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查韦斯访法为何引起口水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2日08:20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首席记者郑若麟 很少有一位外国领袖在访问法国时会引起如此争论:委内瑞拉总统雨果·查韦斯20日在爱丽舍宫与法国总统萨科齐共进午餐,法国媒体、特别是知识界则平空掀起了一场“反查韦斯”风暴;而左翼、极左翼人士,特别是“反全球化”组织则力挺之。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煞是好看! 然而,热闹之余,却令人深思:查韦斯到底得罪了谁,会激起如此仇恨? 查韦斯总统是在刚刚发生了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要他“闭嘴”的外交风波之后,前来法国访问的。而在抵达法国前夕,查韦斯总统又在欧佩克会议上与伊朗总统内贾德一起建议石油输出与美元脱钩,再度引起轩然大波。这些“细节”使得查韦斯一直处于国际舆论风波的中心。这次他前来法国,也是“另有任务”:势力非常强大的贝当库家族在推动这次访问,因为该家族的英格莉特·贝当库被“哥伦比亚革命军游击队”抓为人质已经5年有余,而查韦斯作为拉美左翼的领袖式人物,与该组织有着一定的联系。贝当库家族希望查韦斯能“做点事”。英格莉特拥有法国和哥伦比亚双重国籍,因此也被视为“法国人”。查韦斯总统一度夸下海口,要“带给法国贝当库仍然活着的物证”。然而查韦斯食言了,他把提供物证的事推到了年底。 不过这些都不是此间争议的焦点,支持和反对查韦斯双方的冲突,主要集中在查韦斯“是上帝还是魔鬼?” 就在查韦斯抵达法国时,法国大约20来位知识分子在《解放报》上联名发表声明,公开攻击查韦斯,罪名有“独裁倾向”、“钳制自由”、“修改宪法试图终身连任”等。这封信对查韦斯的“大批判”相对而言是比较“温和”的。在电视台,一些“专家”和记者则干脆将查韦斯称为“独裁者”。更“有趣”的是,“魔鬼派”还指责查韦斯“无理由增强军力,对国家和地区和平造成威胁”。 反对“妖魔化”查韦斯的人,则认为“查韦斯是在国际公认的自由选举中当选的总统”,他的修宪无任何“反民主”的地方,反对意见来自极右翼政治势力,而他面对美国的威胁难道无权“自卫”?支持者还认为来自“南方”的查韦斯是对抗“当代国际资本主义的象征”,在法国发起支持其访问的“不许碰查韦斯”的示威。 这场激烈的争论,表明了当今拥有世界话语权的西方正在遭致强烈的挑战。过去,一旦一名领导人被指责为“独裁者”,将立即会在世界舆论面前名声扫地。而拥有“评判全世界权力的”,恰恰是西方知识分子。然而,今天他们的评判已经不再令人信服。 查韦斯正在领导着一场“玻利瓦尔革命”。这场革命,用查韦斯的话来说,是一场“穷人的革命”。他把石油资源的收入大量地分配给穷人,实行相当激进的社会财富再分配(某种意义上的“古巴革命”),赢得了社会底层的广泛支持。而社会底层的穷人在南美各国普遍处于多数。在那里,一旦一位政治领导人能够得到穷人的支持,他就能当选。委内瑞拉的“向左转”,与整个拉美地区的总体趋向是一致的。近年来,除了委内瑞拉,整个拉美地区从1998年开始出现“左转”风潮至今仍在继续。乌拉圭、巴西、玻利维亚、阿根廷、萨尔瓦多、巴拿马、多米尼加等国都在大选中将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推上舞台。中南美洲全部3.6亿人口中,已经有3亿人口处于左翼政府的领导之下。而且在这些选举中,左翼大多都是以压倒性优势当选的。整个选举过程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认可,是公正、透明、合法的。指责这样产生的领导人是“独裁”,并以“希特勒也是民选上台”为例,这些道德家们的“偏见”是如此“政治化”,令人吃惊。 最近欧美正在热评“外交的道德化倾向”。实际上,西方知识界的“思想道德化倾向”走在了前面。只是,这种打着各种美丽旗号来任意对世界进行道德教训的做法,即使在法国,也已经开始引起争议。查韦斯来访的风波,就证明了这一点。 (本报巴黎11月21日专电)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