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公报》首次发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11:09 新华网
近日,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了《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根据《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2004-2015)》的规定每五年发布一次,本次系首次发布。这也是我国七大流域首个水土保持公报。 《公报》显示,根据2000年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53.1万平方公里,较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第一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的62.2万平方公里减少了15%,但仍占流域总面积30%。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面积达52.4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长江上中游的嘉陵江、金沙江下游、三峡库区、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和洞庭湖、鄱阳湖水系等重要支流和区域,水土流失产生的后果十分严重、潜在威胁极大。同时,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还分布有13641处滑坡和3186条泥石流沟,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带来大量泥沙入江。金沙江下游的攀枝花至屏山区间,嘉陵江上游支流西汉水、白龙江流域,为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集中分布区域。 《公报》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 "长治"工程以来,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速度不断加快,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经过近20年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全流域水土流失趋势发生了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折,局部地区生态环境面貌显著改观,部分支流的河流输沙量呈下降趋势。截至2005年,全流域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4万平方公里。其中: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包括 "长治"工程、赣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 "国债"水保项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万平方公里;在流域40多个县实施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长江源头和丹江口水库水源区两大预防保护工程已完成预防保护面积近8000平方公里。作为全国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的山地灾害监控网络,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建成以来,成功预警预报滑坡、泥石流灾害险情244处,撤离和转移群众3.8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开展滑坡、泥石流沟治理试点工程5处。 《公报》显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成效明显。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建立健全,配套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顺利开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成绩斐然。截至2005年,流域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共设有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机构850多个,有专职监督执法人员7000多人。先后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颁布了《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和《水土流失防治费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划分公告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三区。流域相继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4个地(市、州)、438个县(市、区)开展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16个地(市、州)获得了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地(市、州)的称号。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累计审批水土保持方案8.1万个,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3.5万次,对1.9万起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进行了立案查处,8000多个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通过验收。同时,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基本建成,三峡库区、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嘉陵江流域、金沙江下游、洞庭湖水系等重要支流和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先后启动,监测覆盖面积达到70余万平方公里,为推动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公报》同时也显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形势仍不容乐观。截至目前,全流域尚有50多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近1.5 亿亩坡耕地亟待治理,每年因水土流失造成耕地退化、石漠化的面积仍高达近百万亩。长江上游地区还有3000多条严重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泥石流沟。中游红壤丘陵区还有数十万个号称"生态溃疡"的崩岗,仍在淤塞江河、水库、塘堰,压埋农田。每年因开发建设等生产活动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面积达1200多平方公里,新增水土流失量约1.5亿吨,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公报》的发布,将进一步推动水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有效促进各界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关注、重视与支持,并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长江流域水土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来源:水利部网站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