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转移支付 给农民减负镇上有钱修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06:31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摘自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

   新闻背景

  转移支付专项资金 重点投向公共服务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成都市出台《关于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公共财政制度的意见》,对经济相对较发达、财政收入规模较大、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乡镇财政管理制度,实行相对规范的财政管理体制,调动增收节支、自求平衡的积极性;对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规模小的乡镇,可积极探索实行“乡财县管”,由县级财政保障其必要的支出。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成都市对公用经费定额分三类制定了统一的最低保障标准,并通过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淡化乡镇政府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在量上的直接关系,通过转移支付满足乡镇政府与其执行职能相适应的财力。

  成都市还按照公共财政取向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分别设置了一般转移支付、政策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和特殊转移支付,建立了推进城乡一体化专项资金,在资金的使用上针对远郊区(市)县财力规模小、财政运行困难的实际情况,重点向困难区(市)县倾斜。

  据统计,成都市市级财政对区(市)县的各项转移支付额(不含税收返还)从2000年的7.3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31.7亿元。其中,向中心城区、近郊、远郊财政转移的比例由2000年的21∶27∶52调整为2005年的14∶26∶60。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6.5亿元,其中远郊区(市)县4.6亿元,占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的70.6%。用于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的转移支付占市级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的70%以上。

  A对话人:刘廷凯

  彭州市龙门山镇党委书记

  龙门山镇位于彭州市北部山区,距彭州市38公里,北接阿坝州,西连都江堰,属成都的远郊区。全镇面积368平方公里,全境皆山,最高太子城海拔4812米,镇域内有著名的风景区银厂沟。

  减负就是帮助农民增收

  记者:龙门山镇这两年的财税情况怎么样?

  刘:去年完成地税184万元,国税是440万元,达到历史最高点。今年因为产业结构调整,可能要低一些。根据“全域成都”的规划发展思路,未来龙门山将成为成都两个重要的旅游发展带之一。因此,现有的污染、耗能产业都要退出。结构调整肯定在短期内对税收有影响,但长远看,旅游业的优势会逐渐凸显出来。

  记者: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帮龙门山镇解决了哪些问题?

  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五保户的生活供给;农村复退军人的生活补贴;村两委人员的生活补贴和村级日常开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方面的费用;一般性行政管理事务的补贴。这些加起来每年有20多万元。农村居民直接受益的有粮食直补、粮食综合补助、退耕还林补贴。国家对农民种粮的补助今年龙门山镇有近17万元,退耕还林的补贴去年是66万多元。

  记者:这就涉及到帮农村居民减轻负担的问题。

  刘:是的。现在农业税、“三提五统”全部取消了,村这一级的日常开支从哪儿来?过去村支书、主任1个月的补贴是370元,现在增加到750元,靠的都是转移支付制度。反过来说,减负就是帮助农民增收,2005年,我们农民人均纯收入是4830元,去年达到5040元,今年预计有440元的增长。

  转移支付改造场镇道路

  记者:镇这一级呢,有没有支出缺口?

  刘:今年以前,彭州市实行的是“大包干”,每年对乡镇退休、在职人员的工资、公务费等进行包干,确保不把支出缺口留给乡镇。今年又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作了进一步改革:按去年完成税收额度核定任务,乡镇税收全额上缴,超收部分两级分成。这样,多了激励机制,对乡镇一级财力增长也有帮助。有更多的财力,才能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产品,才谈得上“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记者:说到基础设施建设,镇上新修了通往银厂沟景区的道路,场镇进行了风貌改造,建设资金是怎样筹集的?

  刘:道路建设投入了700多万元,场镇改造花了260万元。彭州市通过对存量土地进行拍卖,所得收益以专项资金的形式用于支持镇上基础设施建设。我把这种方式看作另一种转移支付。

  记者:道路和场镇改造后,对增加旅游收入会有帮助。

  刘:这是肯定的。道路修好了,农家乐档次提升了,到景区旅游的人会越来越多,逗留的时间也会增加,农民的收入还有大的增加。所以说,把更多的财力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产品中和帮助群众增收,解决“三农”问题是密不可分的,这是一个连锁反应。

  做了以前想做但做不到的事

  B对话人:曾凡明

  龙门山镇调研员,分管财政所工作

  打开电脑里“彭州市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拨款表”,曾凡明讲起了转移支付这几年在龙门山镇的变化。

  “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龙门山镇群众的负担减了19.5万元。2004年取消农业税,农民人平减负20多元。”曾凡明按年头数下来,“2005年,成都市传达中央精神,要求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彭州市转移支付给龙门山镇的金额一年又多了近10万元。”

  “粮食直补今年全镇是62684.17元,综合补助103467.74元,都是一户一卡,钱直接打到卡上,镇这一级不经手。怕有挪用的事。”曾凡明回忆,“最初有种粮补助时,全镇人平补贴七八元,今年算下来,大概增加到18元。”

  曾凡明认为,转移支付的一个好处是减轻了农民负担,另一个好处是使镇政府有能力做以前想做但做不到的事,“比如修乡村道路,以前都是村民筹一部分,修得很难;转移支付保障了镇一级的财力,修起来就容易多了”。

  “去年镇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0万元,今年到现在有800万元,修路、修污水处理厂、改造场镇,里面包括了转移支付的资金。”曾凡明说,基础设施建设属于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有财力做这些事就该尽早做起来。基础设施改善了,才有龙门山旅游业务的下一步发展,才不会是农家乐只做热天两个月的生意,农民大幅增收才有指望,才能享受到像城里人一样更高的生活品质。”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