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涉县发现新华社口播部旧址(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2日01:48 燕赵都市报
河北涉县发现新华社口播部旧址(图)
文物普查队发现的窑洞群。

  本报邯郸电 (记者邢云 通讯员王矿清)昨日,省文物普查队在对邯郸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在涉县西戌镇沙河村北发现了保存完好的60多孔窑洞,目前已确认这是原新华社口播部即“晋冀鲁豫军区通讯处培训学校”旧址。这些窑洞的发现,为研究我党新闻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据了解,解放战争时期,新华通讯社(包括新华临时总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陕北(邯郸)新华广播电台)和人民日报社前身一部分晋冀鲁豫《新华日报》及晋冀鲁豫军区通讯处等机关曾驻扎西戌村和沙河村。

  此次发现的窑洞群位于西戌镇沙河村东北方向,左靠山梁,右朝平涉线,沿着高高的土堰一字排开,随着地形向前延伸。洞有深浅,最深达7米,大多数相连。洞壁全部用黄泥和白灰覆盖,部分窑洞内尚有当年的篆字标语“艰苦朴素”、“紧张活泼”,还有一幅手绘的“中华全国全图”及批评栏、表扬栏等。据沙河村村民樊南方、张来富回忆,这些窑洞是当年部队和电台机关的培训学校,有“中华全图”的那孔窑洞是会议室,其余则是教室、食堂、宿舍和储藏室等。据介绍,涉县有关方面与当年在新华电台后勤处工作,解放后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党组成员、台长助理的石塘贵老人取得了电话联系。石塘贵老人虽年近八旬,但记忆清晰,他证实了老乡们的说法。

  与此同时,省文物普查人员还在沙河村南两公里处的大南山交发现“陕北(邯郸)新华广播电台”的备用台址,这是两个在峭壁上开凿出的大窑洞,其中一个洞壁上有“大南山交民国三十六年”字样,窑洞附近还有机房、发电厂、警卫室、水井等址。据介绍,该备用台址始建于1948年,新华社和军区首长遵照毛主席、党中央的指示已经做好了长期斗争的打算,又根据工作需要,为确保电台的安全,特地选择大南山交作为新台址,但随着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该台址并没来得及使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