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地标评选候选项展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2日02:06 新京报

  

北京新地标评选候选项展示
可爱的中国儿童剧场不远处就是著名的王府井小吃街。
北京新地标评选候选项展示
拆除重建的华侨大厦被业界专家认为并不突出。
北京新地标评选候选项展示
从华侨大厦高处向南看,旧城胡同与新城高楼相连。
北京新地标评选候选项展示
长安大戏院外墙装饰也是京剧脸谱与西方艺术的结合。
北京新地标评选候选项展示
长安大戏院内部小商店。重建后的自动化设施也是特色。
北京新地标评选候选项展示
长安大戏院充满现代感的玻璃幕墙外,竖立着中国传统式样的牌楼,而牌楼前面,是一座色彩鲜明的现代雕塑,白、红、绿、黑四种颜色和简洁线条,勾勒出京剧脸谱的形象。

  编者按

  经过专家提名推荐和《北京地理》栏目组遴选,我们从北京90年代以来的社区、交通新线路、群体建筑、单体建筑及公共空间中挑选出72个新地标作为“北京十大新地标评选”备选项。从本期起,北京地理版面将对这72个地标依次进行展示。本期展示的中国儿童剧场、长安大戏院、华侨大厦都是由旧建筑同名改建而成,它们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北京城市建筑的设计新尝试。

  1 中国儿童剧场 可爱的“黑森林蛋糕”

  ■ 地标档案

  落成于1990年。剧场前身是建于1918年的真观电影院,由爱国学生罗明佑为对抗洋人所开。后毁于大火,随后又建起可容纳千余观众的电影院,其内部设施在50年代就处于领先地位。1956年,宋庆龄题名“中国儿童剧场”。1976年,剧场因唐山地震而遭到严重破坏,于1980年停止使用。1988年,由清华大学建筑系和国际科工委设计,北新建筑工程公司负责施工,在原址翻建新馆。新剧场落成时总建筑面积7240平方米,由演出剧场、多功能排演厅、大小排演厅、院部办公室、营业配楼、地下设备用房等组成。

  新剧场保持了原有的巴洛克风貌。红白相间的巴洛克式建筑矗立在王府井步行街旁十分显眼,它距离东安门大街上的小吃街不远,有人戏称它像一块涂上纯白色奶油的黑森林蛋糕,透着孩子般的可爱。本次地标评选活动评选组委会顾问杨保军认为,“这是比较精致的西方折衷主义建筑”。

  作为目前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专业儿童剧场,它的可爱不仅在外观上,舞台座位的分布也和外形有几分相似。“儿童剧场增加了商业区的文化氛围,既尽可能保护原有建筑风貌,又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工作和管理环境。”工作人员赵师傅说,他每天都要穿过北京王府井这些著名的商业大楼来上班,这里全年演出150场儿童剧,从《小蝌蚪找妈妈》、《十二个月》等传统作品,到国内首次与瑞典合作的《皮皮长袜子》儿童剧,都备受欢迎。

  在这里,儿童成为剧场的主人,他们既是观众又是参与者和评论家。据初步估计,1990年以后,每年来儿童剧场看儿童剧、话剧等演出的观众超过10万人次。

  2 长安大戏院 “洋古典”的冒险

  ■ 地标档案

  1996年9月27日开张。旧戏院建成于1937年,位于西单,是当时北平名戏楼之一,毛泽东曾来此看戏。1991年,原址因地铁施工而拆迁。后在东长安街新建,易地不易名。新戏院大厅全部采用天然大理石镶嵌,设有自动扶梯。一楼大厅,有中国画画廊、民俗工艺品等旅游展卖台及茶楼、餐馆,二楼设有可容纳800个座位的观众厅。两旁设有会议室、贵宾室等。剧场一层前区5排,设有26张红木条案,130把红木梳背椅,配以特制手绘婴戏图高级茶具,以营造旧时听戏氛围。

  今天,这里有着北京最好的京剧演出条件和演出阵容,它南邻北京火车站,东邻建国门立交桥,西面是繁华的东单,北面是海关总署,也是地理位置最好的戏剧舞台。京剧演员以在长安献艺为荣,而去长安看戏,则是普通百姓的奢望。

  虽然长安街上每个建筑都有成为地标的形体,但作为一个传统文化休闲功能场所,在政策的优待下,长安大戏院有着独特的气质。火柴盒的玻璃幕墙上镶了一圈中式坡屋檐,典型的“穿西服,戴礼帽”,在它充满现代感的玻璃幕墙外,竖立着一座仿中国传统建筑的牌楼,上面的“长安大戏院”五字让一些人觉得这是“洋古典”的杂烩。甚至评选组委会在顾问杨保军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后现代尝试”。而牌楼前面,是一座色彩鲜明的现代雕塑,白、红、绿、黑四种颜色和简洁线条,勾勒出京剧脸谱的形象,也凸显了大戏院的身份———京剧票友没有不知道长安大戏院的。

  当然,随着市场化的推进,戏院还演出昆曲、黄梅戏等传统戏剧,并承担其他演出、会议功能。

  3 华侨大厦 重建后饱受争议

  ■ 地标档案

  1991年建成,位于东四西大街南侧。旧建筑曾是5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周恩来解放初期就向海外侨胞承诺,要在北京为侨胞建个家。旧华侨大厦在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倡议下建成,因此得名。

  1988年被拆除重建,新建成的华侨大厦,由芬兰波利玛卡公司和市建筑设计院联合设计,与中国铁道总公司联合重建。1992年重新开业,2003年又重新装修。目前是商务型五星级酒店。但业界对于当时的十大建筑是否应该被替代,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

  华侨大厦的存废,曾引起很大争议。旧华侨大厦建成后迎来的第一批客人,是全国各地来北京参加国庆十周年庆典的侨胞。如今名称犹存,实物难寻。在建国十大建筑中,它规模最小。而在财大气粗的世纪金源集团的介入下,建成后的华侨大厦,三个大屋顶参差着,在如此众多的新建筑中,却难以给人深刻印象。它的意义,也许更多在于对历史的重新改造。

  建筑结构专家胡世德认为,当时由于投资有限,原来的华侨大厦建筑面积13343平方米,新华侨大厦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是原来的3倍,主体结构采用了现浇框架支撑,客房非常宽敞明亮,变身为充满现代味道的五星级酒店。在建设过程中,也采用了新方法———原来的砖混结构,改成了混凝土结构,采用现代化、机械化施工方法。

  大厦的管理者自称拥有京城最宽敞、最舒适的客房。

  但评选组委会顾问唐晓峰表示,旧华侨大厦是解放以来国庆十大献礼工程之一,“新华侨大厦,并不突出”。而另一顾问谭烈飞则认为“新华侨大厦是一个寄居变革急于求成的产物”。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潘波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李飞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