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兴企富民闯新路——云南先锋煤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纪实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08:54 云南日报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先锋乡的农户马为功在煤矿上有一份工作,他的媳妇开馆子,儿子在外跑运输。目前,像他们一家围绕当地煤矿开发从事劳务经济、运输经济和服务经济的农户在先锋乡比比皆是,整个先锋乡面貌焕然一新。 数据显示,这个以盛产秋蚕豆而闻名的半山区贫困农业乡早已今非昔比,2006年,全乡人均纯收入达到1365元,财政收入达到516.2万元,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领跑乡镇。 科学发展 企业实现腾飞 先锋乡的巨变始于10年前的那个冬天:1997年10月,为配合阳宗海电厂二期工程用煤,我省“九五”重点项目之一的先锋露天煤矿正式落户先锋乡,一个按现代企业制度构架的股份制现代煤矿企业——云南先锋煤业开发有限公司破茧而出。而伴随先锋煤矿的建设发展,先锋乡的发展史也掀开了新的一页。由此,地下埋藏了亿万年的褐煤终于点燃了先锋乡的希望之火。 “先锋煤业短短10年便实现了一个大的飞跃,这要归功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也与企业有一个好的体制、机制分不开。”先锋煤业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学成说。作为我省煤炭行业第一个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现代煤矿企业,先锋煤业是一个由省、县、乡三级共同持股的国有控股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注定了它必然在资本股份化、产业规模化、技术创新化、管理科学化的市场浪潮中实现自我发展。由于体制的优势,先锋煤业从企业机制到建设生产都显得与众不同。 项目建设,先锋煤业不像传统煤企大包大揽;工程筹建、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征地拆迁齐头并进,但全部工程实行科学严谨的项目招标制。专业化、高起点的项目操作显现了高效、集约和效益最大化的优势,至2002年所有工程竣工时,28个单项工程验收全部达到优良工程,这在我省大型煤矿建设中是史无前例的。与预算相比,节省投资4300万元,吨煤投资仅为153.84元。 与建设同步,先锋煤业又开始摸索一条“以煤养煤,滚动发展”的新路子,1999年12月31日完成了首期工程建设,2001年1月1日投产,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达产的良好开端。时至今日,先锋煤业资产已滚动发展为3.8亿,比投产时翻了3倍多。 部门构架,先锋煤业与国际接轨,剥离和舍弃了与生产无关的几乎所有部门。“传统上,办煤矿就像办社会。大而全,小而全,医院、食堂、学校、幼儿园无所不包。”先锋煤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如果按老体制来构架先锋煤业,全矿至少要有三、四千人。而事实上,2007年,年产将达到180万吨的先锋煤矿仅有200多人,当班日产量高达12000吨,全员工效为22吨/工·日,位居全省第一。 管理方面,先锋煤业也有别于传统,整个公司只有团结务实的高层和精明能干的中层两个管理层面,再加上充分利用电信局域网、电脑、视频监控等信息技术手段,生产销售令行禁止,高效快捷。在自主撰写的员工手册中,工作和安全规范多达60万字,精细化程度可见一斑。 “先煤人不好当,除了吃饭睡觉没有规定,任何举动都要按规范办。”矿工们开玩笑说。的确,在走精细化管理路线的先锋煤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并非易事,为此,公司对员工除日常的岗位培训外,每年还要进行一个月的脱产复训和学习,授课老师由公司高管担任。“公司的领导都是专家,4个副总3个高职”,员工介绍说。 正是由于有了这么一支专家型管理队伍,整个先锋煤业被带到了学习型团队的路上。利用工余时间自学到本科学历的机电队工人李长寿说:“企业进步太快,新技术、新设备不断上,不得不学啊。”同时,公司将工资和学历挂钩,激励机制也催化和鼓励着员工进步,自学自考蔚然成风,一线工人中的大学生、工程师越来越多。 在保护生态、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道路上,先锋煤业也不忘企业的社会责任而快人一步:煤山上的回填土区域,300多亩核桃树苗正在茁壮成长,荒山披上了绿色的新装;投资1000万元的煤层硅藻土利用项目已经立项,就连浮土利用剩下的最后一点泥碴,先锋煤业也准备投资400万元设立制砖厂,用来生产新型建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锐意进取的领导班子和先进体制的结合,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企业的高效发展,先锋煤业通过10年发展,公司资产已从当年的9000多万元发展到3.8亿元;年产量从65万吨增加到180万吨;利税从980万元提高到2006年的4200万元,今年预计超过5560万元;员工收入翻了3番。10年时间,企业实现了资产、产量、产值、利税、员工收入5项翻番,但时至今日,企业却没有发生一起工亡事故,创下了10年工亡为零的纪录。 令人瞩目的业绩,让先锋煤业赢得了荣誉:企业被授予“全国煤炭行业高产高效矿井”、“全国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全国煤炭环境保护优秀单位”、云南省唯一获得“全国煤矿工业双十佳矿井”称号的企业,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学成也被评为“全国优秀矿长”。 先锋煤业拼搏进取,实现腾飞的经验不胫而走,近年来,前来学习考察的同行络绎不绝,业内人士认为,先锋煤业就是全国煤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一个标杆。“现在的先锋煤业,从体制上,机制上,管理上,乃至机械化、信息化应用程度上,在国内堪称一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一天天在缩小。”中国矿业大学的一位教授这样评价。 和谐发展 贫困乡大变样 10年前,当先锋煤业项目落户先锋乡时,先锋乡党委、政府都精神一振,1个亿的重点大项目,给先锋乡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怎样才能让项目带动地方发展,怎样才能提高群众收入,怎样才能实现村矿之间的和谐发展,一系列问题随着项目的征地、破土、施工接踵而来,乡党委、乡政府在思考,先煤的领导班子也在思考。 项目建设初期,企业碰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群众不理解。部分村民到矿区堵路闹事,乡党委、乡政府便把工作组扎在了矿山上,家家做说明,户户讲道理。乡党委书记马明锋回忆那时的情形说:“半夜电话响,准谈矿山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先煤项目当年动工,当年出煤,一边搞建设,一边保供应。先锋煤业的领导深深感到:如果企业的发展不能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那么企业的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只有把企业的利益与区域经济发展捆在一起,才能为企业的加速发展营造一个和谐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条围绕在煤炭的传统利益链被打破重构,渐渐地,一条全新的产业链,尤其是运输业的路子在先锋煤业领导的脑海里逐步成形。 运输在煤业中是最粗最大的一环产业链和价值链,当年的先锋乡运输基础差,底子薄,1999年全乡车辆尚不足百部,“孩子追着汽车跑”是那时的真实写照,加上农户意识差,要从产业角度发展运输,这该怎么办? 富乡利民,和谐发展,乡党委、乡政府与先锋煤业公司双方达成高度的共识。一方面,乡党委、乡政府的思考是建立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剥离不必要的生产部门,实现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精细化管理,依托社会化的产业链条。双方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兴一方土地,富一方百姓。 1998年,先锋乡成立龙华实业公司,其主要业务为两方面,代表地方参股先煤和组织发展运输业,从货源组织到结算上税,周到服务运输户,承担先煤每年百万吨、产值数千万元的褐煤运输任务。刚开始,先锋乡运力不够,还得到其他乡镇去请车辆。一年下来,10多万元的毛收入让跑运输的村民个个喜笑颜开。于是,得到了征地款的村民和村里头脑灵活的年轻人纷纷筹款、贷款买车跑运输。运输业的发展,使10年前车辆不到百部的先锋乡飞速发展成为全省闻名的运输之乡和汽车大乡,如今,在这个21900多人的乡镇共拥有大型货车1200多辆,小型货车400多辆,更有近200辆小轿车泊在了村民的家里,全乡运输业产值达8000多万元。 脚下装“风火轮”,袋里揣满运输款,村里群众眼界宽了,脑子活了,餐饮业、娱乐业、汽配业、修理业等伴随着煤业发展呈现一派兴旺景象。 除了运输,劳务经济也在先锋乡蓬勃发展,在先煤的正式员工队伍中有70%是本地人,每年200多人次的临时务工人员更是本乡本土的先锋人。 积累了经验,壮大了资本,如今的先锋乡,人人有事做,个个有奔头,甚至有村民合资在曲靖、昭通成立了自己的运输公司。 随着先煤的发展壮大,在帮助地方建立产业链的同时,重情重义的先煤人没有忘记先锋乡的贫困农户,每年投入数十万元帮扶地方修校舍、架水渠,公司还定点扶贫两个贫困村,领导干部每人对应一家贫困户……对地方相关产业链的大力支持更是把经济“输血”变成了经济“造血”。 通过这条全新的褐煤利益链,正如乡党委书记马明锋所说的,先锋乡的资源优势化作了经济优势,利益实实在在地落到了村民家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矿山上下一片民族团结、共建繁荣的和谐景象。 “煤业兴,百业兴”已经成为先锋一道靓丽的景观。近年来,矿山上原来的堵路事件再也没有发生,反而,任何人、任何事只要妨碍了先煤的生产,都会被村民们视为不懂事、不明理的人。“小煤窑,富一人;大项目,富一方”已经成为先锋群众的共识。 说到先锋煤业不仅自己飞跃发展,还带动了一方区域经济发展成功经验时,寻甸县政府一位领导说:“先锋的发展,不但在矿产资源的整合上走出了一条路子,在和谐发展方面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本报记者王建又 郭维昆徐弋(云南日报)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