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3年内打造10大产业集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2日06:17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在昨日召开的四川省产业集群发展研讨会上,成都市经委主任戴晓明首次披露了成都重点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根据规划,3年内,成都市将结合工业集中区建设,依托大企业大集团和重大产业化项目,强力打造IT制造、软件、汽车、冶金建材、制鞋、家具、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食品、石化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力争到2010年,十大重点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4900亿元左右。

  重点产业拉动支撑全市工业

  据了解,该规划是市经委根据成都市近年重点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态势,经过调研后形成的。目前,成都制鞋、家具产业集群已逐步形成,集成电路和软件、生物制药、冶金建材等产业已初具规模并产生集聚效应。其中,重点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态势,对全市工业经济起到了良好的拉动和支撑作用。2006年,全市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含烟草)、冶金建材、石油化工六大重点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6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74.6%,实现利润88.8亿元,占全市工业的83%。

  六大举措护航产业集群发展

  为促进成都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成都市将采取六大措施。主要包括将产业集群纳入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并出台一系列配套指导意见;加大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投入,提高承载能力;建立健全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以及产业集群产品检测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为产业集群提供服务支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产业集群企业纳入地方工业资金重点支持范围;在产业集群所在地建设有影响的专业市场,加快产业集群的壮大和发展;培育集群品牌,提升竞争优势。

  高端对话

  聚集在龙头产品下做大做强

  究竟什么是产业集群?发展重点产业集群会给成都带来怎样的机遇和好处?本报记者昨日专访了成都市经委主任戴晓明。

  成都商报:成都市以前也制定了一些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这次的重点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是不是首次发布?

  戴晓明:这是我们对成都产业集群做出的最新规划,也是首次针对全市产业集群发展做出的规划。

  成都商报:产业与产业集群有何区别?

  戴晓明:产业是按行业划分的,代表某个方面。产业集群则按产品来划分,是以某个产品为龙头的独立群体。比如汽车产业属于机械行业,但汽车产业集群,则是与汽车相关的企业聚在一起,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共同做“汽车”这个产品。因此,产业集群的社会化程度很高,各相关企业分工细致又联系紧密,大家都为了一个目标,就是共同努力打造一个龙头产品。

  成都商报:十大产业集群对成都重点产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戴晓明:十大产业集群将对成都重点产业产生极大推动作用。必须发展好产业集群,成都的重点产业才能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没有产业集群,企业很难做大,产品很难做强,而在一个产业集群中,相关企业分工合作,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品牌推广等都能得到很好的配套,这可以对这个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成都商报:请您举几个例子说明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

  戴晓明:比如英特尔、中芯国际项目吸引了一批IT设计制造企业落户高新区,这带动了软件产业发展;一汽轿车、吉利轿车项目开工建设,吸引了一大批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落户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使汽车产业的整体实力得到增强;彭州80万吨乙烯和1000万吨炼油项目也带动了一批石化产业,将形成西南最大的石化工业基地。

  专家诊断

  家具不要“克隆” 鞋业呼唤“名声”

  发展壮大成都鞋业、家具产业集群应注意哪些问题?昨日在四川省产业集群发展研讨会上首次发布的《四川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报告》中,专家给出了建议。根据研究,四川的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经济圈,并沿铁路和高速公路扇形扩散。其中分布在成都的包括新繁家具、彭州家具、崇州家具、崇州制革、新都童装、新都汽车、青白江建材、彭州医药、都江堰机械、郫县豆瓣、武侯女鞋等。

  《报告》指出,成都家具产业已成为全国五大产业基地和四大流通基地之一,2005年已有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研究发现,成都家具产业主要缺乏精品“五金”配件,影响生产和家具档次;缺乏高层次管理人员、专业研发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部分企业存在仿造别人设计、克隆他人款式等现象。为此,《报告》建议当地政府和协会要帮助企业树立创新意识,搭建集群创新平台,引入相关科研、设计机构,促进集群整体创新能力提高。

  成都鞋业是我国重要的女鞋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武侯区及周边地区,2005年已有制鞋企业1500多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研究发现,成都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著名品牌较少,特别是缺乏国家级和国际性品牌。为此,建议成都鞋业要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打造企业和产品品牌,同时还要注意塑造区域品牌。当地政府应帮助集群塑造区域品牌,打响“成都造”的名声。本报记者 向朝阳

  IT制造

  以高新区、双流、新津为载体,做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光电显示、芯片制造、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壮大军工电子、通信产品制造等重点领域。到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7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

  制鞋

  以“一都两园”(武侯鞋都、崇州园区、金堂园区)为主要载体,吸引“东鞋西移”,突出女鞋特色,发展壮大男鞋、运动鞋等鞋产品。到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20亿元,年均增长28%以上。

  软件

  以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四川)、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青城山软件产业基地等为载体,着力构建以成都高新区为主要聚集区,连接武侯、都江堰的成都软件产业带。重点发展软件外包、集成电路设计、信息安全、数字娱乐、行业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六大领域。到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800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

  汽车

  以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青白江、新都、郫县为载体,依托一汽集团,做大成都一汽,发展轿车产业,建成一汽集团第三个生产基地;借助丰田汽车资源,做强四川一汽丰田,扩大产品种类,打造丰田汽车成都生产基地;积极推进王牌和成都客车的技术改造,力争全市实现年产35万辆的能力,2015年达到50万辆。推进工程建筑机械产业,大力发展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建筑塔机等产品。到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5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建成中国西部重要的汽车及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

  生物医药

  以建设成都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契机,以高新区为核心,联动武侯科技园、金牛科技园、锦江生物制药园、双流生物医药产业园,同时以温江、彭州为扩展区,建设西部重要专业性生物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服务。到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500亿元,年均增长32%。

  航空航天

  以青羊、高新区、经开区为载体,大力发展新型战机、支线飞机和直升机,积极参与干线飞机部件和航空零部件制造、航空维修,构建民用航空制造业和民用航空维修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把成都建成国内重要的民用航空产业制造、维修和空天基地。到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33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

  冶金建材

  以青白江、双流、金堂等为载体,以优质钢铁(含有色金属)深加工及新型建材为重点,优化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带动一批有核心竞争力、扩张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发展。到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6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

  家具

  以新都、崇州、彭州3个家具产业集聚地为基础,着力提升成都中西部家具商贸和制造中心地位,建立完善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专业分工配套、商贸流通畅达的家具产业链,力争在成都形成企业实力强、产品质量高、配套体系优、市场份额多、外向程度大的新格局。到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3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食品

  以温江、郫县、大邑、邛崃、蒲江、龙泉驿等为载体,发展方便食品、饮料、酒、肉类、果蔬、茶叶、乳品等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到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550亿元,年均增长20%。

  石化

  以彭州、青白江、新津为主要载体,彭州主要完成80万吨乙烯和1000万吨炼油项目,新津发展精细化工产业。

  到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350亿元以上。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