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声音:这段经历终生难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07:47 河北日报
盖宾杰(省药品检验所计算机及应用工程师,此次中国青年志愿者赴埃服务团团长,服务于埃塞俄比亚能力建设部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负责计算机维护及网络开发): 回首一年来在埃塞俄比亚的工作,对我自己而言,是一种体验生活、锻炼自我的难得机会。我们用心生活、用心工作。这一年没有白过,我们收获很多。在国外作志愿者,每一天都是新的。 刘薇(石家庄经济学院教师,服务于埃塞俄比亚联邦事务部,负责计算机维护及网络开发): 为期一年的援埃志愿服务结束了,虽然现在我们每天都能和亲人在一起,住着舒适的房子,吃着可口的饭菜,但想起那些活泼的埃塞俄比亚儿童,生活在一起的邻居,一起工作的同事,还有很多给予我们帮助的淳朴的埃塞俄比亚朋友,心中多了一份遥远而剪不断的牵挂。 赵海明(广宗县林业局助理农艺师,该次全国唯一来自农村基层科研单位的赴埃志愿者,服务于最为偏远的阿姆哈达州康伯桥农业技术推广学院,负责田间园艺工作): 回国前,我种试验田取得高产的消息被埃塞俄比亚农业官员知道了,发给我荣誉证书。他们说,如果都像我这样搞,埃塞俄比亚的粮食问题就解决了。还有人要给我一大笔钱,我拒绝了,我是去服务的,要报酬就不是志愿者了。 孟明(石家庄焦化集团公司职工医院外科主治医生,服务于埃塞俄比亚南方州伊尔加阿莱姆医院): 离开我服务了整整一年的埃塞俄比亚医院的前一天,全体医生和护士们分别给我举行了两次欢送会,他们送给我歌声、鲜花和热泪,送给我当地的西达米亚民族服装和阿姆哈拉民族服装。他们说,Phillip(我的英文名字),你要记住,你是中国人,你也是埃塞人,我们爱你,我们想你…… 孙英焘(河北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科研人员,研究生学历,服务于埃塞俄比亚联邦事务部乡村发展司): 这一年我过得充实,视野得到了开阔,自身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锻炼了全新的思考角度和思维方式,意志越发坚强,增长了很多见识,学习了许多不同职业、不同国家的朋友的工作方式方法。虽然每次出差身上都要被跳蚤、蚊子叮咬出300多个大包,一次在出差的路上中暑后接连呕吐了17次,但我还是要说这一年我过得太值了! 申玉龙(河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河北援埃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服务于距亚的斯亚贝巴50公里的好莱塔农业教育学院,从事园林园艺教学): 这一年,确实比较苦,但是我想,我不后悔。我收获了埃塞俄比亚人民的友谊,我和当地人都成了好朋友。在回国前的一段日子里,当地人对我说的最多的话是“Mr.申,听说你就要离开这里回中国去了,对你的离开我们感到很遗憾!”“Mr.申,你还回来吗,我们真诚地盼望你回来。” 辛梅(石家庄外国语师范学校英语教师,目前服务于亚的斯亚贝巴的某中埃合资公司,负责公司内部的员工汉语教学,并担任公司老总的兼职秘书): 一年的志愿服务结束了,我也在不断地思考,我们志愿者的工作范围应该不仅限于应用自己的专业去服务大众,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自身的不断努力,让大众看到一种志愿者精神,一种无私奉献、勇于开拓的精神。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讲,志愿者也是中国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作志愿者,把志愿精神传达给每一个人,把中国青年志愿者的精神在全世界燃亮! 徐娜(女,25岁,从天津商学院辞职回石家庄原籍报名赴埃,服务于埃塞俄比亚温吉糖厂): 在埃塞俄比亚的乡下,黄瓜很少见。雨季之后,我利用到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出差的机会,向同伙要到了17颗从祖国带来的黄瓜种子,结果只发了三个芽。当地人得知这是中国的黄瓜后显得比我还要珍惜它们,每天和我一起浇水,锄地,照顾这三株幼苗。我临走时,厂里一个从未受过教育的园林工竟然用当地语连说带比划地对我表达,等你走了之后,我们将用lemlem(我的当地语名字)来命名这三棵中国的黄瓜。我的眼泪当时就流了下来。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