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太太是欧洲第一花旦”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2日04:32 南方都市报
昨天上午,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齐聚中山纪念堂,参加第二届(广州)华人文化艺术节。56岁的彭溢威就是其中之一,身穿唐装,身材清瘦,一口地道白话,正是他让粤剧的清韵在欧洲飘荡――15年来,他年年在欧洲举办粤剧戏剧节。 中年异国重逢乡韵 “我的家庭到我这儿,已经在海外生活4代了,我出生于柬埔寨,流亡到越南,后来又漂泊到法国。”彭溢威说,他祖籍南海九江,但是,对故乡的认同感是在长大之后才慢慢生发出来的。 1975年他到法国白手起家,中餐馆生意逐渐做大。1992年,他偶然结识了法国广东粤剧社的朋友,虽然小时候也听长辈哼唱,但漂泊几十年后,再次听到粤剧,彭溢威血脉深处的东西被唤醒了。他开始和一些朋友大力推广粤剧。 1994年,欧洲粤剧研究会正式成立,从此每年都有一次大汇演。十几年来,彭溢威为了粤剧四处奔走,他曾在法国经营两间中餐馆,后来也相继关门,“常有些发烧友在餐馆里唱上几首,而欧洲人不喜欢吵,所以餐馆生意越来越差,最后只好关门”。 每年在欧洲的演出,全都是票友们自己出钱。从最初的草台班子,到后来越来越专业,演出遍布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士等十几个国家。而且,现在已经超越欧洲,走向更多有华人的地方。“在海外,没有其他什么比粤剧更能吸引广东华侨”,彭溢威说。 “是粤剧把我统战回来的” 对于他对推广粤剧的痴迷,家人开始并不支持。1996年,他和妻子在当时广州市长黎子流的邀请下回国,到广州参加“羊城国际粤剧节”。“主办方需要一个花旦上台亮相,只需要化妆走走台步”,他的妻子就在机缘巧合下被拉上台,从此迷上了粤剧。彭溢威说,妻子现在每天起码花3个小时练功。他很支持妻子学粤剧,“还专门去探望过红线女”,现在妻子已经是“欧洲第一花旦”。 彭溢威会讲柬埔寨话、越南话、法语、广东话、潮州话和普通话。前半生在几个国家颠沛流离,对故乡的认同本已日渐模糊。“要不是粤剧,我估计我不会再回到中国。可以这么说,是粤剧把我统战回来的”,他笑着说。 本报记者 王海军 实习生 陈洁 通讯员 陈华明 陈晓伟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法律顾问:梁香禄、肖曼丽、罗志明侵权举报电话:020-87385923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