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省文明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作出决定表彰50名云南省道德模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09:26 云南日报
日前,省文明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联合下发了《关于表彰云南省道德模范的决定》,对罗映珍等50名“云南省道德模范”进行表彰。 决定说,2001年9月党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全省上下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特别是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发表后,我省广大干部群众热烈拥护,积极响应,进一步掀起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新热潮,涌现出一大批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模范人物。 决定说,为充分展示广大公民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风貌,切实发挥道德模范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引导作用,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省文明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认真按照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在“公民道德宣传日”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的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云南省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全省范围内积极开展了“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经群众推荐、各级评选、审核公示等程序,罗映珍等50名同志荣获“云南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决定说,全省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的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追求先进、崇尚先进、学习先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作出积极的贡献。 助人为乐模范 王秀珍 女,1957年4月生,中共党员,玉溪市红塔区北城镇北城居委会主任。 王秀珍从做豆腐、捂豆芽起步开始创业,先后创办9个企业,每年为国家上缴税收1100多万元,为650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10多年来接收了100多名失足青年、智障人员和家庭离异的子女在自己的企业和家中就业、生活,用母亲的柔情感化了97名迷途的青年,帮助11名青年成功戒毒。她致富不忘众乡亲,热心为社会办实事,先后捐资400多万元兴办社会公益事业,2000年被选举为北城居委会主任后,拿出自己的工资先后为28户特困户、15位老弱病残人员解决生活困难,先后把4名孤寡老人接到家中养老送终。她用自己丰富的创业经验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致富,她连续5年坚持在建军节和重阳节慰问部队官兵和全村老人,慰问金额已达70多万元。2006年12月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母亲。2007年被推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杨宝全 男,1956年6月生,中共党员,红河州个旧市政府办驾驶员。 杨宝全喜欢学习,热爱本职工作,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论份内份外的事,都努力积极去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作出了突出贡献。杨宝全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空余时间里,以雷锋为榜样,自费制作雷锋图片展板80余块,到部队、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公共场所,宣传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并带头实践雷锋精神。他帮助过身患重病的下岗女工,没有收入的孤儿寡母,昆明十中生命垂危的学生,个旧一中考取到吉林大学的贫困学生并长期帮助孤寡老人杨粉仙。行车途中,他救过因各种交通事故负伤的伤者,帮助过素不相识的驾驶员修理车辆。节假日,放弃休息自制乒乓球桌13张,课桌椅20套,捐赠给贫困山区学校。杨宝全还组建了学雷锋小组,经常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 马玉行 男,回族,1971年10月5日生,中共党员,昭通市鲁甸县文屏镇普芝噜村党总支副书记。 马玉行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成为拥有百万元资产的老板后,没有往银行里存一分钱,他把兴办企业的赢利,全部用在了村里的公益事业上:修路、盖学校、救济贫困群众。他带头学科学、学技术,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办起砖厂、纸厂,解决了400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收养38个贫苦孩子,每年花20多万元作为这些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生病治疗等费用;乐善好施,资助老、弱、病、残困难群体。他自己掏钱对本村特困户、残疾人、80岁以上的老年人共193人实行每人每月定补30元,出资3万元在下野石自然村硬化道路近1公里。在家乡遭受地震灾害后,他出资3万元,新建8间简易教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上学的环境;自筹资金5万多元并平价供给建设用砖,带领村民新修、硬化村、社主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吕林 男,1957年7月生,中共党员,云南新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从1987年第一次献血起,吕林累计献血24700毫升,如果按每次200毫升来计算,总计无偿献血120余次。从昆明到保山、普洱、深圳甚至是香港等,只要他走到的地方,都尽可能地献血帮助别人。1997年丽江地震后的第三天,吕林知道灾区的伤病员急需用血,他特意赶到东风广场献血。2001年吕林在深圳出差,在大街上看到急需O型血的公告,于是他又挽起了衣袖献了血。2005年3月,保山召开无偿献血动员大会,邀请吕林到现场谈献血体会,随后他又捐了400毫升血。吕林的热情与他对无偿献血的执著感染着他身边的人们,他所领导的云南新松科技有限公司大部分员工都参加无偿献血。其中有5位还成为献血的固定志愿者。献血让他找到了另一种生命意义的演绎———助人得到快乐,心灵得到慰藉。 张路国 男,1965年6月生,中共党员,曲靖市富源县竹园镇久安煤矿矿长。1993年,还并不富裕的张路国给竹园镇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了2吨大米、20吨煤,这一送就送了15年。1998年以来,他还坚持每年都对附近现鸡田、海章、竹园3个村委会的300多个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慰问、组织座谈,春节给每人送200元钱及部分生活用品,还与现鸡田村委会的特困户龙汉发、田冲香、徐正明结成帮扶对象,帮助他们摆脱了贫困,建起了新房。张路国捐资兴办教育、赞助贫困学生方面花费了不少心血,1995年至今,他累计投资30余万元,坚持12年无偿供给现鸡田小学师生生活用煤和水、电;投资520万元新建现鸡田小学,捐资10万余元,资助现鸡田小学贫困生10名,帮助竹园镇中学20名辍学特困学生重返学校,并承诺资助他们到大学毕业。1993年至今,张路国累计投资1436万元用于家乡的公益事业。 周新惠 女,1934年12月生,中共党员,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人民法院退休干部。2004年以来,周新惠先后帮助了9名贫困家庭的子女圆了读书梦。其中大学生3名,中学生2名,小学生4名。她去看望景洪市第三小学的春蕾班小学生时,看到孩子们衣服单薄,冬季即将来临,回家后马上与家人商量,全家人一起凑钱,买了40套冬衣送到学校,帮助春蕾班的孩子解决了过冬问题,与此同时还把她得到的500元奖金,也捐给了春蕾班。据不完全统计,仅2004年以来,周新惠资助贫困学生的金额就达20000多元。资助贫困老人、贫困病人、下岗职工和有困难的人钱物达25000多元,帮助老人和群众落实政策、解决问题的有100多人。到基层宣讲法律法规,群众达4604人,买180本“五四”普法书籍发给各乡镇老龄协会。如今周新惠虽然已73岁,但仍在景洪市老龄协会和景洪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岗位上无私奉献。为此,人们称她为“爱心奶奶”。 李泽 男,1952年6月生,大理州弥渡县李泽骨科诊所所长。只要是贫困家庭的病人,李泽坚持少收或不收医药费。南涧无量乡村民杨跃发,意外车祸致颈椎骨断裂,脑神经受伤,父母皆为残疾人。老两口把病人送到李医生处。治疗两个多月,小伙子康复了。人们都说,这真是奇迹。按正常收费,少说也得花上万元钱,李医生只是象征性收了1000元。李医生先后医治的病人远到上海、广州、北京、台湾、日本等地,义务医治就达4000多人次,少收及免收医疗费在20万元以上。患者所送牌匾多达350多块,赞扬医德高尚,医术精湛。 李医生仅是一名个体医生,收入并不高,可李医生现在义务抚养着三位年逾古稀的孤寡老人。2001年以来,李医生资助两位大学生、一位高中生完成了学业,还向家乡建学校、修公路、建盖老年人活动场所每年捐资万元以上。几十年来,李医生助人为乐所投入的资金近30万元。 赵淑芬 女,1933年10月生,德宏州潞西市赵大妈餐厅。 赵淑芬作为上世纪的50年代省内第一批支边青年,至今在德宏工作生活已50多年,1981年她从德宏州民族歌舞团退休后,独自在家门口开起了一家小餐馆,随着生意的不断拓展,生活富裕了的赵淑芬,始终不忘回报社会。平常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积极向灾区捐款捐物,近20年来,她共计向社会及贫困弱势群体捐款捐物达30多万元;与此同时,她情牵军营,时常深入部队看望慰问子弟兵,结下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她的感人故事和富裕后不忘回报社会的善举和仁爱,已成为当地扶贫济困和情牵军营、心系人民子弟兵的典范和楷模。2003年云南省残联、云南省人事厅授予她“扶残助残先进个人”;2004年被中国工商联和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商业服务业帼国建功标兵”;2005年被云南省民政厅、云南省双拥办、云南省军区授予“拥军优属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陈建生 男,藏族,1978年7月生,中共党员,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卡卓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曾因贫困辍学的陈建生(藏名:卡卓·七林汪堆),在事业取得一定成就后,就特别关注对贫困学生的资助。2002年他成立了卡卓爱心基金会,发起“爱心成就未来特别助学行动”,致力于贫困学生资助事业,并决定在公司销售每一把卡卓刀的收入中提出1元钱作为爱心基金捐献给希望工程。卡卓爱心基金会2002年以来资助了香格里拉县民族小学、一中、七中、州民中等学校的贫困学生95人,捐助资金达38万元;2002年以来先后向香格里拉敬老院孤寡老人资助6万元;2005年7月在西藏昌都县徐中乡资助5个贫困学生共5000元;2006年1月在四川省甘孜州道浮县资助一所小学1.5万元;迪庆州农村贫困面大,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考上大学后无法继续学业,2007年3月陈建生资助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北门、仓房居委会10户贫困大学生1万元。 刘光汉 男,1947年11月生,中共党员,临沧市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光汉1985年下海创办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植根‘三农’,业系农业、厂系农村、心系农民”的立业宗旨来发展企业,通过22年的不懈努力,使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发展成为了云南最大的啤酒、白酒、茶产业生产销售企业。刘光汉在企业做强做大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积极主动参与希望工程、社会救助扶贫、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和支持云南省新农村建设,当前已投入资金达13700多万元。他先后投资建成安居房17幢、沼气池50口、村镇公路两条19.7公里、桥梁三座、硬板路27条;支持基本农田改造1700多亩、帮助修建沟渠37公里、建设经济林果200多亩、修建学校4所、支持村委会建设5个村;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3800多人,带动养殖户27户,同时带动了运输业等各个行业的发展。 见义勇为模范 邵元平 男,1968年10月生,云南世博出租汽车有限公司驾驶员。 从2004年开始,邵元平对一个特大跨省盗窃团伙进行了3年的卧底侦查,并于2007年5月11日配合昆明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在昆明市抓获了正在伺机作案的该团伙主要成员。后来,公安机关又通过邵元平提供的重要线索及对该团伙犯罪嫌疑人的深挖审讯,一举抓获该团伙犯罪嫌疑人19人,共破获特大案件3起,重大案件10起,缴获赃款20余万元。邵元平从业4年来,先后参与抓获了盗窃、抢劫、贩毒、杀人等特大、重大案件10余起。今年,他先后5次协助公安机关破获了一般案件4起,特大案件3起,重大案件1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8人,缴获被盗摩托车1辆、被抢手机1部、价值6000元的铂金项链1条,赃款20余万元。 岩龙 男,傣族,1957年3月生,中共党员,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罕镇曼累讷村委会曼应伐村小组村民。2003年9月9日下午14时50分左右,岩龙和妻子玉应搭乘汽车行至景仑线K24+21米路段转左弯时,不慎驶出路面,坠入澜沧江中。岩龙用手将车门玻璃打碎,第一个从车中出来浮到水面上并迅速游到岸边,上岸后,岩龙发现妻子和同车人还困在水里,立即脱去衣服下水救人,看到一名妇女露出水面大声呼救时,岩龙毫不犹豫地跳入滚滚的江水中向她游去,用双手抓住将她送到岸边。返身回头看时,又一个人露出水面,岩龙立即投入江中向他游去,用手将其推拉到岸边。当岩龙在岸边站起身向江中望去时,又一个人浮出水面,岩龙再次跳入冰冷湍急的江水中奋力向她游去,她得救了。此时的岩龙一心想的是救人,又急忙潜入水中进到车内将已昏迷过去的驾驶员拉出并送到岸边。岩龙救了数人,自己的妻子却不幸遇难。谭青松男,1980年10月生,中共党员,77273部队27分队文书班长。2004年7月8日,在家探亲的谭青松发现一名男青年在偷卸三峡工程车电瓶,他拿起了一条铁链猛扑上去大喊:“站住!”并猛追100余米将歹徒拦住。歹徒掏出断丝钳和匕首,叫道:“你再缠着我,我就捅死你!”谭青松毫不畏惧,将歹徒握匕首的右臂连同身子死死抱住。歹徒左手抡起断丝钳向他头部、身上乱砸,右手用匕首向谭青松手臂乱刺,血流如注的谭青松以惊人的毅力忍着疼痛夺下歹徒手中的凶器,反扣其双手,用铁链将歹徒捆住,随后便昏倒在地。警察赶来将歹徒带走,经连夜审讯查明,歹徒曾伙同他人杀死一手机店值班员,抢劫手机70多部,潜逃期间多次盗窃、抢劫,被公安部列为A级通缉督捕逃犯。2005年11月16日,谭青松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英雄”荣誉称号,获得奖金5万元,他当即将这笔奖金全部捐献给母校———湖北省巴东县茶店子镇希望小学。 李吉早 男,1978年10月生,昆明市安宁市连然镇五金市场员工。 2006年10月27日上午11时30分许,在安宁市连然镇五金市场做生意的李吉早、韩美芝,听到市场门外有两个妇女大声呼喊:“抓小偷!抓小偷”,他们迅速跑出市场门外,向两个妇女所指的方向追去,追在前面的李吉早在螳螂川河边的空地上堵住正在逃窜的小偷,小偷掏出一把美国制式手枪威胁李吉早说:“你不放我走,我就开枪打死你”。李吉早不顾小偷的威胁,勇敢地扑过去与小偷搏斗,搏斗中小偷连开两枪,打中了李吉早的右上臂和左大腿。李吉早在身中两枪的情况下,仍死死地按住歹徒并将其压在身下,与歹徒展开殊死搏斗,直至另外的追赶人员吴仕伟及张明赶到将歹徒制服后才被送进医院。李吉早为保护群众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在身中数枪、生命危在旦夕的情况下,仍以惊人的毅力勇斗持枪歹徒,用实际行动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社会的正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李雁鸣 男,1976年5月生,中共党员,昆明铁路局昆明客运段一车队京快8组列车长。2007年1月9日,昆明客运段京昆四组值乘的T61次列车正运行在六盘水至宣威间,清晨6时10分左右,一名叫陈明先的35岁左右的男性旅客在餐车用完通宵夜点回车厢时,向正在值班的列车长李雁鸣提要求为其寻找座位。当他们行至硬座14—15号车厢连接处时,该男子突然从身上抽出一把尖刀向列车长李雁鸣的左后腰部刺去,转身又刺向跟在其后的另一名列车员何学君,当时,两人都被刺伤。车厢内发生的突如其来的一幕把旅客们都惊呆了!此刻的李雁鸣首先想到的是:绝对不能让其他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他全然不顾自身的伤痛,冒着生命危险,镇定自若地迅速调集列车工作人员,迅速采取果断措施,将这名突发精神异常的旅客制服,确保了无一旅客受到伤害。 陈朝云 男,1950年5月生,红河州开远汽车客运站南站管理员。2005年6月18日晚上8点30分,陈朝云在南客站上晚班。突然听到外边呼救声和小孩的哭声,他立即跑到门外,看见一个身着迷彩服的壮年男子正抓住一个小女孩的头发,手持一把大约十来公分长的尖刀,架在小女孩脖子上,小女孩脖子上已被刺破流血,陈朝云见状,冲了上去对行凶歹徒高喊道“你住手,快把她放开”,歹徒一愣,松开手放开了小女孩,又突然凶狠地冲向旁边的男孩,一把勒住小男孩的脖子,飞快地把刀架在他脖子上,并大叫道“我杀死你,我杀死你。”陈朝云再次冲上前去,伸手去抓持刀歹徒的手,被勒住的小男孩乘行凶歹徒的手一松,挣脱跑到陈朝云身后,行凶歹徒见到小男孩逃脱,挥舞着手中尖刀,凶残地向陈朝云身上连捅三刀,陈朝云忍受着流血伤口的剧痛,拼命地与歹徒搏斗,闻讯赶来的群众一起冲了上来,将歹徒制服。 刘庆光 男,1964年5月生,中共党员,文山州砚山县农贸市场治安协管员。刘庆光为人诚实,乐于助人、工作踏实、刚正不阿。17年来,他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080余人,仅2006年就制止打架斗殴18件,为群众追回被盗手机3部、金耳环3只、金项链3条、钢筋500公斤,现场抓获小偷30余名,为3名走失儿童找到了家长。 多年来,由于刘庆光在市场管理认真负责,抓获一千多名违法犯罪人员,经常有人恐吓他,让他少管闲事,否则要报复他。几伙违法人员用硬的吓不了刘庆光,就来软的,他们找到刘庆光说:“我们每个月给你2000元,我们来市场里偷抢骗,你就不用管了”。刘庆光听后气愤地说:“多少钱我都不稀罕,我就是专抓你们这些小偷的。” 徐开锦 男,1953年10月生,中共党员,普洱市景东县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2005年1月22日晚,景东县检察院职工余仕安用液化气灶炼猪油起火。听到院内职工的呼喊声后,徐开锦迅速跑到余仕安家门口,用身体撞开宅门冲进去救人。他把被油烟熏昏了的余仕安抱出屋外后,又不顾液化气爆炸的危险只身冲进屋内厨房灭火。在油烟滚滚、伸手不见五指、呼吸困难的情况下,他一步一步地摸索着进入厨房,在关掉液化气罐闸阀的同时去处理着大火的油锅时,由于油烟迷住双眼,被滚烫的油烫伤双手双脚。后经法医鉴定损伤程度为重伤,致残程度为七级残疾。这件事立即在县城里传开了,人们说:“徐开锦是英雄,是活雷锋。” 州(市)、县检察院表扬了徐开锦不顾自身安危、舍己救人的精神,号召检察系统干部职工向他学习。 汪涛 男,1978年11月生,共青团员,大理州电视台网络部主管。2004年9月23日上午10时20分左右,汪涛从下关鸳浦街回单位的途中,突遇一歹徒在天城大卖场门口抢劫一位老大妈的金耳环后向娱乐中心旁的玉龙巷逃去,汪涛见状,疾速向歹徒追去,当追出200多米至玉龙巷一转弯处,将要抓住歹徒时,穷凶极恶的歹徒突然转身,掏出匕首向汪涛的腹部刺去,汪涛同志被刺成重伤。汪涛忍住剧痛用手捂住伤口继续追了上去,但因血流不止,鲜血已渗透了他的衣裤,肠子流到腹腔外,只好咬紧牙关用手捂住伤口,挣扎着拨打了120急救中心和朋友的电话,最后因失血过多昏倒在血泊中,歹徒乘机逃离。汪涛被及时赶来的医务人员送进州医院。医院迅速组织得力医护人员进行抢救。经检查,汪涛的腹部被刺开一条6厘米的口子,小肠及血管被刺断,失血达1200多毫升,处于昏迷状态。在抢救中,汪涛的小肠被切除20厘米。 罗成东 男,1974年6月生,迪庆州香格里拉县虎跳峡镇村民。 2005年6月27日,罗成东和往常一样,买了些粮食回家看望父母。走到中虎跳峡景点江边,罗成东突然听到有人在呼救,他走近一看,一个外国游客在江浪中时隐时现,罗成东弄来一根绳子拴在自己的腰上,让游客拉住绳子,涉水前去营救落水者。由于江水流速太急,他一次、二次……尽力靠近落水者,但都被江水推了回来,在他拼尽最后力气游向落水者时终于抓住了对方的手,但由于落水者的双腿被江中石缝夹得太紧,无法将其拉出。这时,同村几个人也赶来了,见罗成东处境危险,劝他先上岸,等去找更多的绳子和更多的人再营救,但罗成东没有听劝,还说,“这个老外还活着,必须先把他救出来”,并叫他们下水一起帮忙,这时突然来了个大江浪,绳子被拉断,罗成东便被无情的江水卷走了。2005年,罗成东被省人民政府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一等奖。 诚实守信模范 李正林 男,1935年5月生,中共党员,大理州南涧县罗伯克茶场场长。罗伯克茶场发展壮大的进程,也是李正林致力于茶叶产业发展,努力改变家乡面貌的历程。30多年来,为了做强做优罗伯克这个品牌,李正林积极向上争取各种扶持项目,建成了茶园自动喷灌系统,建成了新的加工厂房,更新了机械设备,组织带动邻近村社群众积极发展茶叶生产。2007年,邻近群众仅茶叶一项,户均经济收入就达5000元以上。与此同时,茶场还投资投劳,修建村社公路,架设高压输电线路,接通程控电话和闭路电视,新建茶场小学,为家乡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李正林的领导下,罗伯克茶场树起了“罗伯克”系列绿茶这块响亮的品牌。2004年起,“罗伯克”绿茶先后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绿色食品证书”,获地方工业产品“金花奖”,获国家级“金奖”,罗伯克茶场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龙头企业。 杨莲玉 女,1946年10月生,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个体工商户。从事经营活动20余年来,杨莲玉始终坚持两条经营之道:一是注重卫生,绝不经营变质食品,保证所售饭菜卫生;二是诚信经营、礼貌待人。在她从事食品经营2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一个消费者因饭菜卫生问题、服务问题和收费问题不合理而发生纠纷。她关心员工的生活,2007年1月,她经营的“洁乐餐厅”里新来了一名红河籍女员工,名叫张兰,丈夫已经去世多年,张兰带着两个不到10岁的孩子到“洁乐饭店”打工,张兰生活上的遭遇,杨莲玉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主动提出为其母子三人免费提供吃住,每个新学期开学时,杨莲玉还经常为两个孩子购买书本和各类文具,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张兰一家。2006年她主动地为老年协会捐赠了一台29英寸的彩电,DVD一台,现金500元。近十年来,她累计为公益事业捐款近万元。 杨文忠 男,1972年9月生,云南个旧有色冶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文忠1996年创办红河联盛实业有限公司,2003年成功与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铜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两大国营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玉溪鑫域工贸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创办云南个旧有色冶化有限公司。建成红河州第一家上规模的粗铜冶炼企业,填补了红河州粗铜冶炼空白。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5.04亿元,完成利税3013万元。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6.38亿元,实现税利1.25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72万元,人均创造税利25.8万元。2007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税利5764万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显著贡献。2006年获云南省首届农村“创业之星”称号。他守信于国家,守信于社会,守信于员工,胸怀回报社会的强烈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吸纳下岗待业人员。2003年以来赞助支持198万元用于社会事业。 刘建明 男,彝族,1974年8月生,中共党员,楚雄供电局电力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主任。刘建明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电费核算中一直坚持公平公正,按合同核算,依法律办事,想用电客户之所想,急用电客户之所急,以优质的服务对待好每一位用电客户。在工作中,刘建明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为了到城里营业厅交电费,要走很远的路,还要往返坐公共汽车,为了能切实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服务好农村群众,刘建明和他的同事们一起研究起了VPN虚拟网络,通过不懈努力,VPN虚拟网络终于调试成功。刘建明又亲自到每一个村庄寻找服务点,在直供区范围内的28个自然村设立了6个固定时间电费收费点,从而也就在无形中增加了6个营业厅,形成了一样可以打单收费的移动营业网点。几年来,由于工作出色,刘建明获得了中国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全国电力行业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等称号。 陈本和 男,1966年11月生,曲靖市会泽县滇北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巍巍乌蒙会泽的腹地者海,有一个土生土长,当地人人知晓、个个熟悉的民营企业家,他就是会泽县滇北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所创办的会泽县滇北工贸有限公司经过13年的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已发展成为曲靖市30户重点企业之一,被列为市重点保护企业。在全县乡镇企业中产值、利税、生产能力、综合指标及社会效益等方面名列全县第一,连续几年被市、县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公司注册资金3160万元,资产总值3.6亿元,在册职工650名。陈本和恪守和奉行“艰苦创业、诚实守信、回报社会、造福桑梓”的宗旨,十多年来,在捐资助学、帮残救孤、抢险救灾、扶贫济困,以及为会泽旅游、文化、体育的发展方面,累计捐资达1100多万元。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各方面人士的广泛称赞,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 普绩 女,1973年1月生,中共党员,玉溪市通海斯贝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创业之初,为找到师傅学习秘传绝技,普绩不怕艰辛,翻山越岭,几经辛苦,一位老师傅被感动了,将自己做豆末糖的工艺教给了普绩。为了产品能达到消费者的要求,普绩坚信的目标是:“把豆末糖做到最好。”她心中的承诺,要让人们吃上最好的斯贝佳豆末糖,这个信念鼓励着她废寝忘食钻研,口感一流的巧克力豆末糖终于问世了,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普绩在事业上成功了,但她不忘记社会上困难的人们、不忘记自己在困难时得到的关心和帮助,对社会公益事业先后捐资、捐物105860元,对公司困难职工资助192000元,合计捐资297860元。在被资助的人中,有灾区群众、贫困学生、孤寡老人、农村老年协会的老人,她的无私奉献精神曾被县、市、省级人民政府多次表彰,荣获“企业光彩之星”。 郑凯 男,1976年12月生,文山州广南县凯鑫生态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1998年,郑凯创办“广南县凯鑫生态茶业开发有限公司”。2000年8月承担了文山州第一个异地扶贫项目———叮当异地扶贫开发。从边远乡镇的高寒山区、半山区搬迁了200户1047人到叮当异地扶贫开发区,共开发种植优质无性系良种茶园2600亩,辐射周边茶园4万余亩,受益群众4万余人。2006年,移民户均收入达万元以上的占70%以上,茶农人均收入2500元左右。8年来,郑凯带领移民及周边农户发展优良有机茶种植的同时,主动拿出近10万元资金帮助适龄辍学青少年完成学业,对大、中专毕业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农村青年,以较实惠的待遇吸纳他们到自己的厂里搞管理,缓解了就业压力大的问题。8年来,郑凯资助单位及个人共100多万元。周转资金再困难,他也从未拖欠过员工一分钱工资,还为员工购买了医疗保险。 孙从云 男,1966年2月生,普洱市江城县腾达电器经理。孙从云于1991年来到江城发展,一贯坚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文明经商,恪守着诚实无欺的原则,在经营中,从不以次充好,坑害顾客,应该保修包换的绝不含糊,从而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随着生意滚雪球般的越做越大,除经营康佳、TCL、长虹三个彩电品牌外,孙从云还卖起了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等一系列家电产品,他的门店腾达电器,成为江城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同时也发展成为实力最雄厚的一家家电企业。2007年孙从云又建了一个总投资360万元的综合农贸市场,对江城城乡贸易、方便群众的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为江城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孙从云发家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想到了驻守边关的人民解放军、离退休老干部、贫困农户、贫困失学儿童。几年来,他共捐赠了价值62000元的家用电器和学习用品。 蔡德安 男,傣族,1953年12月生,德宏州华友边贸有限责任公司经理。自1991年组建公司以来,华友边贸公司由小变大,从过去单一经营边贸发展到如今的多种经营,从公司刚组建时的3人发展到如今100多名员工,年税收从8000元到如今年税收44万多元。华友公司从组建至今一直秉承“重合同、守信用”的经营理念,公司从开办至今从未因公司的原因而发生纠纷,在做好销售工作的同时,努力完善自身的售后服务体系,为了使整个公司的运作体系形成一条龙,形成了全方位的服务态势并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公司从1994年开始经营液化石油气,就先后投资670多万元建成一座总储量为230立方米的液化气储备站和全州48个液化气销售网点,为了确保液化气用户钢瓶安全,1997年公司投资100余万元,建成一个年检测量2万只的钢瓶检测站。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公司已组成了燃气管道安装公司,为小城镇建设和改善城镇居民生活尽一份力。 杨佳定 男,白族,1967年1月生,中共党员,怒江州兰坪县矿产三废回收厂厂长。2001年杨佳定主动辞去公职,投资兴建兰坪县三废回收厂,该厂的建立为兰坪县治理江河河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厂至今共清理河道土石方50多万方,为当地政府节省了700多万元的河道治理开支,还用废渣回填复垦农田34亩,有效地遏制了矿山周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企业还积极为政府排忧解难,先后安置周边农村闲散劳动力300人到企业就业,同时还吸纳了30名下岗职工就业。为缓解残疾人就业难的情况,杨佳定还主动招收了23名残疾青年到厂上班。与此同时,杨佳定还先后捐资累计20多万元,用于助学和扶贫帮困。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多次被省工商局、消协授予“守合同重信用”、“诚信企业”称号。 敬业奉献模范 尼玛拉木 女,藏族,1976年9月生,中共党员,迪庆州德钦县云岭乡邮政所投递员。在云岭乡,尼玛拉木要走的邮路总长度为350公里。送一趟邮件要背着至少15公斤以上的邮包,步行一个星期,行程300多公里。线路有三条:一条是顺澜沧江逆流而上,穿过九曲十八弯的月亮湾峡谷,一直到41.5公里外的明永村,这条路来回需要行走4~6天;第二条是从月亮湾峡谷入口直上翻越雪山,经过4500米雪线,送到雨崩村,行程3天;第三条路线是从海拔2400米的云岭乡政府所在地的背后,向上走10公里山路,爬到4000米海拔的红坡村,平行投递2个村庄后,顺着河谷走到13公里处就过溜索到对岸的3个村子。这条路是三条邮路中最近的,行程只要2天,来回行走50多公里。她就是在这样的邮路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工作了8年。 印春荣 男,1964年7月生,中共党员,保山公安边防支队副支队长。 由于在缉毒工作中的突出成绩,印春荣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2004年被评为第十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5年被评为省“先进工作者”、被云南省政府授予“禁毒标兵”荣誉称号,2006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十大边防卫士”及全国第二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 1998年以来,印春荣参与侦办和直接组织指挥侦破贩毒案件达283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846名,缴获毒品4070.959千克、毒资3120多万元、运毒车311辆,为维护社会稳定、打击毒品犯罪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以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在缉毒战场上发扬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用实际行动履行着一名缉毒工作者不平凡的职责和使命。 刘景波 男,1961年9月生,中共党员,武警云南总队后勤部部长。刘景波1976年12月入伍,1979年12月入党,现任武警云南总队后勤部副部长,上校警衔。多年来,他无论在什么岗位,不论干什么都听从党的安排,始终做到敬业奉献。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6次,2007年5月被评为第十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几年来,每逢急难险重任务他都抢着上,先后20多次参与除恶打黑、缉毒缉枪,16次参加重大抢险救灾,抢救遇险群众65人。2004年8月,他带领官兵追捕毒贩,一连在密林里搜捕了8天7夜。穷凶极恶的毒贩发现后持枪顽抗,为保护战友,子弹击穿他的右臂,他强忍剧痛,左手捡起手枪果断将毒贩击毙。今年3月8日在扑救大理苍山特大森林火灾中,他奉命担负后勤保障任务。在紧要关头,他带领党员骨干冲在最前面,经过5天4夜的连续奋战,成功切断了火势,转移受困群众300多名。 王增明 男,回族,1961年12月生,红河州弥勒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增明工作26年来,先后获国家和省州科技成果奖23项,先进个人表彰奖励19次,200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作为省农科院主持的水稻、小麦育种攻关项目协作组成员,他从上万份品种(材料)中,精心筛选、培育出荣获国家级金奖的籼型软米优质稻“云恢290”,荣获省级优质米并达到或超过国家一级粳米标准的高产优质抗病粳稻“云恢188”、“云恢21号”和示范面积达到上万亩的“滇优香”及一批后备新品种。以上四个品种在省内播种面积超过千万亩。此外,他引进和选出的水稻、小麦、油菜、马铃薯、蔬菜等新品种在红河州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超过千万亩。他是“云恢290”等优良品种的主要育成者。2002年至2006年共提纯繁殖种子120余万千克,至2007年全省累计推广“云恢290”面积达600万亩,“云恢188”200万余亩。 冯继忠 男,1965年3月生,中共党员,文山州富宁县公安局经侦大队队长。冯继忠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兢兢业业,认真履行职责,在同违法犯罪的斗争中,做出了突出成绩和贡献。特别是在打拐工作岗位上,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冯继忠在“打拐”战线上艰苦奋战了14年,破获了一起又一起大要案,他先后主办拐卖案件281起,查破拐卖团伙19个,抓获犯罪嫌疑人612名,解救被拐卖的妇女儿童261名。1999年,他主办的以段森英为首的盗抢、拐卖婴儿特大犯罪团伙案,受到了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珮云的关注,对该案作了重要批示,公安部将此案列为打拐督办案件,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经过冯继忠等民警5个多月的艰辛奋战,顺利侦破了该案,抓获了犯罪嫌疑人139人,解救婴儿39名。 李春梅 女,1977年1月生,中共党员,大理州漾濞县残疾人联合会职工。1994年9月,第六届远东及南太平洋残运会在北京举行。通过激烈的竞争,在女子田径T46级1500米的决赛中。随着“中国队加油”的呐喊声,李春梅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有生以来为中国队夺得第一枚金牌。第九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运会2006年12月在马来西亚拉开帷幕。已经退役的李春梅重新回到了训练场。通过角逐,李春梅一人独揽了女子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四项冠军,并以骄人成绩刷新了1500米世界纪录和打破了800米“远南”运动会纪录,为我国的残疾人体育事业写下了光辉的一笔。1990年至2007年,她多次参加州、省、国家和世界的残疾人运动会,共获得34枚金牌,并8次打破世界纪录。这个身残志坚的女孩用她瘦弱的身躯、坚强的毅力书写了不平凡的业绩。 和学贤 男,1938年7月生,中共党员,丽江市古城区西安街道办事处寨后上村党支部副书记。和学贤于1995年退休回乡后,就向党支部和群众表示愿为村里建设发展献余热。12年来他忠实履行诺言,特别是1997年起先后被选为党支部委员和副书记等职后,他放弃月收入千余元的经营,十年如一日地投入村里的工作。他善于学、勤于思,和村领导共同制定了符合村情的规章制度,实现了依法治村。他积极支持村领导发展经济,使村民收入由2000余元上升到9000余元。他狠抓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定出村民道德行为规范,提高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创新力。他积极协助组建群团组织,注重狠抓青少年教育,并带头拿出自己的工资奖励考上大学和高中的学生,还带上自制大红花到学生家祝贺。他经常为村里联系协调、筹备活动、接待介绍和编写宣传材料,总结村里先进等,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比在职时还忙。 李新萍 女,1970年1月生,中共党员,昆明新巴北部公司汽车运输分公司驾驶员。在十七年的公交服务工作中,李新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把对公交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对每一位乘客热情周到、耐心细致的服务,倾注到平凡的公交驾驶工作中。在不断总结、积累车厢服务工作经验、特点的基础上,李新萍探索出车厢服务的“三多”,即:见到有乘客跑来时多等一会;见乘客有困难时多帮一把;乘客上下车时多问一问。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从小事做起,注意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坚持不懈为乘客服务。李新萍时刻把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危放在心上,自觉争做遵章守纪、安全行车的楷模。行车中,她认真总结,分析沿途的复杂、危险路段,摸索总结出安全行车的三点经验:“集中精力勤观察、处理情况先慢行、遵章守纪不争抢”,使广大乘客上公交车有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 李东明 男,1969年生,中共党员,昆钢集团有限公司汽车运输分公司驾驶员。李东明为昆钢的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2003年他共完成周转量964212吨公里,为车队平均周转量的284.2%,完成收入36.6万元,为计划15.6万元的200.9%。相当于一个人一辆车完成了近三辆车的周转量、两辆车的收入。在降低运输成本方面,他积极探索节油技术,他的油耗始终低于本单位平均水平:2004年4.67升/百吨公里,为平均油耗的89.8%。2005年3.81升/百吨公里,为平均油耗的77.1%。仅此一项,近三年来共节油16860升,约合8.4万元。他坚持每天“三检”,即在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都对车辆进行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在行车过程中,他严格遵章守纪,实现安全行车23.2万公里。此外,他精心保养、合理驾驶车辆,他驾驶的1691号红岩平板车正常行驶30万公里,但发动机尚未进行大修,并保持良好的车况。 卜德诚 男,1956年12月生,中共党员,楚雄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卜德诚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团结拼搏、爱岗敬业、务实创新,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开创了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连续8年取得全省劳动保障工作考核第一的殊荣。率先在全州128个乡(镇)建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十五”期间全州开发就业岗位7.14万个,城镇新增就业5.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针对部分劳动者游离于社会保障“安全网”之外的实际,卜德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全省率先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十五”期间,该州养老保险扩面新增1.98万人,工伤保险扩面新增1.61万人,生育保险扩面新增1.57万人,医疗保险扩面新增3.61万人,失业保险扩面新增3.91万人,初步形成了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 孝老爱亲模范 罗映珍 女,1980年9月生,中共党员,临沧市公安局装备财务科科员、二级警司。 2005年10月1日,丈夫罗金勇因查缉毒品与歹徒搏斗身受重伤昏迷不醒。从此,照顾和呼唤丈夫醒来成了罗映珍的全部生活,“宝贝,快起床了!今天是星期天,又可以回家去看老婆了,老婆炒的菜多好吃啊……”罗映珍每天一大早走进病房,首先就要根据不同的日子对一动不动躺在床上的罗金勇说上这样一句类似的话。打过招呼,她开始给他漱口、刮胡子、洗脸、擦身、清理大小便、修指甲,然后给他注射流食,接下来就该替他翻身、捶背、做全身按摩和活动关节了。这个过程中,她要做的一件雷打不动的事情就是给他念自己连夜写好的一封炽热的情书。就这样,从2005年到现在,不离不弃,用心照顾,含泪在13本日记本上写下了600多篇“情书”,每天念给丈夫听,以激发他的生存意志。 番田生 男,1992年6月生,保山市腾冲县第四中学学生。 番田生五岁时无情的病魔带走了母亲。在番田生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再婚。番田生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帮继母找猪草、喂猪、喂鸡、找柴等,像孝顺亲生母亲一样孝顺继母。村里人都称赞说:“这简直比亲生的还要亲呢!”不久,灾难又一次降临到这个家。继母因长期的操劳不幸患上了肺结核,多方求医,仍不见好转,最后瘫痪了……番田生就一直帮着父亲照顾继母,甚至要照料其便溺。但不管小田生和家人怎样尽力,无情的现实又一次让小田生面对:继母走了。读初中的番田生和妹妹,每个星期都得向父亲要生活费,这使得债台高筑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从这以后,每当双休日或放假,小田生就约着妹妹去捡废品;如果是插秧季节,他就带着妹妹去帮别人插秧;茶叶发芽的时候,他就去帮别人家采茶。这样既可以为自己和妹妹上学挣点生活费,还能帮家里买点油盐什么的,以减轻父亲的压力…… 任金凤 女,1958年9月生,红河州金平县农业局办事员。 任金凤的婆婆于2001年8月患脑溢血,半身瘫痪。婆婆患病后就住进了任金凤的家,护理半身不遂的婆婆从此成了任金凤最大的家务事。由于老人大小便失禁,一家人常常是手忙脚乱地围着老人转。为了更好地护理重病老人,任金凤费尽周折买到了一本名为《偏瘫病人家庭康复训练》的书,学会了一些护理和康复训练的方法,同时到处寻找中草药医生开药方,耐心说服老人配合治疗,经过多方努力,老人的病情得到一定的好转。任金凤的丈夫在县政协办公室工作,时常加班写材料至深夜,儿子在上学,她每天总是第一个起床,为全家人忙碌,把家人都照料好,自己才匆匆赶去上班。任金凤总是这样不厌其烦地忙完小家忙大家,六个年头两千多天如一日,精心照料身患重病的老婆婆,用诚挚的爱心和坚强的毅力操持着一个温暖的家。 普家兰 女,彝族,1971年9月生,大理州南涧县小湾东镇岔江村老家库上社村民。 2000年8月,普家兰的丈夫蒲义祥突发疾病,扔下相濡以沫的妻子和年迈的母亲撒手人寰。从此,普家兰7年如一日,起早贪黑,用自己羸瘦的身躯撑起了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在做好农活,大力发展种养业之余,她还到小湾库区工地打工,补贴家用,里里外外一肩挑,用自己的爱心和信心支撑着这个特殊家庭希望的天空。每天早上起床后,普家兰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婆婆洗脸梳头。村里人经常见婆媳俩在院子里,一边梳头一边拉家常,还不时讲讲打工期间的见闻和外边的新鲜事。中午婆婆休息后,她就立刻把婆婆的脏衣服洗干净,做到衣服被子常洗常晒。为了让婆婆从老年丧子的悲痛阴影中走出来,她省吃俭用一年,选购了一台电视机给老人收看,缓解老人的痛苦。七年来,无论生活多么艰辛,普家兰就像亲女儿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婆婆,无怨无悔。 贾会云 女,1961年3月生,中共党员,普洱市思茅区司法局工会主席。 贾会云家中共有6口人,上有年近八旬的老母亲和婆婆,下有正在上学的子女和下岗的丈夫。贾会云母亲年老行动不便,但总有下楼晒太阳的习惯。只要是晴天,她就从三楼背着老母亲到楼下晒太阳,还不停地为老人送去热水和老人需要的东西。对婆婆照顾有加。身患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的婆婆,由于病魔缠身,脾气很不好,每天的饭菜要单独做,每两天要给她擦洗身子一次。疾病使老人经常腹泻,她总是不厌其烦清洗干净。多年来,她一个人任劳任怨服侍老人、照顾老人。几年来,老人曾住院治疗多次,贾会云不知跑了多少趟医院。她对工作兢兢业业,身兼数职的她从不喊累,出纳、工会主席、收发,不仅认真、细致,还经常帮助同事,特别是对新参加工作的年轻同事,总是细心地、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 和学英 女,纳西族,1955年12月生,丽江市古城区西安街道办事处寨后上村村民。 和学英嫁到寨后上村以来,在公公因患重风湿双脚不能活动和婆婆双耳失去听力后,28年如一日对老人体贴入微、关爱备至。和学英的丈夫是一名古城区护林员,经常上山巡逻,特别是每年的护林防火季节,不论白天黑夜都要坚守岗位,无暇顾及家里的事情,儿女也不在家,都有自己的工作,而且任务重,根本帮不上家里,所有的家务事,照顾两位老人和盘田种地的事都由和学英忙碌。她刚嫁到家时就百般体贴公婆,随着公婆年龄的增大,两位老人的性格有些改变,唠叨话多,婆婆爱发脾气,有时丈夫和儿孙有些反感,但她耐心做工作,使全家都很孝敬老人,每顿饭都给老人做最可口的饭菜。经常把公公拉大小便弄脏的裤子垫褥及时洗净调换,每天用三轮车把老公公送到最想去的地方。和学英的行动教育感染了全村广大群众,全村敬老、爱老已蔚然成风。 和德花 女,傈僳族,1954年7月生,怒江州兰坪县玉坪社区居民。 和德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现住县城玉坪社区,自1979年与丈夫结婚后,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县城,她都一直和公婆共同生活,在丈夫在外学习和工作的十多年间,她都独自承担着抚养孩子、赡养老人的重担。她的公公在1982年上山打猎时不慎受伤后,身体就一直不好,还伴有高血压等病;婆婆也经常生病,每当公公、婆婆生病的时候,都是她求医并照顾他们,尽管她的文化程度不高,但为方便照顾公婆,还学会了打针、配药的知识,两位老人一般的小病,都是她在家中为他们治疗好的,在照顾老人、照料孩子、承担所有农活的同时,也每天为老人做好热饭热菜,从不让老人吃一点苦、受一分罪。到县城定居后,她在每天照料老人的同时卖早点、快餐、扫大街,抚养孩子和父母双亡的表弟成人。 孙云霞女,1968年6月生,中共党员,昭通市昭阳区太平街道办事处干部。 孙云霞的公公、婆婆都是高龄老人,丈夫又长年在外工作,一家人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孙云霞的肩上,可她却从来不叫苦叫累,一家人处得和和睦睦,受到周围许多人的称赞。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家庭在生活中信守的最重要的准则之一,孙云霞一直在默默地实践着这一准则。当公公和婆婆生病时,她主动买药、喂药,请医生上门、送医院,当他们胃口不好时,她常常给他们煮稀饭,天冷了,她怕公公、婆婆挨冻,赶紧给他们买来取暖器。天热了,忙着给婆婆烧水擦身。饭菜做好后,她把公公、婆婆爱吃的菜放在他们面前,他们过生日时,总要为她张罗热热闹闹的生日晚餐。她一天到晚忙里忙外,抚老爱幼,心中对家庭充满了无限的爱。 李能仙 女,1952年6月生,中共党员,文山州马关县城西小学教师。李老师一生结过两次婚。前夫郑国品在参加边境军事行动中光荣牺牲,为了不让这个家庭崩溃,李老师毅然担起了照顾公婆和两个未成年弟弟的重担。也就是在这段最艰难的日子里,李老师遇到了另一个好心人———现在的丈夫田方赐。两人于1981年组合了新的家庭,把新家安在了马关县城,但夫妻二人并没有放弃照顾李老师前夫家庭的重任。需要照顾的老人共有六人:自己的父母、前夫的父母、现在丈夫的父母,李老师夫妻二人尽自己的所能无怨无悔地为六个老人尽孝心。 李老师在花枝格工作时认识了一位叫鲍彩莲的五保老人,从此,她常抽时间去照看,还常常从自己有限的工资中拿出一些钱给老人用,直到老人去世……李老师退休时,城西小学的师生们送了一块匾给她,上面写着:“家庭和谐亲朋路宽,为人师表教子有方,春花满堂幸福安康。” 赵淑芬 女,1964年5月生,曲靖市马龙县百货公司营业员。 下岗工人赵淑芬,在与前夫离婚7年后,得知前夫张国平身患脑癌又无钱治病时,她凭着一颗无私的爱心和做人的良心,不顾家人和亲友的反对,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毅然贷款、卖店铺、到处借钱帮前夫治病,6年如一日服侍前夫,直至前夫去世,花掉了近20万元,至今仍欠下9.6万元的贷款。在遭遇前夫与公婆同时患病的重重困难下,她不计前嫌,顶住压力,毅然承担起了同时照看三人的重担。她以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迹,再现了一段真实可信、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人间真情。由于过度劳累,她患上了子宫肌瘤,与命运顽强抗争的她没有被困难压垮,手术后依旧主动承担起了替前夫还债的责任,义无反顾地照顾公婆,被当地群众誉为品德高尚、孝老爱亲的好儿媳、好模范。 (云南日报)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