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是悲情红海 还是发展蓝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2日04:32 南方都市报
无论是媒体报道的‘企业外迁’,还是深圳政府高层回应的‘企业扩张’,都是基于感性认知或部分数据佐证。至少在目前深圳还没有一份关于工业外迁‘家底’的普查。这种普查对产业升级的深圳来说必不可少。深圳政府可以拿出5000万元-8000万元专门款项,哪怕政府没有人力,也可以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进行全市外迁工业企业‘家底’普查。 ―――网络三剑客之一、深商研究会副秘书长金城 无论是企业外迁,还是企业扩张,深圳政府当前最应该做的是如何正视现实,积极应对,顺势而为,在企业外迁的过程中,更好地完成产业升级。 ―――与会专家 自11月13日以来,本报“深企外迁”系列报道连续在全国几大门户网站点击率“高烧不退”,迅即掀起一场关于企业突围挑战和机遇的大讨论,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市长许宗衡,副市长张思平、闫小培也先后作出回应。 昨日,本报和深圳市投资商会联合主办召开的“深企突围中的机遇与挑战”座谈会,20多名产业专家、学者、行业以及企业代表热烈讨论,并形成一致共识:深企外迁,目前尚不必担忧“产业空心化”,并非是“悲情的红海”,但也并未昭明深圳产业发展成熟,尤其不能忽视部分深企外迁,对这个城市下一步产业发展以及工业规划与布局具有警钟作用。 “头脑风暴”引来墨西哥代表 本次座谈会并没有公开向社会发出邀请,但话题仍吸引了一些感兴趣的业界代表前往。 墨西哥商人、墨西哥全国农业联合总会驻中国及亚洲商务处首席代表甄振宇闻讯前来,表示“对这一话题非常感兴趣”。东莞商会的负责人封跃敏和两位企业代表专程从东莞赶来。封先生称,想过来学习,并希望“对东莞商家和企业有所借鉴”。从外地赶来参会的还有中国产业一体化协会副会长夏会人,以及在深招商的成都市青白江区投资促进委员会驻深圳联络处主任陈媛媛。“我们密切注意深圳企业外迁的动向,这对成都发展也意味着机遇。”陈说。 这场持续近三小时的“大脑风暴”从上午10时开始,与会代表就企业突围所面临的挑战、机遇、抉择及希望四部分进行探讨,智慧之光不断闪现,真知灼见激烈碰撞。 建议摸清家底再下结论 深企外迁还是扩张,这是各界争论的一个焦点。在“网络三剑客”之一、深商研究会副秘书长金城看来,无论是媒体报道的“企业外迁”,还是深圳政府高层回应的“企业扩张”,都是基于感性认知或部分数据佐证。“至少在目前深圳还没有一份关于工业外迁‘家底’的普查。”金城认为,这种普查对产业升级的深圳的来说必不可少。他建议,深圳政府可以拿出5000万元-8000万元的专门款项,哪怕政府没有人力,也可以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进行全市外迁工业企业“家底”普查。 “摸清家底之后,再下结论,再进行规划与布局,这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一项工作。”金城如此认为。 “高企的房地产价格,对深圳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如果处理不好会‘绑架’深圳整个产业升级发展。”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邓盛华一席发言赢得一片掌声。他提出,加大对“城中村”和旧城的改造力度,深圳仍有很大的土地开发空间。 金城也认为,今年前七个月飙升六成的深圳房价“可能对产业的打击大到无法接受”。他说,地价高到城市白领伸手也够不着的地步,这会让人才望而却步;房价上涨同时对产业用地以及产业用地价格产生大量的挤压,也会使一部分企业因为营商成本难以承受而搬迁。 企业外迁是挑战更是机遇 无论是“企业外迁”,还是“企业扩张”,专家一致认为,深圳政府当前最应该做的是如何正视现实,积极应对,顺势而为,在企业外迁的过程中,更好地完成产业升级。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城市营运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燕认为,从目前的深企外迁情况来看,“不是悲情的红海”。他认为,从深圳多年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企业外迁是深圳城市发展的结果,也是深圳经济质量结构调整的一个过程,“在产业不断整合期间,深圳的经济质量没有出现问题。”在新一轮的“洗牌”过程中,深圳有更多的机遇,但如何把握这个机遇则是当下政府需要考虑的。 深圳市投资商会的常务副秘书长刘禹宏认为,从目前来看,“企业外迁的话题没有想象中那样沉重”,谈“产业空心化”还不到时候。“对深圳而言,正视外迁才能赢得更大片的发展蓝海。” 中小企业呼吁得到更多关注 中小型成长企业未能享受与华为、中兴等大企业相同的公平待遇。这是昨天与会行业和企业代表的共同心声。南山区民营企业家商会秘书长、深圳双海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宁认为,对本土中小型特别是成长型的中小型企业,政府应该给予更多爱护。如果政府现在只把目光盯在几个大企业身上,给小企业一副“你想走就走,不走拉倒”的态度,这让与这个城市一同成长了十几年的本土企业主“很受伤”。 刘禹宏说,如果小企业迁走政府都觉得无所谓,只留住大企业,但不要忘了许多中小企业就是大企业的产业链,一旦产业链造成破坏,后果将很难设想。“产业空心化的防范必须从产业链的优化做起,如果产业链被破坏,空心化不是你想说不来它就不来的。” 把脉1 中小企业外迁破坏产业链 关键字:优惠关爱被逼无奈 大量中小企业外迁如果不引起政府的重视,它可能会导致一个城市产业链的破坏。保护一个城市的产业链并不只是保护大企业、留住好企业就可以完成的。在刘禹宏看来,深企外迁也好,转移也好,都是一个产业优化和产业市场化调整的自然现象。它不是政府行为,但政府需要警醒。因为一个城市的产业链并不只是由大企业构成,它还包括若干成长型的中小企业为其配套。如果政府支持的力度有倾斜,产业链的破坏会导致城市的产业空心化。 深港产学研基地的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总规划师郑顺平说,在此前,其所在的研究院对关外一个街道办的工业园区做过详细调研。其中一个不足20平方公里的街道办有70多个工业园区,且各自为政,市政配套也很差,产业链谈不上,园区化也谈不上。而这种现象在关外普遍存在。 政府的厚爱和关心,更多地给予了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享受不到政府关爱,这是昨天与会的行业和企业代表较为趋同的观点。 “说实在的,在深圳创业的企业没有谁愿意外迁的,很多企业外迁都是出于被逼无奈的。”深圳市双海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宁说,很多人认为外迁是因为原材料上涨、人力资源成本高,其实我自身和我周围人的体验是,无奈外迁的最主要原因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关心不够,对成长中企业的后续发展关心不够。 携康电器也是一个被动外迁的企业代表,公司的总经理助理袁述忠坦言,作为一中小外资企业,因受制于资金瓶颈得不到政府的支持,目前其公司已在浙江台州和广东清远办厂,深圳只留一个办公室或办事处,在深圳的就业机会较以前而言打了很大的折扣。 把脉2 地产高企“绑架”深圳产业 关键字:房价畸形上千工业园 昨天,多位学者认为深圳高企的房价,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深圳房地产绑架深圳产业的现状。 因特虎三剑客之一、深商研究会副秘书长金城称,7个月,房价上涨70%.这种狂飙的高企房价对产业的打击实在太大。甚至一些优秀企业的中高级白领都难以承受。像迈瑞这样的优秀企业,公司本规定员工要买房可向公司申请一笔5-10万的无息贷款。今年之前一直有员工申请,但是今年已无人申请这样的贷款,这笔款对高企房价不过是杯水车薪。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邓盛华一句“我始终觉得深圳房地产绑架了深圳的整个产业”的发言赢得满座掌声。在他看来,深圳房价涨势主要是福田南山的地价给整体推了起来,这是一个畸形状态,而且很容易断开。 房价上涨的另一个负作用就是对产业用地的大量挤压,企业求地而不得也被与会的代表炮轰。 金城说,深圳的土地掌握在市区、镇、村各级手里面。大大小小的工业区上千个,政府未能充分梳理、资源整合并进行充分的利用,这导致有的地方厂房是空着的,有的企业搞不到地。两三年以前政府说要建一个重型工业园区,说了两三年还未竣工,而且面积也较以前缩水。 抓药1 如何面对企业 关键字:大公平软环境 政府应一视同仁 昨日,一些企业代表普遍反映,深圳政府对大企业的支持和关心力度很大,但作为深圳土生土长起来的中小企业,却似乎并没有享受到政府发自内心的关怀。因此,真诚地关爱自己的企业,尤其是具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成为众多企业代表的普遍建议。 对此,深圳市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王雪则认为,政府在政策扶植上要讲究一个大公平,一视同仁。根据她近几年所做的政策研究,政府拿出500万奖励希望全世界500强进来。可能这500万对于一个大企业来说没有什么,但是如果这笔钱给了一个小企业用作发展资金,则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政府的公平和真正的效率,是政府必须的职责,也是提高整个社会效益的必要条件。 关注成长中企业 除建议公平对待外,不少嘉宾还建议政府应该对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尤为关注,提供更多服务。 社会科学院城市营运中心主任高海燕认为,政府在产业转型中必须培育产业的成长环境,而产业成长是公平的。尤其是围绕相关产业,还会形成新的产业链。在这样的情况下,自主企业的成长环境应该是政府首要关注的环节,尤其是在为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提供成长环境方面,高海燕认为是重要的一点。他指出,要有引导性重点扶持的,也有普惠性的支持。而政府对待各种企业也均需谦虚以对。要留住大的企业、高端企业,对其他企业也都要一视同仁,做好城市软环境的处理。 抓药2 如何面对土地 关键字:房价暴涨用地布局 关注房价全面普查 对于造成深企外迁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便是深圳目前土地资源的紧张,而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的楼市飙升带来的房价成本飞涨成为昨日讨论中各位嘉宾关注的焦点。“网络三剑客”之一、深商研究会副秘书长金城表示,对于自2007年初深圳房价开始的暴涨对深圳工业产业的影响,政府目前的关注还远远不够。 不过,对于深圳土地资源紧张,金城却认为,简单地说深圳已经没有土地,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他建议政府应该首先对深圳现有的土地,尤其是工业用地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普查,摸清哪些实现了充分利用,哪些没有充分利用。 在金城看来,如果深圳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整理,即使用地量以每年15%的比率增长,深圳现有的工业用地资源应该也可以够用10――15年。关键在于政府对土地的整理和对现有工业区的整合,这种整理和整合应该在对产业关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而目前的情况是,深圳虽然为传统产业规划了专门的园区,但实际操作中的土地却几年都落实不下来,对于那些对成本敏感的传统制造业来说,这一步是急需政府尽快整理、规划和督促落实的。 调查研究工业用地 在房价上涨对深圳工业企业的最大影响上,现场嘉宾普遍认为,目前深圳房地产的发展态势,已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工业用地,因此从城市长远发展来看,政府应该对房地产用地给予限制。 金城认为,目前,深圳特区内关内的区级政府已经开始对房地产项目有严格的规划和控制,但是特区外的区政府可能还有点滞后。在他看来,部分城市过于严格遵守城市工业用地应该控制在15%左右这一“定律”,但是深圳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尤其在特区外对工业用地面积规划上如果严格按照和特区内同样的标准,是不明智的。在部分区域工业用地的布局上,他建议政府进行一次深入调查和研究,从而重新科学分布。 抓药3 如何面对产业链 关键字:自主优势支柱 重点结合支柱产业 社会科学院城市运营中心主任高海燕表示,对于深圳部分企业外迁,应该用更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从城市经济增量上来讲,深圳近几年的经济总量和各项经济指标都呈现出稳步发展的状态,这说明,深圳产业结构调整正在进行,认为“空心化”的观点存在过于渲染“悲情”之嫌。 他认为,深圳在城市发展中,一直注意在消长平衡上度的把握。从1992年的股市风波以后,深圳就在寻找优势产业。事实上,深圳一直没有被边缘化,就是因为一直有强大优势的自主产业在支持,而在今后的发展中,也必须抓住支柱产业,来寻找上升空间。 而在支柱产业发展上,他建议多从源头重视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的比例。深圳的产业发展从未来来讲,不是单一地强调某一产业的发展,是强调现在必须保住的优势产业,又有中期的产业成长规划,又有未来的产业规划发展。而在产业链环节上,也应该重点考虑属于目前支柱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以支柱产业为核心,保证产业链上下游的完整配套发展。 一句话总结 深圳市双海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宁:希望深圳市、区两级政府对深圳本土企业发自内心地高看一眼,千方百计留住深圳本土企业。 深圳市携康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袁述忠:互助提升。互助是说互相帮助,包括投资、引资方。通过企业的扩大来提升深圳的发展速度。 因特虎三剑客之一、深商研究会副秘书长金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深圳社科院城市营运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燕:该走的要走,该留的要留,让城市价值和城市利益最大化。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邓盛华:官方和民间共同努力,尽可能地降低城市运营成本,保住深圳创业天堂的美誉。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王雪:希望能够加快深港融合,以国际的视野营造一个大公平的发展氛围,提高整个城市的国际形象,让企业以在深圳为豪。 深圳市投资商会常务副秘书长刘禹宏:尊重产业市场规律,尊重产业生态规律,直面深圳企业外迁和产业转移的现实。 《品牌的秘密―――超越制造的成长秘诀》作者王蔚明:重燃梦想,居高望远、快马加鞭。 A38―A39版:采写:本报记者秦鸿雁王莹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法律顾问:梁香禄、肖曼丽、罗志明侵权举报电话:020-87385923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