4.76亿元。

  据介绍,目前,高平市正在逐步构建煤—焦—电、煤—冶—铸、煤—化—建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像60万吨尿素、30万吨甲醇、40万块空心砖这样的大项目纷纷落户高平,也成了高平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新的选择——驶向又好又快的轨道

  高平是以煤铁为主的资源型经济地区。前几年,凭着 “争抢速度”的热情,高平的经济一路高歌。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6年完成7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86%,比2001年翻了一番。财政总收入完成11.39亿元,比2001年增长7倍,绝对额增加近10亿元,位居晋城市六县 (区)之首、全省第七位。今年1至9月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9%,财政总收入完成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2%。

  “高速度不等于大发展,更不等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刚刚作完党的十七大精神宣讲报告的市委书记王树新说,“高平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煤炭。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导致能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另一方面,按照 ‘十一五’规划,高平煤炭年产量的上限为2000万吨,目前产量已接近顶点,在未来的时段,要靠煤炭支撑进入全面小康特别是实现现代化显然非常困难。”

  煤挖完了怎么办?这是摆在高平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随着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深入宣传学习,高平人的思路更加清晰、明确。市长谢克敏说:“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动循环经济,下工夫做好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速度和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之路。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高平必须做出的选择。”

  高平的选择,是现实的选择,也是面向未来的选择。虽然高平的循环经济刚刚入轨,但是通过他们的生动实践,必将演绎更多的精彩。

  本报记者 方永利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