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十一月的武汉,艺术的舞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2日08:46 汉网
记者 王兴华 通讯员 圣章红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在琴台大剧院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剧目在武汉汇集。 “高山流水会知音”。16天的时间里,武汉用自己特有的楚风汉韵感染着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武汉人毫不吝啬地展示着自己的热情好客。 戏曲、话剧、儿童剧、歌剧、音乐剧、舞剧、杂技剧……最优秀艺术在这里荟萃,最耀眼的明星在这里放歌——十一月的武汉,成了艺术的舞台。 春华秋实——武汉修筑文化之城 3500年前,武汉有一段辉煌的筑城往事。 精通巫术的季敖,在协助弟弟季尚筑城时,爱上了最美的姑娘兰荪。一次意外的天灾,初具规模的新城被洪水毁于一旦,最终大家历尽艰辛,众志成城,终于修建起了这座城。 城的名字叫盘龙。 在八艺节上,这个以修建殷商古城为内容的舞剧,被评为文华大奖。 一段往事令人遐想无限,一台演出带来无数感慨。 在这次艺术节上,儿童剧《柠檬黄的味道》和楚剧《三月茶香》获得文华奖剧目奖,此外,武汉作品还获得13个文华导演奖、编剧奖、表演奖。 除文华奖外,武汉在群星奖中同样硕果累累:舞蹈《直尕思得》和独唱《我哥回》获得群星大奖,还有6件作品获创作奖,2件作品获表演奖,2项作品获服务奖。在八艺节全国画院美术双年展中,我市选送了18幅作品参展,其中,武汉画院画家冷军的油画《肖像之相》受到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有业内人士感叹,艺术节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城市的作品获得如此多奖项。 获奖的背后,是一个城市的发展。文化被公认为是城市的“软实力”,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武汉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但仅有文化底蕴是不够的,文化同样需要投入。近年来武汉加大对文化的投入,用机制保证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用改革保持文化发展的活力,让演创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艺术中去,这也才会有众多奖项的获得。 3500年前,人们筑起盘龙古城,现在,武汉正在筑起一座新的文化之城。一位文化工作者说,在这次艺术节上,来自各地的代表对武汉的文化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对武汉这个崛起的城市也有了新的认识。 广场文化——每个人都是耀眼的星 11月6日,琴台剧院广场人声鼎沸,数百名观众坐在台阶上观看演出,动听的歌声、曼妙的舞姿引发阵阵掌声。 德国迪茨根·罗斯提楚斯狂欢鼓乐队激情四溢的音乐把大家带入了欢快的海洋。乐曲越来越快,乐手们边演奏边向大家做着鬼脸。 市民们被他们的情绪带动了,从远处涌到台下,跟着音乐起舞。年过六旬的朱先生像个孩子,和年轻人一起喝彩,一起摇摆。“太精彩了,太有气氛了,这种群众活动好啊。”来自武昌的一对情侣边舞边说:“似乎到了慕尼黑。” 八艺节期间,每天都有这样的群众文化活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成为一道和谐的文化风景线,而风景线中,群众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艺术节的魅力,我市出资60万元购买门票赠劳模、军烈属、送残疾、特困群体,在杂技厅为农民工举办专场演出,同时推出低价票,方便市民购买,免费开放《清宫遗珍》、《法国卢浮宫馆藏版画展》等展览。组织美国百老汇剧团、法国合唱团等外国著名艺术团体的20台剧目来汉参加祝贺演出,共吸引观众近10万人次。 八艺节期间,我市以“惠民文化工程”为抓手,采取“天天演”的形式,在江滩、琴台、洪山广场等地及社区、企业、学校、机关、部队进行演出,共演出187场,观众达300万人次。 “武汉这个城市,天生就适合群众文化”,一位文化局负责人介绍,每年3月到11月,温度适宜、雨水也少,适合户外活动,而且市民很热情。 为了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我市构建了系列平台,形成了面向不同层次、完备的群众文化体系。 “武汉之夏”广场文艺活动、“月末音乐会”、“周周演”、“天天演”等活动吸引了无数市民,他们在这些活动里感受着艺术的快乐。 至诚服务——远方来朋亦乐 参加八艺节的嘉宾走进宾馆,就能看见一张写有自己名字的卡片,上面写了在武汉参加活动的注意事项。 很多人被这种细心打动。 八艺节期间,我市作为主会场,接待嘉宾和演职人员4000多人,这是对城市的一个考验。 16家酒店参与接待,全市近60个部门服务八艺节,最后,武汉以满分通过了这次考试,没有出现任何失误和差错。 有两位4岁的小演员参加演出,但他们的生活需要家人照顾。按照规定,会务组只负责演员的接待工作,而工作人员为了小演员能够生活得更好,对其家属一样按照演员的标准进行接待。 演出团体自己乘车到汉,怕他们不认识路,接待人员会专门在高速公路出口处等待。山东柳子剧团道具车原定下午2时到汉,因为路况问题,一直到晚上9时才到,接待人员就冒着雨等了7小时。 演出团体需要布置舞台,需要走场,工作人员就在现场陪着他们,经常一直要工作到天亮。 来宾都是住在宾馆酒店,为了减少费用,十多名工作人员就挤在一两间工作房休息,他们笑称起床时“被子是凉的,鞋是热的”。 四川省川剧院发来感谢信,说“有一种宾至如归之感”,成都市群众艺术馆在感谢信中写道:“组织工作有序,接待工作热情”,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写道:“接待热心、安排细心、服务贴心、宾客舒心”。 贵州代表专门送来锦旗,上书:“八艺盛会增辉、四方宾客满意”。 不支持Flash
|