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功路铭功桥点心铺梅豆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2日08:18 大河网-大河报

  □何孝先(郑州市纬四路东39号)

  提起铭功路,郑州人都知道。可是说起铭功桥,大概知道者不多,其实那就是铭功路的旧称。早在上世纪40年代,现在的解放路旁有一条窄窄的臭水沟,上面有一座桥,叫铭功桥,所以老百姓就把这条路叫做铭功桥。1948年郑州解放,人民解放军的入城部队就是沿着现在的解放路由西向东开过来的,所以郑州修的第一条马路就命名为解放路。修了解放路,填了臭水沟,拆了那座桥,邻近的这条路就叫铭功路。

  当年的铭功路很短,南起解放路,北到太康路。太康路以北就人烟稀少,过了大石桥往北就到了农村。现在的东陈庄和西彩小区(当年叫西陈庄)一带的居民大都是农业户,他们的土地就在大石桥附近。铭功路的两侧都是较矮的平房,参差不齐。到了1952年前后,铭功路与解放路交叉口开始设立交通岗,其实就是用木条钉了一个圆台子。那时候郑州没有多少汽车,汽车的方向灯也不像现在是闪光灯,十字路口更没有红绿灯。判别汽车的行驶方向要看前窗的箭头,到了路口,驾驶员用手把箭头拨到要转的方向,箭头向上则是直行。那时地广人稀,车辆又少,半天才有一辆车,行人远远地就躲开了,所以,交警就可以看清楚车上的箭头,从而指挥交通。

  我记得那时铭功路较大的商店要数老坟岗口上的百货店和二道街口上的点心铺了。我至今难忘的是点心铺卖的梅豆角,外形极像大梅豆,里面有汁,吃到口里酥软香甜。儿时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那汁是如何灌进去的。记得有一年过年,亲戚到我家带了一包梅豆角,是用黄草纸包好,再用绳缠紧。远不像如今包装得那么豪华,好像不是卖点心而是卖包装。客人走后,奶奶把梅豆角给我们几个孙子孙女分了吃。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觉得梅豆角简直是天下美味。奶奶舍不得吃,全都分给了我们。稍大以后,每每回想起这件事,我都十分愧疚。此后的许多年,我都念念不忘那“天下美味”,并且暗暗下决心,等我将来挣了钱,一定买很多很多梅豆角叫奶奶吃。1958年,我参加了工作,第一个月领了12元工资,终于实现了我多年以来的一个夙愿,到点心铺买了两斤梅豆角送给奶奶吃,当然我也过足了瘾。在老坟岗入口的北面是一个百货店,主要卖布匹和零星百货、针头线脑之类。靠近解放路的路东,有一家大众食堂,当时卖的大碗汤面条一毛钱一碗,两毛钱就可以吃一盘肉丝炒面。

  “文化大革命”期间,铭功路和福寿街一度被改称“红卫路”,因此人为制造了许多混乱,尤其给邮递员的投递工作带来了麻烦,那时不像现在有许多不同的通讯方式,那时通讯联络主要靠书信。改成“红卫路”后连居住当地的住户也弄不清楚自己家的门牌,可以想像那种混乱情况。

  现在的铭功路已经成为繁华的闹市中心,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了。

  来源: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