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志愿者真情讲述"非洲之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07:47 河北日报

  充满艰辛,更充满激情

  1、田埂上的集体舞

  “你想了解我们在埃塞俄比亚的具体工作?一次田埂上的舞蹈也许很能说明问题。”思忖了一阵之后,河北省援埃塞俄比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申玉龙对记者说。

  27岁的申玉龙是河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他在埃塞俄比亚服务的单位是好莱塔农业教育学院———位于该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西面四十公里,“大概相当于国内的农业专科院校吧,就读的学生多是已经成年的农民,很少有从校门到校门的年轻人。”

  然而,由于种植技术与习惯的不同,申玉龙却必须完全“从头儿教起”———比方说,农业的保水保肥,就要从打垄起田埂教起。

  在埃塞俄比亚,志愿者的很多工作都要从“原点”做起,很多在国内被大家当作天经地义的常识,到了这里就成了“新概念”:教种地从打垄起田埂教起,教种树从刨树坑教起,搞摄像的则要从调白教起,而搞计算机网络的进了政府、机构,先要忙着给整个大楼的电脑杀毒,同时给使用电脑的人灌输防毒杀毒的概念。

  “当天是三个班一块上课,起好埂后就有好多学生认为这样就可以了,于是想休息。”申玉龙回忆说,但是如果田埂不夯实,保水的效果得不到保证,或许就会降低埃塞俄比亚学生对中国农业技术的信任程度。

  “于是,我只好左手拉住一个男生,右手拉住一个女生,走上土岗,嘴里哼着刚学来的当地音乐,上边晃着他们的手,下边按照当地舞蹈的舞步,带动他们在土埂上跳舞———其实是为了把田埂夯实。”最初的两个学生开动起来,申玉龙又跑过去拉第三个、第四个学生一起翩翩起舞……

  终于所有的学生都加入了进去,在音乐和笑声中完成了当天的实习任务。“如果是在国内,遇上当时的情况,我只怕早就冲着学生大喊大叫了。”申玉龙说,但是在那样的环境里,自己和学生们的英语水平都有限,着急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只能尝试换一种方法去沟通,而结果反而比喊叫更好。

  这样的工作方法,几乎每个志愿者都使用过,他们把这叫做“真心实意加创意”。

  埃塞俄比亚雨季到来之后,埃方按自己的思路认为部分农业专业的志愿者将无事可做,建议这部分志愿者提前回国,几位河北志愿者硬是一直找到了埃塞俄比亚国家农业部,请他们重新安排了岗位,最终完成了整整一年的志愿服务任务。

  “在埃塞俄比亚工作的一年,使我们深深地懂得,我们的做法永远比说法更重要。小到人与人,大到国与国,这个道理都成立。”

  在偏远的南方州伊尔阿莱姆医院工作的志愿者孟明告诉记者,在亚的斯亚贝巴以外的很多地方,河北志愿者都是当地老百姓认识的第一个中国人。“我们的一言一行在他们心目中就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到后来,每当西方媒体中传来对中国的恶意报道,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便会主动对我说,不,我认识的中国人,我认识的中国不是那个样子的。”

  2、人人都说我爱你

  “志愿者们获得了埃塞俄比亚人民兄弟姐妹般的热爱和欢迎。”专程到河北看望刚刚回国的志愿者的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基洛斯表示。

  “兄弟姐妹般的友谊,就是人人都说我爱你,而你也确实会爱上那里的每一个人。”在亚的斯亚贝巴一家中埃合作公司工作的辛梅给记者讲了一个玫瑰的故事。

  “一次我因故向公司请了两天假,第三天去上班的时候,从公司的门口开始,遇到的每一个埃塞俄比亚同事都上来跟我拥抱,并反复问我是不是生病了,在我确保一切都好后才高高兴兴地和我告别。”辛梅说从公司门口到办公室,平时不过是两分钟的路程,那一次她走了将近二十分钟。

  “更让我惊讶的是,我刚走进办公室,公司的一个花匠便捧着一束玫瑰到我的办公室,很恭敬地送给了我。”辛梅至今讲起这件事仍很感动,因为这位花匠不懂英语,而她的当地语言也不灵光,所以在那之前几乎没有与其说过话,一向只是见面时打个招呼、说声“hello”而已。

  就在辛梅惊讶的时候,埃方一位同事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天机”:“他爱你,相信我,公司的每一个人都爱你。你合作、助人、工作努力、积极热情,你对每一个人微笑,给每个人带来快乐,真的,公司每个人都爱你。”辛梅觉得,这个评语与其说是同事给自己的,不如说是非洲人给他们心目中那个“勤劳向上到不可思议的”中国的更为恰当。

  他们有理由为身边的每一个纯朴的埃塞俄比亚民众所爱。

  志愿者赵海明,广平县农业局助理园艺师,为服务当地摸索出一整套外来树种柳叶桉的种植经验。在人烟稀少的旷野,当他口渴时,一位黑人农民接过他递过来的水瓶,跑出一公里多为他打水;

  志愿者孟明,石家庄焦化集团公司职工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在埃塞俄比亚的一年里做了361台手术,其中艾滋病患者40例。在得知有中国工人在埃塞俄比亚遇难时,整个医院的同事都表示要做志愿者孟明的“卫士”,坚决保护他的安全;

  志愿者盖宾杰、刘薇夫妇,分别是河北省药品检验所计算机工程师及石家庄经济学院教师,他们在埃塞俄比亚度过了第一个结婚纪念日,工作之余免费教当地孩子汉语。在离别的日子,这些孩子们追着他们乘坐的汽车跑了整整半个小时,哭了整整半个小时……

  3、大使先生的心愿

  “我非常希望河北的一座城市能够与我的家乡齐格拉(音译)结成特殊的友好关系,也非常希望河北省的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能够在这方面提供协助。”

  座谈会之前,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海尔·基洛斯看看腕上的手表表示,现在是上午9时,虽然埃塞俄比亚与中国有五个小时的时差,也就是说埃塞俄比亚现在还是凌晨4时,但是如果有必要的话,他还是愿意马上与齐格拉的市长通一下电话,把这个提议告诉市长,或者是写信转达具体意图。

  基洛斯大使表示,“通过这种方式,将更好地发展我们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我们双方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将更为融洽地开展下去。”

  “我一直在建议我的家乡广平,与我服务过的埃塞俄比亚省份或是地区结成友好城市之类的对子。没想到,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先生也有类似的想法。”得知基洛斯大使的提议,志愿者赵海明既惊讶又欣喜。

  这种类似心愿的背后,可以说是志愿者们一年来的工作和沟通的成果。当然,更吸引人的,则是中国与非洲在经贸文化等方面日益广阔的合作前景。

  在埃塞俄比亚,官方新闻机构拍摄报纸新闻图片仍主要使用胶片。在埃塞俄比亚新闻署服务的志愿者焦喆惊喜地发现,这里使用的几乎全是位于我省保定的乐凯集团生产的胶卷。“埃塞俄比亚的同事们对我说,乐凯胶卷的质量和柯达、富士的一样好,价格却便宜,很适合他们用。他们已经用了很多年,而且会继续用下去!”

  4、这里有巨大商机

  在埃塞俄比亚,志愿者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衣食住行,很多是从中国进口,高楼阔路,往往是由中国援建,而且已有数以百计的河北人在当地经商、投资。

  “我本人是搞计算机网络的,对埃塞俄比亚的信息化发展自然很关注。”在埃塞俄比亚联邦事务部信息系统技术中心服务的房爱军表示,埃塞俄比亚政府是非常重视国家的信息化发展的,政府在下大力推进IT进程,但该国在这一方面又确实非常落后,这就为中国IT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出国前在河北中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的房爱军,也是整个河北队里在2006年之前唯一与非洲有过直接业务联系的人———2005年,他们公司承接过一个纳米比亚的软件项目,房爱军负责的,正是按当地习惯开发和测试软件的工作。他说因为文化差异的缘故,这个项目推进得不是很顺利,这也成为后来促使他到非洲去从事志愿服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公司最终支持他的选择,也是因为看好未来非洲软件市场的发展潜力。

  “现在看来,总体讲,低端的、低价位的网络产品、数码产品、PC机,在埃塞俄比亚处处都是空白。那里的人们需求最最基本的产品,二手产品更会受欢迎。所以信息化发展在埃塞俄比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也希望不仅是志愿者,还有我们河北的企业能够去那里投资开发信息化产品,加强同埃方的合作,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市场。”房爱军说,他本人就将在近期内回到非洲,开发那里的IT市场。

  目前已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志愿者表示今后有机会会回埃塞俄比亚发展。事实上,在座谈会召开之前,此次河北志愿者服务队中年龄最大的志愿者、39岁的牙科医生于淼就已经返回埃塞俄比亚,受聘于当地一家华人开办的牙科诊所。

  文/本报记者朱艳冰 图/李华 韦佳

  新闻回放

  2006年10月,经过团省委等部门筛选,最终确定我省14名青年志愿者前往埃塞俄比亚提供农业、医疗、网络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是对埃派遣志愿者最多的省份之一。14名青年志愿者主要来自石家庄、邢台两市,出发时平均年龄27岁,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他们在埃期间,本报2006年11月1日五版、12月27日五版曾两次进行过报道。

  2007年10月25日晚,14名燕赵青年志愿者结束了赴埃塞俄比亚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全部平安回国,同时也标志着我省第一次以青年志愿者的形式提供的海外援助任务圆满完成。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